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宋之问生平事迹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之问是初唐时期对近体诗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诗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两《唐书》虽然有传,但记载甚简,且有乖误。今就宋之问的生平及有关问题进行稽考,对这位诗人的研究不无小补。一关于宋之问的籍贯。《旧唐书》卷一九○《宋之问传》云:“宋之问,虢州弘农人。”《新唐书》卷二○二《宋之问传》云:“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人。”由于两《唐书》对宋之问的籍贯记载迥异,后来的有关著作,或取一说,或两说并存,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故有考辨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陆龟蒙,字鲁望,唐末著名文人。他熟知经籍,旁通子史,善于诗赋,亦善古文。关于他的籍贯,众说纷纭;生年、进士及第与否,存有疑问;举进士与追赐名爵当在何时,受张博之辟以及产业怎样,卒于何年等问题,都需要考辩。 关于他的籍贯,《新本传》说“姑苏”,《唐才子传》同。这里暂按不提。《唐摭言》卷十、《唐诗纪事》皆说是“三吴”,这是泛称。汉顺帝永建四年以来由会稽郡分置的吴郡与吴兴、丹阳合称三吴,故陆氏籍贯三吴说并不确切。《浙江通志》说是“吴兴”,董  相似文献   

3.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两《唐书》本传对其生平事略均有较详的记载。由于诸记对其籍贯记叙,有昌黎说、邓州南阳说、河阳说的分歧,致使后人以至今人言其籍贯时,也诸说纷纭。核之史籍、家谱、墓碑等文献资料、世代相传的口碑资料,以及实地考察所获得的资料,可以肯定韩愈是唐怀州河阳县(今河南孟州市)人。  相似文献   

4.
李颀里居生平考辨和诗歌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里居李颀是唐代开元、天宝间的著名诗人。但新、旧《唐书》都没有他的传。他的籍贯,第一次见于记载的,是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2。传中说:“李颀,东川人”。清代曹寅等编的《全唐诗》卷232《李颀传》因之,也说:“李颀,东川人”。过去一般对“东川”二字无异议,但对“东川”究为何地,则颇有异同。有的把东川指为云南或云南会泽;有的则指为四川三台或四川东部。近几年有好几位同志对此提出疑问。因为  相似文献   

5.
樊兴为唐初名将,战功赫赫,与刘文静、钱九陇等俱为建国定祚勋臣,其生事两《唐书》本传叙述颇粗略,也有疏误之处,爰据文物载记稍加补正,以就教于学者。樊兴安州人。两《唐书》本传皆未著录其字,《陕西通志》卷二四二《金石》八《樊兴神道碑》云:“字积庆。”安州人,《旧传》、《神道碑》作安陆人.安州属淮南道,治安陆县。《旧传》依碑举县名,《新传》则举州名,俱合唐代注籍法。  相似文献   

6.
苏味道考     
苏味道是初唐武后时期的重要诗人,与杜审言、崔融、李侨台称“文章四友”。他位履宰相,是武后时期政坛显要。对于这样一位重要诗人,其生平事迹于《庸才子传》中却无记载,也未引起今人的足够重视。一些史书虽有记载,却书焉不详,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本文拟对其生平事迹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考证。一门贯与家世关于苏味道的籍贯,《;B唐书》卷九十四《苏昧道传》(以下简称州B传》)载:“苏味道,赵州奕城人也。”唐代架城县属河北道赵州所辖,其地即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之滦城县。对味道的籍贯,《新唐书》卷—一四《苏味道传》(以下…  相似文献   

7.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法家人物,近来报刊上有不少评论他和他的作品的文章。但对他的籍贯仍多采用旧的传统说法,称中山人或彭城人。为了便于进一步研究刘禹锡的生平事迹,探讨他的思想观点,特根据有关历史资料,对他的籍贯进行考证。我们认为刘禹锡既不是中山人,也不是彭城人,而是河南洛阳人。关于中山的说法,是根据《新唐书·刘禹锡传》的记载。传记开头说:“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有人据此断为中山人。其实,这是断章取义的说法。同书本传结  相似文献   

8.
《女论语》是唐代现存的两部女教书之一。两《唐书》的《后妃列传》中都载有其作者宋氏姐妹的传记,这也是两《唐书》中仅见的不以后妃身份而被载入《后妃列传》的特例。该文对这部女教书作者及宋氏姐妹之生卒、籍贯、家世、学养,略加考述求证。  相似文献   

9.
姚合诗初探     
姚合,字不详,籍贯吴兴,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官历武功主簿、富平、万年尉,监察、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刑部郎中、金杭二州刺史、谏议大夫、给事中、陕虢观察使,秘书少监。官终秘书监。谥曰“文”,赠礼部尚书。他的诗自成一格,号为“武功体”。又选王维等二一人诗一百  相似文献   

