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著名学者杨侃的《皇畿赋》,是文学史上描写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第一篇赋作。文章抛开了京都赋的传统写法,独标新格,以对北宋都城开封四郊的描写,来展示当时东京开封的富裕繁华,为研究古都开封,留下了可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开封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开封兴起于春秋战国之际;发展于隋唐时期;鼎盛于北宋时代;衰落于金、元以后。历史上开封所处的三个兴盛时期,也正是中原地区运河发达的时期。北宋以后,由于运河的湮废,开封也走向衰落。可以说,开封的盛衰,是与运河的兴废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禹王台公园     
《中文信息》2008,(3):52-52
禹王台公园位于开封东南隅,占地400余亩,原是古代梁园遗址,距令已两千五百多年,是开封市历史最久的游览胜地。当时,汉孝文帝少子刘武。被封为梁孝王,建都大梁(即开封)。梁孝上在汴梁东南古吹台一带大兴士木,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梁园(也称梁苑或兔园)。又在园内建造了许多亭台楼阁、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等.种植了松柏、梧桐、青竹等奇木佳树.  相似文献   

4.
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史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洛地区是夏商周三代建都之地,号称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故被称为“天下之中”。河洛地区诸侯小国的文化,是“天下之中”的文化,代表着我国古文化的不同的源流。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撞击出灿烂的火花。河洛文化是当时最先进文化的代表。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形成以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以洛阳为国都。唐以洛阳为东都。梁、晋、汉、周、北宋以开封为国都。河洛文化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表现出中国正统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雕版印刷技术虽然发明于前朝,但是,真正得到普遍运用并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是在两宋。北宋都城开封,大量的雕版印刷图书、画像、历本等进入了交易市场。开封作为首都和世界级的大都市,在印刷品技术和市场销售方面都有着重要地位。北宋开封的印刷品交易数量巨大,影响广泛。不仅在经济上有着重要价值,对政局和历史发展都发挥了直接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宋开封何时以煤代柴,及燃料(尤其是煤炭)使用的具体情况,过去一直未见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北宋熙宁年间是开封燃料使用结构转换的一个分界,此前,开封燃料以木柴类为主,其采集半径长达千里以上,尽管受纳全国四方之薪,但仍时时遭受传统燃料危机的打击。熙宁以后,开封燃料以煤为主,这一转变,除了传统燃料危机的威胁外,主要是由于开封及其南北部一带地处我国主要煤田之上,当时距开封不远的鹤壁、焦作等地煤矿均已大规模开采。靠着西汴河这短短百余公里的水运,很快就形成了开封居民尽仰煤炭的局面。北宋开封燃料的供应结构,基本可分为官府与民间两个系统,朝廷组织纲运基本上是满足官府系统方面的日常消费,而开封燃料市场则又以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燃以及私营手工业者生产用能这一民间系统方面的消费为主。文章还纠正了日本学者的几点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7.
十一世纪前后的开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首都开封之所以引起中外史学界的广泛研究,不仅因为它是宋王朝的政治、军事中心,也不只是由于它是十一世纪前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繁荣兴盛、文化生活非常丰富的都市,更主要的是,因为开封不单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形态,具有世界性的典型意义的大都市。所以,通过对北宋首都开封这一大都市的深入研究,不仅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在宋代的发展状况,而且也将有助于世界城市史的研究。 本文只就开封的人口、手工业工场和城市制度等三个方面,探讨开封的城市形态和性质。  相似文献   

8.
赵天改 《理论界》2010,(1):115-117
按照传统的北宋首都定位原因分析有两个问题无法完全解决。第一,北宋明明边患不断,为何还要定都无险可守的开封?第二,北宋皇陵为何不建在首都开封而设在河南府的巩县?本文从地缘政治角度,从国家尺度上,分析了北宋首都定位于开封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缺陷,以及首都定位后以皇帝为首的政治家们在国家尺度上的平衡与弥补,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并从新角度解释了西京洛阳地位崇高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于北宋开封的城市记忆,南宋人是经由多种渠道得以感知.临安城中流行的“汴都遗风”、仿建的开封景观,都是他们开封记忆的重要来源.此外,南宋人还以不同的方式持续建构着开封记忆的文献系统.他们或者如孟元老那样直接将开封记忆诉诸笔端,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将旧都往事向身边的人口述言传,其中一些喜欢著述的听众再将耳闻的轶事记人史籍....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都城开封雪灾频仍,数次致人畜大量冻死。其原因是频发的雪灾,造成城市生活物资需求激增,但供应受阻,供需平衡被打破,雪灾加剧了较低的交通运输水平造成的城市物资巨大需求与供应能力不足间的常态性矛盾,对居民生活、城市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应对雪灾、保障开封供应,北宋引洛入汴、优化燃料结构、鼓励贩运贸易,以缓解供需矛盾,提升城市供应能力;完善粮食仓储系统、设立燃料常平仓、广植草木,以增加物资储备,增强抵御雪灾能力;采取弥灾、减灾等针对性措施,减轻雪灾影响。这些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并未能从根本解决开封及古代都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常态性供需矛盾。靖康年间极端大雪严寒天气及其严重影响,成为加剧宋金战争中开封陷落、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兼对两宋煤炭开采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兼对两宋煤炭开采的总结许惠民关于宋代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拙文“北宋时期煤炭的开发利用”及“北宋时期开封的燃料问题”[1]已两度作过考察与揭示。由于传统燃料木柴的危机,也由于宋代矿冶手工业的大力发展,促使了煤炭在宋代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一、开封揽胜前些时候,我有机会去河南参观、学习,第一站便是开封。那时正值秋末冬初,风虽急而不寒,麦以浅而无浪。举目四望,华北大平原我民族历史、文化发生滋长的摇篮,展现出其雄伟浩瀚的气势。开封市况辐辏,肩摩毂击。“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史记》卷九七)的景象,并不因时代之递嬗和祸患的频仍而稍损其中原雄镇的形象。长期以来,我总觉得开封非建都之所,理由是它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不及长安、洛阳的险要;加以无穷的黄泛威胁与决河灌城的大患,使它经常地处于危城状态中。读了些  相似文献   

