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到上帝创造第一位母亲时,他已经超时工作进入第六天。一位天使出现了,问道:“您为什么花这么长时间造这样一个人?”上帝回答说:“你读没读说明书?她必须是可洗的,但不是橡胶的;她有200个可活动的零件,全部可以更换;  相似文献   

2.
兹韦列夫是个旅行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到中国新疆玉龙喀什河进行漂流,他认为这是漂流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壮举,为了这个梦想,他用了整整三年时间,联系了另外五名志同道合的人。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他认为时机到了。  相似文献   

3.
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相似文献   

4.
这是我第一次听台湾教师上课。执教的女教师叫王家珍,听说曾获台湾语文科优异技巧奖,台湾第一届教学优异奖。当主持人林莘老师热情地把王老师介绍给与会老师的时候,我看见主席台上的她微笑着微微向前欠了下身子,算是致谢了,谦恭而静美。  相似文献   

5.
有一回,我感冒特别厉害,嗓子疼痛难忍。正趴在办公桌上昏昏欲睡,课代表走进来问我:上课学什么?我疲惫地抬起头,想说点什么,可嗓子火辣辣地疼,让我欲言又止。课代表看出了我的虚弱和无奈,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对不起,我不知道……”他犹豫了一会儿,非常自信地说,“老师,我替你复习第一课《才目亲相爱一家人》怎么样?”  相似文献   

6.
时下,作文指导脱离生活的现象比比皆是,曾有人这样来描述当今存在的作文现象:作文中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例如,为了表现“战胜脆弱”的主题,不惜编造自伤自残或父母伤亡的故事;为了反映“助人为乐”的中心,“五子”(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捡票子、扶瞎子)纷纷登台亮相;为了抒发对老师的崇敬之情,随意杜撰老师带病上课晕倒在讲台上的感人场面。  相似文献   

7.
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确立的教学时间分类体系,对深化学习时间与学习结果之间关系的认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等弊端.教学时间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结构功能系统,其分类应从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两个维度展开.只有正确处理教学时间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及其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和师生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2000年我校推行集体备课,同段同学科教师一学期分内容备课。开始老师们挺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个人备课、小组讨论、个性修改、上课反思;到后来根本没有了讨论或讨论的很少,集体备课成为一种“形式”。合作以后,大家同样的进度,上同样的内容,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是同一个模子印出来。原来要备一本书的内容,现在自己只需备一二单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不喜欢写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成了目前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的最主要的原因,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很难共处,  相似文献   

11.
新学年伊始,我被安排到五年(1)班任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这可是全校老师都感到头疼的一个班级,前任老师反复提醒我:“对这个班的学生,你可得凶着点、防着点。”  相似文献   

12.
曾有幸聆听北京市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深为华老师那充满思考与活力的课堂所吸引,深为华老师那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尤其是课中的三次笑声。使课堂更和谐,使听课者如沐春风,并引发我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让我们先来品味华老师课堂中先后出现的三次笑声:  相似文献   

13.
难忘恩师情     
韩卫国  王璐 《老友》2010,(6):30-32
(一)那是1966年5月6日清晨,学校的操场上,初中一年级的我和同学们一起跳山羊。又轮到我了,我先把踏板与山羊的距离加大一倍,然后退到距离踏板20多米远的地方。起跑,加速,身体腾空一跃而过。漂亮!同学们一片叫好。我像吃了兴奋剂,连续跳起来。上课时间快到了,我恋恋不舍地和山羊道别,可刚一转身,腰部就像被刀剜了一下,阵阵剧痛向腹部与颈脖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习作教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观察感悟能力还处在萌芽状态,很难形成鲜明的思想和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切不可让学生作文放任自流,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也不能限制得过细过死,使学生缩手缩脚,产生畏惧厌烦的消极心理。那么究竟该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享受作文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15.
正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记住,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被人记住。当老师的也都是希望被学生记住,虽然嘴上不一定说,但心里是免不了要这么想的。这很正常,不必不好意思。问题是,你凭什么让学生记住。昨日整理书报,发现我70岁时班上学生送给我的同学录,里面保存着每个学生送给我的一段话。我仔细看了一遍,感慨良多。我能被学生记住的,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二是做人。教学上说到的,或是一个词的解释,或是一篇课文的范读,或是一则作文的批语,或是一次生动的分析。更多  相似文献   

16.
一、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位学生在一次题为《等待》的作文中写道:这个问题有没有人知道啊……到底有没有人知道啊?老师在讲台上重复了5遍。没有人回答,底下万马齐喑。唉老师叹口气,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这种情形在课堂上已是屡见不鲜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学生都不回答呢?因为我们在等待,等待  相似文献   

17.
军乐队是我们学校非常重视的一个特色社团,成立至今将近三年,目前有三十余名成员。队中成员均为男生,常常在各类艺术表演中出场,也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现场吹奏国歌。每周能在现场演绎的雄壮国歌声中开始一周的学习生活,这给学校师生带来极大的动力。在军乐队里,队员除了练习,还有登台演出的机会,这极大地增加了军乐队对  相似文献   

18.
“啊——每当想起你,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每当昕到这首歌,我就不禁心潮起伏,脑海中就会出现谢育仁老师,的身影,眼前总会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课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导入、深入透彻的研析、自然流畅的过渡、典型精要的练习,还有强而有力的结尾等等。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老师似乎更注重设计导语和研读课文等教学环节,对课堂的结尾或因时间控制不当、前松后紧而草草收场,或简单串讲授课要点进行小结甚至就是布置作业,提出完成的要求等等。我认为这样的课总有虎头蛇尾之感,没有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结尾的妙处,这是很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20.
周云峰 《新天地》2011,(12):448-449
语文教学中,有一个问题总是困扰着语文老师:该怎么教?语文教学,绝不能把上课定位为给学生传授知识。扎实抓好“两基”教育固然重要,但语文教学中的教会学生做人更重要。面对一篇文章如果把目标放在传授知识的层面,那就让语文失去了本真。近年来,每每听到好些有经验,有资历的语文老师大发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