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晚清年间,胡雪岩刚创立“阜康”钱庄不久就接到了许多存款。钱庄的伙计因此提醒他:“老板,现在我们的存款越来越多,要想办法放放款才是。”胡雪岩却摇摇头:“我们只接受存款,不放款!”伙计吓坏了:“钱庄就是靠存放款的差额来赚取利润的,如果只存款不放款,我们如何生存?”  相似文献   

2.
兴也用人,衰也用人。小平同志南巡时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国家如此,一个县的发展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深切感到,句容要赶超发达地区,必须在用人上求突破。因此,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从句容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增强用人胆略,不拘一格使用干部,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推动力,也逐步形成了具有句容特色的用人方略。 做法之一:谁有本事谁当家 “为政之本,在于任贤”。“贤”就是德才兼备。以实绩论德才,着重是四看:一看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二看是否具有敢闯、敢试、敢冒的开拓创新意识;三看是否具有从事经济工作的实际本领;四看是  相似文献   

3.
一次,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丰子恺在轮船上遇见一个钱庄商人问他的姓名。丰子恺答:“姓丰。”钱庄商人纳闷地问:“什么风?”丰子恺解释道:“咸丰皇帝的‘丰’。”  相似文献   

4.
莫学王伦     
国人有这么一句口头禅:“武大郎开店,比他高的都不要。”这印象恐怕是源于一幅《武大郎开店》的漫画,呜呼!这委实是一桩欺负老实人的冤假错案也!《水浒》中的武大郎确是开过一爿烧饼店,不过他只是小本经营,从未雇过什么伙计,仅是那个断送他性命的风流妻子潘金莲当他的助手,何曾有资格“比他高的都不要”?况且,武大郎生性憨厚,相容性极好,卖烧饼总是和卖梨的郓哥结伴上街,一块儿吆喝。 要说嫉贤妒能的主儿倒真是有一个,便是那起初在梁山占山为王的白衣秀士王伦。这个没多少本事的秀才胸无大志,贪图清闲,唯恐别人夺了他的寨主之位,所以暗自订下一条“用人原则”,凡是比他本领大的好汉,都一概拒之于山门  相似文献   

5.
为将、为帅之道,首在用人;而用人之道,难在用“难容之人”。何为“难容之人”?“难容”者,即通常用人者“难以容忍”之人也。 翻开浩如烟海的史典,不难发现曹操正是善于用“难容之人”的人。其实,曹操其人,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颇具进步思想的人才学家,其在识人用人的个案更是堪称典范。一次,他与袁绍对话,充分显现其不同凡响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谓“知彼”,就是要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九大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在选择毕业生时,都有何种考虑呢?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笔试要考智商上汽集团选拔用人的标准有四点: 一是学习成绩优秀;二是社会实践丰富, 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一个学生有在企业中丰富的挂职或有实力经历,他融入工作单位的速度就会很快;三是最好是党员或学生干部,因为上汽集团比较重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四是有良好的外语功底,不少学生必须精通两门以上外语。  相似文献   

7.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孟子的思想精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以“尊贤使能”为核心内容的用人观,对当今社会仍有积极意义。 对于怎样用人,孟子在吸取了孔子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的思想,并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用人要“不拘一格” 孟子例举了历史上一些贤德君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他说,舜曾经种过地,是农民的儿子,后来被尧重用并继  相似文献   

8.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被日本称为“经营之神”。他在用人方面有其独到的理解。我们可以把他的思想总结为:糊涂用人智慧—70%原则。这种管理思想,是中国“中庸”思想的发展,通过70%原则,在70%的层面上获得均衡,可以有效地处理用人中的矛盾问题。“水至清则无鱼”,也许70%原则能更有效地解决用人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新任省长杨正午同志,就职那天,提到用人时说:“我没有最亲近的人,也没有最疏远的人”。他的这句话,曾轰动了新闻界,在全国造成了良好的反响。 作为一名人才研究工作者,我们不禁要为这位省长独具新意、颇具特色的用人观拍手叫好! “没有最亲近的人,也没有最疏远的人”。换句话说,用人,不被私人感情所左右,跳出“私情”的纠缠和羁绊,而以德才条件、工作需要、工作实绩为标准,正是领导者在用人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用人用其所长,就是要扬长避短,善用他的特长,把他放到最适合于发挥他的优势的岗位上。他认为,这对干部本人、对党的事业都有好处。用非所长,对干部本人、对党的事业都是一种损失。 扬长避短,其前提则是对人才“长”、“短”的正确识别和科学评判。而对人才“长”、“短”的正确识别和科学评判又是以对“长”、“短”的辩证把握为基础的。人才“长”、“短”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短相比较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郑凌 《人才开发》2006,(9):33-34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江苏中大建设集团是在昆山成长起来的“新昆山民企”,在用人方面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就是惟才是举,量才录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决不因“疑”而将人才拒之门外;“用人要疑”,就是在放手用人的同时,加强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监督防范机制,及时提醒,严格纠偏,决不因“不疑”而放任人才自我膨胀导致失误。  相似文献   