13.
张显运 《殷都学刊》2008,29(4):50-57
北宋时期河南畜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官营牧马业空前繁盛。从地域上看,京师开封的畜牧业独占鳌头,豫西洛阳、豫北安阳、新乡、豫西南南阳等地畜牧业异军突起,淮河流域的信阳则相对落后。畜牧业的发展得益于北宋时期气候的寒冷,农牧分界线的南移;三京四辅无与伦比的政治地位以及河南本身的自然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木材和燃料的供应是关乎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的大事。北宋定都开封时期,都城人口超过汉唐,而附近却没有森林,因此,东京的木材和燃料供应便成为紧迫的问题。文中认为,北宋东京的木材供应仍远求于隋唐以来就在不断利用的西、西北山地,因而延续了对那里森林资源的破坏局面;燃料供应在北宋初期还以薪炭为主,但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北宋中后期东京居民和部分手工业作坊开始把煤炭作为主要的燃料来源。这标志着我国燃料应用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末年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图中央一条河,两岸商贾林立,各式特色店铺镶嵌其间,数百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两岸设有码头,停泊着小船,供客人往来。  相似文献   

16.
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赵恒在京城开封去世,赵祯做了皇帝,为宋仁宗。宋仁宗是个开明的皇帝,他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希望能开创北宋的盛世局面,因此,在选拔人才方面,宋仁宗特别细心。当时,国家选拔人才主要是通过科举考试,宋仁宗对于科举考试的要求非常严格,哪怕是试卷上的文字书写,比如错别字,宋仁宗也格外在意。  相似文献   

17.
东京(今河南开封市)是北宋王朝的都城,是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罕见的大城市。城内居民达百万人以上,商业繁盛,饮食业相当发达。绍兴十七年(1147年),孟元老撰《梦华录序》里述称:北宋东京,“八方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就概括地说明了北宋东京饮食市场的盛况与烹饪技术的发达。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金兵攻克汴京,徽、钦二帝被虏,翌年五月,康王赵构即位南京(今河南商丘市),被迫南迁。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建都杭州,称临安  相似文献   

18.
包拯,北宋时当过开封府尹(相当于首都的市长),人称“包青天”。他执法严明,公平正义,既不畏惧有权有势的皇帝贵族,也不巴结有钱的商人。他机智过人,断案有方,还纠正过许多冤假错案,好人称他为“青天大老爷”,坏人叫他“阎罗王”。那么包公是怎样机智断案的呢?两个有意思的小案子,就可以让你知道包青天审案子的本领的确不是吹的了。  相似文献   

19.
确定古人的籍贯,应以其父祖的占籍情况和本人的生长地为主要依据,而不必拘泥于其远祖的占籍地。宋代晁氏家族文人辈出,晁氏“三祖”晁迪、晁迥、晁遘祖籍澶州清丰,真宗朝(998-1022)曾齐居京城开封。后来晁迪、晁遘后人迁徙至济州野、任城,而晁迥后人在北宋长期定居京城开封,未曾占籍济州野,历来不少文献将晁迥直系子孙晁说之、晁冲之、晁公武等当作济州野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李合群 《社会科学》2007,1(12):132-138
唐宋时期,我国古代里坊制由鼎盛走向崩溃。这一崩溃过程,萌芽于唐代中晚期的长安城。北宋东京开封城内,里坊的崩溃,以"侵街"为突破口。由于宋廷极力制止,使得崩溃过程出现了复杂性与反复性,直至北宋末年,里坊制才彻底走进坟墓。从此,宋东京城内街市、楼阁遍布,官民混合而居,呈现出崭新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