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比SNA体系和MPS体系的特点,来说明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NEAS)的实用性和可比性,然后就其结构进行探讨,为了顺利完成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向新国发经济核算体系的过度,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GNP统计指标局限性的再研究马廷玉我国从1990年起用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P)代替旧的MPS核算体系,逐步建立新的国家和省级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过去MPS核算体系相比较,SNP体系最显著特点是在统计上把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一项重要统计...  相似文献   

3.
简析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通知》,决定分两步实施这一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一步,在1992年初步建立起新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实现向新核算体系过渡。第二步,到1995年编制出新核算体系的全部表式和帐户体系,基本实现向新核算体系的全面过渡。一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是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建国以来,我国适应计划管理体制的需要,基本上参照原苏联《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的模式建立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初只是对国民经济的某些方面或某些环节作核算,编制一些简…  相似文献   

4.
现行统计国民生产总值存在的问题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是目前被100多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所采用的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体系中的主要指标。 由于以国民收入为主要指标的我国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上属于MPS)只核算物质资料生产,不核算非物质资料生产,不能完整地反映全部社会劳动成果,不能全面地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的面貌,也不便于国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因此自1986年以来,我国已将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重要指标与国民收入同时加以统计和公布。  相似文献   

5.
许宪春 《中国社会科学》2020,(10):48-70+20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国民经济核算采用产生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苏联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采用MPS的国民收入。改革开放以后,适应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变为产生于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民账户体系(SNA),相应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从MPS的国民收入转变为SNA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归纳中国MPS的国民收入核算的主要内容,阐述从MPS的国民收入核算向SNA的GDP核算的转变过程、转变方法和国际可比性的不断提升,这不仅有利于经济研究工作者深入了解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核心指标的发展变化情况,更能够为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增长数据变迁,从而更为客观地研究中国中长期经济发展变化,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GNP指标质疑     
GNP指标质疑陈朝阳(福建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生)GNP即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帐户核算体系(SNA)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总量指标,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用GNP来度量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水平。GNP增加意味着经济增长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GNP成...  相似文献   

7.
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自二战以来,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为世界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科学化,以及战后经济的繁荣,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然而,瑜不掩瑕,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人类发展观的不断进步,传统国民经济核算范式的历史局限性也日渐显露出来。那么,面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政府宏观决策分析的新需要,传统国民经济核算范式的设计缺陷及其改进趋势如何呢?本文拟对此进行专门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宏观经济研究出发点的总量内涵 从宏观经济的整体内容来看,准确界定国民经济总量的内涵,是宏观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在苏联、东欧发生大变动之前,世界上国民经济核算有两大体系,一种叫东方体系,即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简称MPS),为前苏联、东欧和我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另一种叫西方体系,即国民经济帐户体系(简称SNA),为西方发达国家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采用。“MPS”体系主要是通过社会总产值(TPS)和社会净产值(MPS)即国民收入这两个总量指标来衡量国民生产活动的。“SNA”体系则主要是通过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和国民收入(NI)这3个指标来衡量宏观经济活动的。这两种核算体系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一样,核算的范围也不相同,所以得出来的国民收入在量上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可公度、可转移、可增值性质,构成国民经济核算的价值论基础。劳动质量的变化影响商品价值,经折算后的标准质量劳动与价值总量变化是一致的。劳动结果有正效应和负效应之分,通过评价劳动负效应可以进行环境核算。SNA的生产法和支出法基于不同的价值论,相关解释有矛盾,核算结果不一致。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改进SNA,可建立更加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满足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油田生产实践的要求,右油天然气总公司计划局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新设计了石油经济核红体系.目前,该体系已通过总公司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将从今年起在全国石油系统作好实施准备,进一步修改、完善、试注并推广运用.本文拟就该体系中几个主要问题谈谈看法.一、建立石油经济核算体系的必要性长期以来,石油系统的经济核算体系是按M.P.S的要求建立的.这种核算体系,在范围上,主要限于物质生产部门的核算,把非物质生产部门排除在外.按“工厂法”计控的油田企业工业总产…  相似文献   

