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管理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都是西方各国政府为适应新形势而在管理模式上采取的一些变革,文章就这种新管理模式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及其相关特点作一个简单的阐述,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政府管理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时代发展的变革浪潮使公共管理处于持续创新中。随着传统官僚制模式弊端的显现,西方国家在公共管理实践中不断推出新的模式:绩效导向模式、以公民为中心的模式、市场模式、弹性管理模式、风险管理模式等。其共性特征在于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效率和公平的均衡与统一、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平衡、政府管制与公共服务相结合、借鉴私部门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实行弹性化和权变管理。  相似文献   

3.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当前,行政执法的权力型、运动型、趋利型特点与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不相适应。公共行政由执行转向执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行政执法已成为现代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将会引起我国行政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重构我国行政执法的基础、运行方式、管理模式、保障机制是促进行政管理的民主化、法治化,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的不断增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教育体系更加接轨.但在课程与专业设置等方面仍存在差异.尽管中国高校专业各具特点,但基本框架和要求都是按照国家的标准设立,所以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与课程的设置方面都具有共性;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教育被世界公认为为职业教育的典范,在和行业衔接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方面极有建树,虽然由各个州和领地管理,但培养目标相同,文凭证书全国通用,因此也具有相当大的共性.  相似文献   

5.
一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下简称民族地区)财政,是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属于地方财政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地方财政。 民族地区和一般地区财政的共同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性或矛盾的普遍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国家财政的本质决定的。我国是一个统一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要形式的、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客观上必然要求作为国家分配国民收入总枢纽的财政要执行统一的财政方针、政策和预算。民族地区财政与一般地区财政一样,都必须切实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6.
有限责任制度作为正式制度,是一种历史现象。由无限责任制度发展到有限责任制度,是制度主体解决制度短缺、扩大制度供给以获得潜在收益的行为。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的有限责任制度模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不断发展进化的结果。社会主义国家的有限责任制度是从资本主义国家的有限责任制度沿袭而来,并且与大陆法系各国的有限责任制度有同族关系。中国的有限责任制度与国外有着共性,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对该制度,中国应顺势而为而无人为张扬或压制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世界正处于一个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这使得现代管理在不同国家间有其共性的一面。正因为如此,各个国家、民族才能进行管理经验的交流,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以改进和优化本国的管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传统及现实特点不同,又形成了各自的管理特色。所以,比较研究各国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对如何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模式,将会有新的启迪。对此,本文选择了颇具典型意义的日美两国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组织的变革,一种新的行政管理模式—— 新公共管理学由此产生。论述了新公共管理学产生发展的历程、理论基础与实用价值。同时,在综述各国新公共 管理改革的政策反映和实践趋势的基础上,从不同视角总结出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模式,并探讨了如何借 鉴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我国政府组织进行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成功与失败、高潮与低潮的曲折发展历程。前苏联与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有两次大的理论创新 :(1) 2 0年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 ;(2 ) 8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上有三次大的转换 :(1)2 0年代初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 ;(2 ) 2 0年代末由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 ;(3) 80年代以后由斯大林模式转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事实证明 ,在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 ,而要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定新政策 ,发展新理论 ,创造新模式。只有这样 ,社会主义才能永葆青春之活力。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究竟靠什么? 靠传统,还是靠改革? 假如靠改革,那么我们又应当怎样进行改革呢? 本文试图从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经验中证实,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是导致中国在世界发生工业革命后走向衰退的原因,那些率先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国家都是对传统的农耕文明做了比较彻底的清算和革新的国家.中国最近30年里出现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因为回归传统造就的,恰好相反,是因为小平同志领导我们改革开放的结果.所以,正确的选择应当是深化改革,而不是重新回归传统.不同国家在走向现代工业文明的时候,固然在方法上有所不同,但这绝不意味着其中没有各国都必须遵守的共性法则.这些共性法则主要有:意识形态(社会道统)的变革、所有权革命与社会生产单位的革命性重组.至于方法上的差异,主要是为了寻找到一条成本最小化的转型路径而已.对照以上这些共性法则,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似乎只是刚刚开了个头,中国要想完成复兴伟业,唯有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苏联解体赋予人们的深刻教训是 :社会主义制度不能一成不变 ,而应该根据实践的发展实行必要的改革 ;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主义原则为代价 ;必须时刻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的和平演变 ,并随时准备粉碎资本主义的“西化”、“分化”图谋 ;共产党要经受长时间执政的考验 ,就必须永葆自身的人民性和先进性。所谓社会主义革命是“早产儿”的观点 ,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首次介绍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情况,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正处于重大变革期,需要详细考察主要援助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设置的一般规则,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相应的改革设想.当前,主要援助国在设置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时,通常要考虑内部机构设置方式、技术和资金援助的管理模式、特定领域专门机构和驻外管理机构的设置、对外援助的外包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改革可从完善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机构设置、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设置驻受援国现场管理机构以及培育援外承包市场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是真善美统一的人格标准和人格方向,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之上,以马克主义人生观为指导,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具有阶级性、科学性、先进性、全面和谐性之特征,具有激励、指向、动力、自觉、文明建设和超越或批评性等功能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在我国的实践经历了革命时期的人格锻造、过渡时期的人格改造、建设初期的人格塑造、“文革”时期的人格挫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格再造等几个重要阶段。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统一,决定了我国学校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的目标,而且建立了以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为主体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共产党领袖葛兰西在总结欧洲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要想在西方国家建立政权,就必须首先取得文化领导权.这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当代中国全面改革与文化建设的新背景下,“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 2 0世纪上半叶 ,社会主义发展主要是围绕着如何通过革命夺取政权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通过俄国、中国等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个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下半个世纪 ,主要围绕着怎样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而展开 ,解决的基本途径是通过改革。然而这个问题的解决 ,在不同国家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一种是苏东国家发生剧变 ,社会主义制度瓦解 ;另一种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继续推进改革 ,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 2 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基本经验是 :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并不断创新科学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把改革作为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途径 ;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关键是把共产党建设好  相似文献   

