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董文珠  潘肇婺 《老友》2012,(10):28-28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伍进灯老师就是一个不计较"取得",只讲究"贡献"的人。他1935年出生,195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后被分配到地处偏僻山区的德兴中学,在高中部担任地理教师。他全身心地钻研教学业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今,他  相似文献   

2.
中南民族大学陈全功教授、程蹊副教授的新作《少数民族山区长期贫困与发展型减贫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以"长期贫困"和"发展型减贫政策"两大概念为主题,以武陵山区、滇黔桂山区、海南五指山等地区的农户为对象,调查研究民族地区特殊类型贫困问题,值得品读。该著作提出,我国少数民族山区的贫困属于长期贫困,其特征有三个:一是代际传递,父母一代将贫困状态和致贫因素传递到子女一代,导致多代贫困现象;二是相当  相似文献   

3.
<正>他是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他曾是杭州师德楷模,也是山区荣誉市民,他是文成县首个全职引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文成县武阳书院院长董军,一个奔行在浙南基础教育"大山"里的开拓者。2018年6月,是董军扎根山区教育事业的第三个年头,这一年学院将迎来他担  相似文献   

4.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F0002-F0002,F0003
熊忆,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师。2003年荣获"广州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服装设计作品进入第五届中国服装设计师生作品大赛决赛获教师艺术类铜奖、教师实用类优秀奖,系列美术作品获"中国青年杯"美术作品大赛优秀奖;2004年美术作品入选"广州市学校美术、摄影精品展览",获教师组二等奖;2006~2007年以及2009~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时装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相似文献   

5.
锦州市太和区女儿河乡后白庙子村小学女校长刘素菊,带领两名教师和五名留守儿童撑起全村义务教育的天空,她在这里一干就是12年,学生最多时也没超过60人。刘素菊无怨无悔,守着这偏辟山区的村小校园,呵护着这里的留守儿童,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她为"留守女校长"。刘素菊不但为孩子们授课,  相似文献   

6.
湘鄂川黔边界武陵山区流行的"摆手"活动,是土家族及其先民世代传承的重要风习之一,具有民俗学的重要价值.主要反映在祖先崇拜;祈求丰收--土家"调年";充满农耕风情.  相似文献   

7.
正平陆县位于山西省最南端,地处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境内沟壑纵横,丘陵起伏,素有"平陆不平沟三千"之称,自然条件极差,是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长期以来,受各种条件限制,这个山区小县的教育资源十分贫瘠,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队伍严重老化问题。由于当连续8年没有补充过青年教师,教师队伍结构极其不合理,很多农村学校正常的教学都难以维系,教师专业知识更新难上加难,素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山里孩子的教育问题牵动着所有人的心。2009年,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鼓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振兴,而山区乡村振兴则需依靠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才得以实现.鉴于山区乡村肩负生态环境与(民族)传统文化"双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特殊使命,以及按现阶段山区乡村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多功能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为理论视角,以乡村产业与生态振兴为山区乡村振兴的"两大抓手",稳步推动山区乡村振兴的进程.为此,应以村民全面发展及生活富裕为山区乡村产业与生态协同振兴的目标导向;聚焦推进协同振兴的产业、生态、文化、人才和组织等关键领域;以乡村基层党组织嵌入为引领、以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为立足点、以合理适度利用乡村资源为必要原则、以"生态+"为特色发展模式,推进山区乡村产业与生态的协同振兴.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边远山区中小学校由于地处偏远、经济基础差、信息闭塞,加上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如何支持农村教师发展,提高农村边远山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本课题组以农村边远山区音乐教学为切入点,以问卷调研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农村边远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教师专业情况以及教师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农村边远山区教师专业发展走出困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创贵读高中时就入了党,2003年嘉应学院法学专业毕业后,被丰顺县司法局录用为公务员,自告奋勇要求到边远的山区工作;2006年11月,他调至民事纠纷较多的潘田司法所任所长。2006年被梅州市司法局授予个人"三等功"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清同治11年《新化县志》载"新化瑶民于明末死徙殆尽"。近年经过在瑶人寨遗址实地考察和广泛的社会调查,证实:新化瑶人于清末民初仍然在新化的边远山区生活;新化王化以后,新化瑶民一部分被封建统治者杀害了,一部分陆续迁徙到岭南山区乃至东南亚、欧美等国,还有一部分与从外地迁徙来梅山定居的汉民同化了。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视域下,湖南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表现为:水情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山区地形为主,产业结构固化,第一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二元结构明显,城市管理规章制度缺位;民族文化纷杂,特色不鲜明。鉴于此,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应该选择如下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人性化"管理战略,文化立城战略,多元推进战略,产业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13.
近十几年来,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很快,全国师专185所,在校学生近30万人,师专以其培养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山区的初中教师而显示其生命力,为改变农村初中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落后地区,特别是山区的文化教育水平作出了突出成绩。仅以宜昌  相似文献   