10.
沈约是我国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史载其为“吴兴武康”人,然其籍贯故里在现今的什么地方,各种工具书说法不一,研究者们也提出了“德清县城关镇”和“余杭县博陆镇”等多种说法。本文以《梁书》本传和沈约《宋书·自序》为依据,再根据大量的地方志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考明沈约的籍贯故里应是今德清县武康镇西面的筏头乡东沈村。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白居易的籍贯、生卒年与墓地白居易,字乐天,小字阿谁,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因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傅或白太傅。他的籍贯比较复杂,据他自己为祖父白锽所写的《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因祖先白仲封于太原,“故今为太原人”。《旧唐书》白居易本传,说他的曾祖白温徙于下邽(今渭南),今为下邽人焉。”他祖父死在河南新郑私第,死后由白居易迁葬下邽县北义津乡北原,因此可以说是陕西人。至  相似文献   

12.
陆游的籍贯,《宋史》本传有明确记载:“越州山阴人”。陆游在文章中也每每以“山阴陆某“山阴陆某务观”自称。这似乎早有定论,无须置疑。但是,根据现在对籍贯的看法,通观陆游的家世,考索一下还是必要的。认为陆游是山阴人的,主要依据他的祖上世居山阴鲁墟(按,鲁墟在绍兴市西北十五里,宋时属山阴县)。陆游在《渭南文  相似文献   

13.
司马贞《史记索隐》声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贞,字子正,自号小司马,新旧唐书无传,生平事迹不详。据《史记索隐序》自题“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可知他是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据《唐书·经籍志》,他还做过润卅(今江苏镇江)别驾,可见江南也曾留下过他的踪迹。司马贞撰《史记索隐》30卷,今三家注合刻本通行于世。本文音切一依中华书局排印本《史记》(1972)。  相似文献   

14.
本文勾稽史料,考述张生平,补两《唐书》 传之不足.由《朝野佥载》论张之思想品性,可见两《唐书》所说 "性燥卞"、"罕为正人所遇"虽有一定因由,但正反映了他嫉恶如仇、不同流俗的个性,而其小说《朝野佥载》也具揭露社会、抨击时弊的进步性.同时,将其小说《游仙窟》置于小说史的流程中考察、评品,指出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篇严格意义上的世情小说,具有开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旧《唐书》的《张仁愿传》《突厥传》等,记载了武则天圣历元年唐朝与突厥的一次战役。对这次战役,《张仁愿传》的记载模糊不清,各史书的记载也十分的分散,很难做一个全面的叙述。在史书的记载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而且在新旧《唐书》的《张仁愿传》中关于张仁愿的行为尚有可疑之处。通过对这次战役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以及这场战役的性质考...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六载中晚唐诗人姚合的小传,云:“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藉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相似文献   

17.
儒学之士、文艺之士和方位之士,构成了唐代文化知识阶层的三大类别.旧新《唐书》里各有《儒学传》、《文苑(艺)传》和《方伎(技)传》,分别地记载他们活动的事迹。明代闻人诠在重刻们日唐书》序中说:“《儒学》、《文苑》,表以著达;《方伎》、《隐逸》,兼以察微。”历来“著达”者引人瞩目,而“察微”者则往往被人忽略。其实,不细读《方伎传》,就难以总结唐代科学文化的某些历史特点。对它加以应有的重视,将有助于唐代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旧唐书》和《新唐书》是反映同一时代内容的纪传体史书。由于两《唐书》的产生时间和主编者文学修养的不同,使得两《唐书》具有一定的差异。文章从《旧唐书.文苑传》和《新唐书.文艺传》比较入手,通过传主归属位置的变化来探究《新唐书》的尚德倾向以及造成此种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勾稽史料 ,考述张 族鸟 生平 ,补两《唐书》族鸟 传之不足。由《朝野佥载》论张 族鸟 之思想品性 ,可见两《唐书》所说族鸟“性燥卞”、“罕为正人所遇”虽有一定因由 ,但正反映了他嫉恶如仇、不同流俗的个性 ,而其小说《朝野佥载》也具揭露社会、抨击时弊的进步性。同时 ,将其小说《游仙窟》置于小说史的流程中考察、评品 ,指出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篇严格意义上的世情小说 ,具有开创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丝绸路上的穆斯林促进了元朝统一中国的事业 丝绸之路,也是中原通往西域之路。汉唐的史书,如《汉书》有《西域传》, 两《唐书》亦有《西域传》,《元史》虽无《西域传》,但在《纪》、《传》、《表》中,有大量记载“西域”之事。《元史·西北地理附录》和《元史·河源附录》也都概括地记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