11.
同机器磨损需要折旧一样,自然资源也应随着耗用而被计入生产性资产进行“折旧”,并纳入国民经济会计核算体系,在国民收入或支出方面作出相应的账面反映,而不是被当作大自然的馈赠无尽的耗竭却不计量,导致收入虚假增加,财富永久丧失,经济评价扭曲,尤其对资源支撑型国家影响至深。结合印度尼西亚等案例,分析并提出了应对自然资源加以核算并适当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可行性、重要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资源环境成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成本理论王苾资源环境具有价值,应该有偿使用,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所提出的跨世纪的目标与任务,也是经济学界近年研究所得出的共识。然而如何确认和计量资源环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其生产和再生产的循环流转中投入的劳动的业绩进行核算,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两种核算体系:一是社会主义国家采用的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另一是西方国家采用的国民帐户体系(SNA).两者的根本区别是:SNA以国民生产总值(GNP)这个指标的名称,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提供的劳务,而MPS体系的有关指标则只包括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所投入劳动的成果.从实证科学  相似文献   

14.
建立在全要素价值论基础上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暴露出诸如加速着全社会的货币化、推动着社会道德体系的解体、造成GDP与国民福利的背离等严重问题,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新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应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经济理论、生态理论以及社会理论基础之上,以确保其科学性和人本性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核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深入人心,以保护自然、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技术时代即将到来。传统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核算理论对经济增长的度量和GDP的核算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SNA中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排除在核算框架之外,对世界范围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推波助澜。必须改革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实施绿色GDP的核算。绿色核算将GGDP、EDP作为考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协调,维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入世”与世界经济接轨,如何核算GGDP,从而进一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较易于操作的以GGDP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摆在了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显然较经济增长更为广义和复杂,而人们通常仍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加以衡量。这一衡量方法引起越来越多的批评,特别是因为它不能计量生活福利水平,而后者的改善无疑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使只是为了起跟踪监控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也应该反映环境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很可能影响经济的成效。修订后的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承认误差调整的必要性,但只限于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外围核算”,尽可能不改变“核心核算”。新的体系强调结算平衡表的方法,这说明它着重于定期清点环境资源的存量,而不是直接改善对国民收入的估算。然而,为了更好地了解发展的情况,衡量其进步,并且指出未来的方向,我们必须改进对国民收入的估算。在为了计量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之后,核算体系应该表明经济的增长是否真实,抑或只不过是消耗国家的自然资源而已。按照其调整的程度,通过核算还应该能够发现宏观经济政策中有碍发展的失误。但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能反映环境的所有各个方面,为了评估环境的变化,可能还需要一些补充性的自然资源指标。  相似文献   

17.
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无疑是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石,生产活动及其所创造的价值成果,即国内生产总值(GDP),成为经济循环体系中分配、使用等各环节的基础。也可以说,逻辑严密和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是紧紧围绕着生产活动及其成果的使用层层展开的。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收入分配和最终使用的分析与研究,不仅可以综合了解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从总体上把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而且能够反映生产成果在分配和使用环节中的结构状况,揭示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比例关系,从而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  相似文献   

18.
一、语言学习模式对于“人们是如何学习外语的?”这一问题,心理语言学家提出了一些关于第二语言习得模式的假设,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例如:“渐进体系模式”(ApproximativeSystemsModel)(G.Sampson1978)。这一模式认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为一个语言发展的体系。而体系渐进的动力是内在的变异性,(in-herontvariability)因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产生内在的变异,这种变异表现为功能,而语境产生功能,功能促使学习…  相似文献   

19.
在镀金电极的压电石英晶体表面形成巯基丙酸(MPA)单分子膜,经NHS和EDC活化后 固定日本血吸虫抗原(SjAg),用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监测SjAb在压电石英晶体上的吸咐与解吸过程, 研究了免疫反应体系SjAg-SjAb在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SjAb在压电石英晶体上的键合行为很好 地符合 Langmuir吸附方程,免疫反应的结合常数 Kass为 3.46 x 10~(6)(mol/L)~(-1)。在抗体过量情况下为 一级反应。计算了日本血吸虫免疫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_(f)为6、35 x 10~(3)(mol/L)~(-1)S~(-1)(25℃)。  相似文献   

20.
杨培芳认为,在长期的产业实践中,西方形成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三类产业的划分方法,在经济学领域又把网络产业纳入公共管理(MPA)经济理论体系。我国直到1985年,才正式采用西方流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把电信和信息服务业列入第三产业。但是在经济理论上仍然借用一般工业理论方法。实际上网络产业与工业制造业是不同的两类产业,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10个不同的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