12.
一、育人和用人一体化是人才开发的基础 所谓“育人和用人一体化”,第一层意思指的是在人事管理中,培养人才要与使用人才相结合,如果对人员“先培训,不使用”,就不能使人力转化为人才,也就不能真正做到人才开发。第二层意思是,使用人才时不能忘了对人才的教育培养,也就是即使挑选了好马,但是不让它吃草,这匹好马终究会死去,好马成不了“好人才”。因此,育人和用人两者是相辅相承、有机联系的,这不能割裂开来。一体化就是整体化。育人要想到用人,用人必须考虑育人。当然,一体化并非是合二为一,育人和用人各有各的功效,谁也代替不了谁。 所谓“人才开发”,指的是把人才潜在的能量充分地加以开掘出来,并加以发展和发挥,使之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用人如器”是个成语,出自《资治通鉴》。据载,唐太宗让大臣封德彝举荐贤才,但他久无动静。太宗大怒,一日就责问封德彝,但封德彝诤诤有词地说:“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太宗听后纠正道:“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用人就象用器皿一样,各有所用、各有所长,取  相似文献   

14.
西汉大儒董仲舒提出:“量材(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即根据才能大小来授予合适的官职,根据品德高下来确定适当的地位.“量才授官”一直是古人公认的一条用人原则.“量才授官”的目的是为了求得“人事相宜”.所谓“人事相宜”,就是用人和治事相适应、相协调,职得其人,人称其职,人尽其才,事竟其功.围绕“量才授官”“人事相宜”的用人原则和用人目标,古人亦有不少的精彩论述.  相似文献   

15.
“人事为万事之根本”这句话诠释了人事安排的重要性及困难性。茶山丁若镛先生在其著作《牧民新书》中强调了用人之道,他认为“为邦在于用人”。  相似文献   

16.
清雍正四年,皇帝御书四个大字作为匾额赐给吏部,这四个大字是:“公正持衡。”“持衡”就是保持公平,“公正持衡”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正公平”的意思。这说明雍正帝认为,作为全国官吏主管部门的吏部,最要紧的就是要做到公正公平。实际上,这不是雍正帝自己的认识,是他积累了历史上的经验之谈。重温一下古代政治家的有关经验和论述,对于在今天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7.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同时,要逐步建立与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今后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8.
领导用人有方圆之分。“方”指用人的原则性,包括用人的规范和范围;“圆”指用人的灵活性,包括用人的技巧和策略。前者是用人的内在要求;后者是用人的艺术形式。领导用人的方圆艺术即“方”与“圆”的辩证统一,也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如果方圆分离,则用人效果会明显降低。领导过于求“方”,可能有“迂腐”之嫌,会导致下级与群众敬而远之;过于求“圆”,则会有“圆滑”之嫌,虽然可能会一团和气,但是由于缺乏竞争而难有大的贡献。两者的结果都是没有用好人,没有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益,都是领导不  相似文献   

19.
从草鞋工厂小弟、新和兴布行学徒到如今的统一企业总裁,高清僵的成功,没有一步g天的幸运也没有豪门家族的X后支持,他所凭*的全江门应笃实的作风及苦干实干的杨柳,而其前瞻的眼光使得统一企业在西向、南进政策及与国际企业合作上获得巨额利润,此外,谁才是用,狂人不用,用人不准的用人哲学,亦为统一美7成功的基石。“我的心中有一个理想,就是将统一建立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食品企业王国。”高清愿用惊人的豪语作开场白,倒不像他平日“谦逊”的作风。出生于台南县学甲农村的高清愿,身世极为坎坷,父亲在他很小时就因肺病去逝,兄妹也…  相似文献   

20.
略晓中国历史者肯定知道,中国历史上不仅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而且还有“不智治国”的愚官政策,“愚民”也好,“愚官”也罢,其始作俑者皆为老子。关于“愚民”,老子曰:“常使民无知无欲”,以达到“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使民心不乱”。对于“愚官”,他主张:“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最好是“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其实,无论是“愚民”还是“愚官”。说来说去离不开一个“骗”字。至于如何才能手腕高明,达到“愚而不露”,全靠个人的悟性与本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