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分析藏历纪年与农历干支纪年中的组合对应关系和循环规律,可探索出藏历纪年、农历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数学规律.依据公元纪年数除以60所得的余数将公元纪年数分成60个集合,制成同余类换算表,给出了算余数直接查表进行藏历纪年与公元纪年相互换算的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传统文化,源自绵长的大陆型农业封建宗法社会,故有农历。农历采用干支纪年,"猴"对应地支"申",申年俗称猴年。今年大年初二,也是我国"藏历""火猴"年初一,"火猴"与"丙申"一码事。史学家说,干支纪年始于东汉;地支用12生肖并联系生年,也在南北朝时。看,中国哪一项传统不谓之不久远呢。今年猴年是平年,含七大月(30天)和五小月(29天)。从2016年2月8日始,至2017年1月  相似文献   

3.
藏历与汉历的阴历(又称夏历、农历)差不多。藏历新年和汉历的春节常是同一天,因置闰等方法不同,有时有差异。藏历的“饶迥”,即汉历的花甲,都是以六十年为一轮回。藏历的饶迥,是从公元1027年(末仁宗天圣五年)丁卯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藏历新年     
藏历同农历(阴历)相仿佛,也是以十二年为一小循环,六十年为一大循环(称为一个饶迥)。藏历第一饶迥,是从1027年(宋仁宗天圣五年)开始的。那一年为农历丁卯年,藏历称火兔年。今年(1988)为农历戊辰年,是藏历第十七饶迥的第二年,称土龙年。藏历元月一日是新年(藏语“洛萨”)。藏历新年相当汉族的春节,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大约在一个月以前,人们便开始准备供过年时吃、穿、玩、用的东西。将青稞种子在水盆  相似文献   

5.
敦煌本藏文写卷P.t.127v.1是一份六十甲子纳音表,这个内容以往藏文文献中未见提及,在现存敦煌藏文文献也仅此一件。本文首先给出该写本录文和汉译文,并据以编制了藏汉对照六十甲子纳音表。通过对其与敦煌汉文六十甲子纳音文书及藏历胜生周的比较,说明写本的属性、用途和编译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误将其当做特殊的六十甲子纪年表,并用于推定吐蕃历史年代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予以澄清。此藏文本系六十甲子纳音文献,其内容源于汉地。  相似文献   

6.
从表里可以看出:1978藏历土马年闰十一月,而农历该年无闰,这就导致了次年1979藏历土马年的新年比农历己未年的春节晚一月。而农历己未年闰六月,又赶上去,或者说错回去了.于是其次年1980年藏历铁猴年的新年比农历庚申年的春节就不会又晚一个月了,这一年的情况是只晚一天。  相似文献   

7.
古代藏族因受周边民族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多种不同的纪年方式。这些不同的纪年方式,固然丰富了古代藏族文化,同时又给后人(特别是非藏族人士)在阅读古代藏族文献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要减少这些麻烦,对古代藏族的几种主要纪年方式作一概略的了解是必要的。 1.十二属相纪年法该法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名称纪年,十二年为一周期,循环往复。公元1990年,以此法记之,则为马年。古藏人何时开始使用这种方式纪年,现已不知。从敦煌古藏文手卷中的大事纪年可看出,至迟在松赞干布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24日,是藏历新年.藏族人民在古代就有自己的历法.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又带去汉族历书.当时,中原农历正月初一,正逢藏历十一月,藏族人民为表示民族友好团结,遂把藏历十一月改为岁首之月,直至现在,仍为一年的开  相似文献   

9.
藏历的算法     
今年二月二十四日,是藏历水兔年元旦。藏历和农历一样,是根据月亮围绕地球的运转而制订的。据记载,它始于唐朝,为文成公主所流传,但正式使用却是在宋仁宗天圣五年,也就是公历的一○二七年。当时正值农历的丁卯年,是从丁卯年为始,六十年为一「胜生」,到现在已经是第十六「胜生」了。藏历每月有满月缺月之分,一般满月三十天,缺月二十九天,十二  相似文献   

10.
一、草木纪年的自然历法 蒙古族的纪年最早是从自然历法的草木纪年开始。但是有些记载认为:“蒙古初无历法”或“国初(成吉思汗时期)未有历”,不承认有草木纪年的历史发展阶段。而实际上史籍中记载了早期的自然历法的草木纪年,例如:“蒙兀……不知岁月,以草青一度为一岁”,“不云几岁,而云几草”,“人问其庚甲若干,则例指而数几草青。”这些资料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论近代中国海关缉私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海关行政管理权也落入代表外国侵略势力的外籍税务司手中,致使海关不能独立自主地行使缉私权.20世纪20年代,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趁机收回部分海关主权,整顿加强海关缉私工作,逐步确立了近代中国的海关缉私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