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建国50 周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等都有了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越友好,源远流长,基础深厚。虽有曲折,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越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一定能把一个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新关系带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文献,它的基本原则始终是我国无产阶级文艺的指导思想。50年来,正是在这一光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文艺事业获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新时期我国文艺实践的历史经验,阐明了社会主义文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神圣使命,提出了社会主义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是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利还是有害等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使毛泽东文艺思想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文艺围绕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共同目标,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4.
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来回顾上海解放50年经济发展历程及展望未来前景,使我们深切体会到江泽民总书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名言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指导意义。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就是创新。创新并不是指某项单纯的技术或工...  相似文献   

5.
唐代审美理想的发展与嬗变,不仅以思辨的形态体现在不同思想家所构成的逻辑环节上,而且以感性的形态体现在不同艺术家所组成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初唐时期的准备与过渡,盛唐艺术作为六朝文风的反动,将壮美理想推向了空前未有的高峰,从而在一个新的水平上实现了秦汉精神的回归;经过中唐时期的分化与裂变,晚唐艺术作为盛唐文风的反动,则又将优美理想引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从而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实现了六朝情致的回归。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反动与回归之中,唐代艺术才呈现出绚丽多姿的审美形态,于是便有了气势恢弘的盛唐之音、色彩斑斓的中唐之响、委婉含蓄的晚唐之韵。  相似文献   

6.
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我国对外开放正由沿海向沿边、沿江、沿线以至广大内陆推进,呈现东、西、南、北、中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在生产力发展的新格局中,各省(区)都重新审时度势,调整对外开放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四川对外开放格局如何选择?进入九十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出现前所  相似文献   

7.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传统法治思想都认为,法律是理性的,能保证正义的实现。然而20世纪以后产生的现实主义法学、批判法学和后现代法学却认为,法律的理性只是一种神话,法律是非理性的。正确认识西方法治思想发展中对理性与非理性的不同态度,对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全区上下喜迎建国50周年和宁夏解放50周年之际,宁夏社会科学院也迎来了建院20周年。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庆祝宁夏解放50周年暨迈向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并同时召开宁夏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纪念大会。我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区社会科学界的同志们和宁夏社会科学院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20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宁夏社会科学院的全体同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振奋精神,开拓进取,积极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开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问题和…  相似文献   

9.
"情境"、"情味"观在强调中国最具特色的"诗言志"的文学思想源流的基础上,提倡与总结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趣味倾向和普遍的美感经验,强而有力地突显了中国抒情文学思想脉络的精深体系特点。从"论情境"到"情味论",正是王文生诠释中国抒情传统文学中"情"、"味"、"境"的写照,更是他揭示潜在的中国文学独特体系中具有高度思辨的美学思想的隐然贡献。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总书记国庆40周年讲话,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指导我们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讲话〉中关于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问题,不仅在同顾历史中作了科学阐述,而且把它作为当前党和国家工作要统一认识的十大问题之一,作了专题闸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透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掌握和巩固国家政权的问题,阐明了民主与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深刻批判了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所鼓吹的“精英”、政治和政治多元化的反动实质,进  相似文献   

11.
绿色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 ,其本质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统一。绿色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它是生产力发展的逻辑必然 ,也是在新的水平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并非来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而在于其内在的两种力量。一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它的存在构成了社会生产力形成的逻辑起点 ,它的发展构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继动力。二是物质生产力与科技生产力的矛盾。这对矛盾的特殊功用 ,使其成为了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3.
边际生产力理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辉 《学术研究》2002,1(7):17-20
按照边际生产力理论 ,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过程中 ,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它的边际生产力。在线性齐次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 ,存在总额相符 ,即规模报酬不变时 ,生产要素的报酬总和等于总产值 ;如果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时 ,二者就不可能相等。本文着重分析现代经济中普遍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 ,这种现象和边际生产力理论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14.
邓光奇 《学术探索》2003,(12):34-37
本文就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理论问题包括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内涵、特点、动力机制、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以及思路对策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问题,解决好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影响的问题,解决好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 ,力争到 2 0 2 0年新疆和全国兄弟省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疆必须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 ,这是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是逐步缩小新疆同东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 ,是最终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生产力发展理论的基本前提中隐含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道德预设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欲求关系,由此也就导致了生产力可以无限发展观念的产生.这个预设实际上只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层面,事实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多重复杂的.在此基础上应该重新反思这一道德预设,并在生产活动中培养生态伦理意识,建立生产力发展的道德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李习彬 《学术研究》2007,3(7):59-62
"1 1≠2"的系统整合原理揭示了自然界进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真谛。基于系统整合原理,我们可以给出生产力的科学定义,并得出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形成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的结论。因此,经典政治经济学中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并列为"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等基本论述是不能成立的;改革开放中,将计划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解释为超越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是不能成立的。而这些似是而非的解释,是"姓资姓社"争论存在的理论基础。由系统整合原理可以推断出"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不可预测性"。这一基本命题,在理论层面提出了人类认识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限度;而在实践层面,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设想的地位,从而揭示出,改革开放中的"姓资姓社"争论,在科学理性层面,是一个不需争论的伪命题。  相似文献   

19.
程必定 《学术界》2002,(6):7-11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经济建设与改革方面 ,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本文论述了 ,这些措施的提出 ,说明在新世纪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必须深入了解认识先进生产力 ,并把握其发展规律 ;十六大指明我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从分配机制入手的体制创新 ,有利于端正人们对财富格局的认识 ,引导财富造福人民 ,实现共同富裕 ;在经济管理体制的广泛领域采取的改革新举措 ,对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有着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国平 《社会科学》2001,2(6):19-22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以为 ,科学地把握这一思想至少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深刻思考 ,形成六大观念。第一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在执政党建设中的运用 ,这表明把握其思想首先必须具有科学发展的观念。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等均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之精髓。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即同他们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