16.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运用了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深刻地分析了党内主观主义及其危害,总结了中国革命遭受主观主义的统治而导致严重挫折的深刻教训,独创性地推行了一条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共产党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独立自主地找到了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道路。现在,这一思想路线仍然指导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俄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列宁以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参照系,具体分析了以俄国为典型的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历史顺序上的特殊性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方法和形式上的特殊性。列宁关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特殊性的思想对东方国家的革命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当代东方国家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对革命性质的判断,直接影响着革命策略的制定及革命力量的定位。关于列宁对俄国三次革命(1905-1907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性质的判断,传统观点认为前两次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较新的研究则倾向于认为,十月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对三次革命性质的判断都是民主革命。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十月革命的定性上。列宁对革命性质的判断,始终围绕如何使俄国革命尽快走向社会主义这个中心。立足经济发展状况,列宁认为俄国三次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基于无产阶级同盟者的成分分析,列宁断定俄国三次革命都属于民主革命;以政权更替为标准,列宁肯定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研究的兴起是近年发展红色旅游、深化红色教育、传承革命历史文化、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出现的。从目前学界研究来看,红色文化就是关于革命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等现象的总称。将“红色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确立相对明确的学科边界,在研究视野、研究范式、理论方法上架构“红色文化学”的学术话语体系,这对于提升中国人文社科研究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都是有意义的。红色文化学提供了一个观察、思考和理解革命文化的新的角度,即如何认识和阐释中共革命历史文化的新思路、新视野与新角度。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尽管在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内,将主要精力倾注于政治革命与文化改造上,对社会经济发展未作较为系统的论述。但因经济发展问题之于中国的重要性,陈独秀仍然没有放弃探索,提出了要客观评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拥有多种经济发展手段,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注重公平与效率等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