14.
生存环境恶劣的山区农民要脱贫致富奔小康,"外出打工"是一条有效途径,政府组织山区农民"下山进城入谷",既能让山区农民脱贫,又能解决山区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高等师范教育是以培养合格中学教师为已任的。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师专,更应按照民族山区办学的实际需要,努力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师范技能全面、掌握教育规律、一专多能的初中合格教师。作为民族师专的历史专业,如何才能培养适合民族山区需要的合格初中教师呢?本文就是想通过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历史专业成立八年以来的办学经历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请关注山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客观上决定了山区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最近,就山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笔者对5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山区农村小学教师或多或少均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负担,或焦虑、或抑郁、或彷徨、或困惑,甚或近乎麻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北京市10个郊区县的80所中小学校乡村教师为研究对象,围绕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住宿条件、交通条件、饮食条件、医疗条件、工资待遇、工作时间与强度等方面的内容,对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分析基础性条件、发展性条件、保障性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乡村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对策:建立乡村教师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建立乡村教师医疗救助的绿色通道;建设乡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周转房;合理提高乡村教师膳食补贴,妥善解决乡村学校交通问题;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合理量化和安排乡村教师工作量;建立市级统筹的乡村教师差别化的山区津贴和补贴标准。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在一起"项目创始人焦东子是80后,但她的脸色跟年纪不太相符。刚从西部山区回来的她还没来得及休息,从她的眼睛里,记者看出了疲惫。很显然,这位80后的女孩已经被边远山区的太阳晒伤。作为专业摄影师的焦东子是北京城市土著,喜欢四处晃荡、捕捉画面。2012年,在西部游走的她发现,那里许多贫困家庭的老人没有遗照,家庭照片也很少。而这些照片,或许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影像。于是,焦东子于2012年5月创办了"我们在一起"项目,给西部地区的老年人和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9.
正南方武陵山区有广狭两义。狭义的武陵山区西南起自黔东南,东北端抵鄂西清江,两侧以乌江、沅江为界,分属湖北、湖南、重庆、贵州4省市11个地州市的71个县市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广义的武陵山区还包括巫山、雪峰山、苗岭,一直到广西、湖南、贵州交界地区,即国务院2009年划定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范围。本集成所指的湘西苗疆以苗族分布比较集中的湘西"有屯七县"为  相似文献   

20.
选取香港1992年"教育统筹委员会"的第五号报告书、2000年的教育改革蓝图、2001年香港教育学院的"愿景,使命和主导价值"以及2017年香港教育大学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等中的相关陈述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在香港回归前后(1992-2002年),这些陈述显示了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进入21世纪后,香港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则逐渐从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依附转向全球化,显示出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的政治无涉性。关于教师教育目标陈述的问题,从民族国家、历史/文化、本土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香港的教师教育目标整体上缺乏民族国家和社会重建导向;在文化方面,缺乏文化身份认同,看不到中国文化传统,目标陈述传递的是一种普遍性;本土视野缺失,目标设置去情景化,目标制定没有建立在香港教育系统的独特性上。香港教师教育整个目标陈述倾向于展示教师教育规划中的工具特点和技术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