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一、本刊刊发论文内容以"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为范畴,突出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环境教育、环境美学、环境文学、环境法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注重报道具有重大理论突破以及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的析出成果。二、来稿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2005年度国内环境法学研究生气勃勃,发展势头令人欣喜,表现在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好成绩,学者参与国家和地方环境立法活动更加全面、深入,学界交流多,环境法学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等方面。研究特点是2005年的环境法研究注重联系时事、关注热点,积极推进环境法治;重要论题的研究深度和成果质量都有进步;研讨内容广,前沿课题的研究紧跟国际步伐等。研究热点包括循环经济及其立法、环境影响评价的立法与执法、环境公益诉讼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环境伦理研究概况的分析,发现我国环境伦理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推动了环境伦理观的普及;但还缺乏对环境伦理的实践路径研究,尤其缺乏对环境伦理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研究。这些不足之处将是今后我国环境伦理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要重视研究环境伦理如何走向实践,如何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在环境伦理研究中需要重点把握环境伦理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道德范畴等主要理论问题。我国环境伦理研究在未来将呈现出新的趋势:研究重点将逐步由"人类中心主义"转移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研究范围将会逐渐扩大,环境公正问题将会更加受到重视,环境伦理学科将会越来越完善,研究将会逐渐侧重于环境伦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同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正在进入积极探索的阶段,而阅读教学则是实现整合的难点所在,其中建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又是有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试图通过对"语文自主阅读多媒体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企业环境业绩可分为货币化的环境业绩和不能货币化的环境业绩两种类型,企业环境业绩会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和企业价值四个方面影响企业财务业绩。因此,企业管理当局不应当仅仅重视企业财务业绩的提高,还应该注重提高其环境业绩,努力实现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正《"中学导学制"的实践与研究》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该课题科研成果先后被评为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央教科所教科研成果特等奖。目前,课堂"导学"研究可谓方兴未艾,但课堂实践中还存在种种误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课堂"导学"的基本原则把握不够。笔者认为"导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五  相似文献   

7.
立法方法论是立法法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增进立法过程的合理性程度、提高立法质量为目标。立法方法论的理性建构应当在"立法的环境"下来把握,并以对立法的法律属性和政治属性的准确分析为前提。"立法的环境"具有双维性:外在环境对应于法律行动者,即立法行动之成果所力图调整的对象;内在环境对应于政治行动者,即立法行动的实施者。完整的立法方法论应当是双维多层次的,既包括针对法律行动者的法律教义性维度,也包括针对政治行动者的政治性层面。立法方法论研究的开展对于型塑立法者职业共同体、约束政治立法者的恣意性、恢复立法的尊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环境产业是实现循环经济目标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环境产业理论明显滞后于实践。本文是基于环境经济学理论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主要从学科建设角度,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框架下研究现代中国环境产业经济学。以生态规律及生产力发展规律[1]为起点,以可持续发展增长方式[2]为主线,联系我国环境产业的发展状况,用现代经济理论方法论体系研究环境产业的资源配置运行规律,将环境生态学、产业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判断作为新型理念,提出二十一世纪环境产业化发展轨迹,打破原有理论只拘泥于定性分析格局,探讨环境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世纪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早已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绿色环境和绿色设计已成为我们惟一的选择.本文从绿色环境和绿色设计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环境艺术在设计上存在机械的几何模块的呆板分区、"矫揉造作"、不尊重自然生态等方面的严重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工程性是设计类行业的根本属性,实践课程是高等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三大课程平台之一,涵括社会实践、专业实践(调查)、毕业实习等在内的系列实践课程是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以环境设计工程性为研究语境,结合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教学实务,围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课题式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产学研创结合、工作室式制教学、行业资质申评、专业竞赛等具体内容,探寻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以期切实培植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指出可持续发展研究与环境安全研究具有内在的相关性,环境安全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化和延展,可持续发展研究是环境安全研究的依托和基础;环境安全学是萌发于环境安全研究已有成果基础之上的新兴学科,目前正面对着一系列有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今后的演进发展中,环境安全学有望渐次形成众多的分支学科.环境安全学作为介于环境科学与安全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可能成为环境科学的重要聚焦点,又可能成为安全科学的主要指向标.  相似文献   

12.
环境法学的崛起对许多传统的法学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环境法的社会性质和法律属性使它与近代、现代的民法有很大的不同,在理论与实践对诉讼程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从而也为理论研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对环境侵害行为的司法救济措施及理论进行研究,既是传统的民事诉讼理论适应环境保护社会化之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国人环保意识,更好地坚持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完善对环境侵害行为受害人的司法救济措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亚洲课堂环境研究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笔者对亚洲课堂环境的研究历程、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阐述,针对课堂环境在亚洲和我国内地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几个在研究中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课堂环境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必要的启示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专业课程融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社会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如何把“合作学习”引入高校环境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学习、合作研究、成果展示、成果评价等学习环节,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研究中,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研究是薄弱点,也是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研究应在梳理以往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维度、关系维度、系统维度和实践维度四个方面加强研究,以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的科学内涵和理论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系统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教育研究的宏观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教育是提升公民环境意识和促成其具有保护环境行为的重要教育领域。我国环境教育研究在取得很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表现在:呈现“浅绿色”的环境观念;介绍性多于独创性,环境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对环境教育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环境教育研究人员匮乏、学科呈单一化等。文章审视、反思了我国环境教育研究之不足,以期实现其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方法对科学前沿研究中取得创新成果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科学前沿研究的步伐和成果。科学研究方法包括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实践方法两大类,只有善于把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融为一体的人才,方具有优势,才能满足科学发展之需求或经济、社会发展之需求的问题(课题),又能按照科学的工作部署有序而深入地展开研究活动,充分展现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才能。同时,科学前沿研究工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环境:高质量的人才团队;充分的学术自由;活跃的学术思想;不畏攻坚的奋进精神;以及较为优越的生活待遇和先进的研究手段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学科教学整体优化"是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白城师范学院三所院校的现代汉语专 业教师协作进行的研究课题。课题工作的研究目标明确,获得了显著成果。成果有创新点,并有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历来就有伟大的创造精神,中国物华天宝,有着良好的天然创造条件,中国古代一直走在世界创造活动的前列,为世界创造活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1840年以后,中国的创造活动明显衰落,创造环境差是创造衰落的主要原因。创造环境由职位环境、成果环境与事务环境三部分构成,法律对此既有专门规定,也有原则性规定。当前中国普遍存在"内部规则、潜规则架空法律"的现象,好法律被坏的内部规则、潜规则架空,破坏了我国的创造环境。鉴于当前很多单位法定代表人都有"权大于法"的冲动,我们必须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单位团体内部规则行政备案审查法》,依靠专门的机构来制衡专横,完成创造环境改良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设专章规定了环境侵权责任,为环境侵权的私法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环境侵权的复杂性,这些规定显得比较粗疏、比较笼统。因此,如何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实施这些规定,是法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解释论"语境下的环境侵权私法救济》一文从解释论的视角,对环境侵权责任的构成、举证责任、第三人过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可实施性,为环境侵权的私法救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