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福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加强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科学和人生哲学,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需要,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幸福的需要。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包括人生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人生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人自身的发展和幸福,以及各种个人生活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适用于研究人民生活问题。我们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活化"的研究,创立一套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人生科学和人生哲学,并用以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和生活质量,让每个人的人生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加幸福、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2.
人生境界说作为哲学尤其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加以关注、探索和研究。哲学虽不等于人生境界,但却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和人生境界发生影响。人生境界不是自然而然就形成的,需要人们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追求和积极思索才能确立。而人生境界一旦确立,其内在价值在人的社会生活和生命中影响深远。人生境界不仅内化着人的生活,让人的生活更丰富而深刻,提高着人的生存质量,让人在冷静、清醒中超越现状,追求和实现高质量的生活,而且也区别了人的生活,塑造着不同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艺术化是艺术对生活的时空超越和精神升华,艺术给人生以愉悦,使人生超越现实的羁绊,艺术也就凸现出对生活的深度感;西方后现代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则是把艺术与生活的纵深关系改写成平面关系,消解了艺术对生活的审美超越属性。但是艺术仍保持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一种特质,即艺术是生活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4.
曹文轩 《中华魂》2013,(2):61-62
阅读的生活与人生,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不阅读的生活与人生,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我一直坚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人生方式。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相似文献   

5.
所谓现代人生的尴尬 ,主要指的是 :现代生活变幻无穷、发展迅捷而使人们在人生中常常陷入一种左右为难 ,无法选择 ,不知如何是好的境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生的虚化现象 ;二是人生的假化现象 ;三是人生的疲惫感。解决这三大人生问题的主要对策在于 ,消除我们生活中虚的一面与假的存在 ,准确地最佳地确定人生中的自我定位 ,修炼出容人容物的宽阔胸襟  相似文献   

6.
岭海时期的苏轼,在人生修养上已达到了天地境界。他通过对既往生活的反思,领悟到以往生活的无价值、无意义,从而建立了“思我无所思”的思维方式和“吾生本无待”的生活方式,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对生活只进行情感观照,实现了人生的审美化。这样的人生境界,对封建正统秩序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三种境界     
生活有生活的逻辑,个人之于生活,常处在一种无奈之中。首先,一个人的出身,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和人生高度;其次是环境,环境造就人,或人是环境的产物,已非唯心之妄说,系有识之士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王九成 《社区》2013,(14):5-5
对丰子恺影响最大的人,要属李叔同了,以至于后来丰子恺皈依佛教。其思想渊源就是他著名的人生“三层楼”,丰子恺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成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洪流,市场经济的大潮,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变迁,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的嬗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结构和特点,考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乃是高等学校培养“四有”合格人才,实现教育目标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 用“为人生的艺术”概括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新潮”作家群的文学观由来已久。他们的小说创作活动通常被归结为批判现实,改良人生。这一概括并无不当,却显得粗疏。它揭示的只是文学家对待生活的态度,无力反映作家表现生活的独特方式。五四时期,在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的社会背景下进行人生选择的作家们,表现生活的方式复  相似文献   

11.
青年大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四年之约的大学生活规划是其人生规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划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奠基好人生的关键一步是大学生活的要义。科学发展观是科学规划大学生活的方法论基础;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是规划大学生活的哲学依据;目标激励是规划大学生活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不欺小节     
具有良好修养的人,其优秀的品性和气质都会展示在生活的每一个小节中。生活小节是组合人生的细微链条,任何一环出现曲折和变化,都可能直接影响人生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人生之喻     
《北方人》2008,(6)
我在阅读与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人都希望对人生有自己的理解,为把这种理解表达得形象,他们都在找喻体。于是,文本上,"人生如……"形成了流行的句式,人生如棋,人生如剑,人生如雾。似乎世间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常常处于人生的困顿之中,寻觅生活意义与建构生命价值已成为现代中国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从中国传统人生智慧的视野出发,我们应该区分幸福与快乐的不同、生活品质与生命品质的不同,且要从生活快乐的有限之中去寻求生命幸福的无限,亦即在有限的人生中去追求生命的永恒,从而既获得生活的意义,亦提升自我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活得简单些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在短短的人生之旅中,谁都希望能抓往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多领略一些人世间的风花雪月、良辰美景。为此我们不妨活得简单些、轻松些。最好能做到精神简约,心灵散淡,生活简朴。不被物累的生活一定轻松愉快,思想上没有包袱的生活一定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16.
审美是人生方式之一.在古希腊罗马哲人的对人的论说中,就已包含有审美的内容或显示了走向审美的趋向.审美如何成为人的生活方式之一,这是由生活本身的属性和真、善、美三种基本的人生活动模式决定的.所以,审美是一种人生方式有其独特的内涵.这种审美人生方式的初步界说,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追求确定了基本的方向,从而也奠定了审美是一种人生方式这一观念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青少年走向生活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长是青少年认识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启蒙者,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青少年产生违法犯罪行为与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着眼于家庭,并从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及家长素质四个方面阐述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池莉的“新写实三部曲” ,尤以其中《烦恼人生》为重点 ,深入探讨了都市普通百姓生活的严峻和苦涩 ,以及在这种生存状态下印家厚等人表现出来的坚韧个性。通过对小说中人生形态散点式地把握和透视 ,体验作家塑造典型的独特视角和对现实社会、现代生活的深层思考 :普通平凡而又极具典型的生活流程 ,折射出芸芸众生的生活常态 ;潜藏着的是被压抑的生命律动 ,成长起来的却是超越人生烦恼后所获得的精神净化和灵魂升华  相似文献   

19.
信仰与人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仰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信仰的确立出于人们自身的要求.信仰在人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赋予人生以意义,赐与人生以定力,给予人生以动力,为人生提供奋斗的方向,能充实人的精神生活.人们应当依据某种信仰是否理智、是否现实、是否崇高、是否健全等标准进行信仰选择.  相似文献   

20.
審美,欣赏優秀的藝術作品,是為了我們人生更美好。换言之,就是把我們一生的生活當成一個藝術品來創作。美育是把生活變成藝術,這是一種人格心靈的涵養,是通過審美和藝術欣赏,涵養健全人格。這樣,我們的人生纔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