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目前中国政府在职能转变、机构改革、行政效率等政府执政绩效和行政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困境,然而这并不是导致当下政府信任危机的唯一原因.通过对2008-2011年四年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分析发现,当下的政府信任危机是中国转型过程中社会总体性信任危机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刻板印象和“塔西佗陷阱”的影响,政府信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被加深和泛化.更重要的是,政府信任危机背后是中国政治社会转型在宏观逻辑和微观机制上的转变.在宏观逻辑上表现为从计划经济逻辑向市场经济逻辑的转变,从全能主义逻辑向委托—代理的契约逻辑的转变.在微观机制上的具体表现就是在国家与社会脱嵌过程中形成的政治空间内,政府与公众以政府信任危机为契机展开相互博弈和学习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从发生的诸多重大网络群体性事件来看,网络往往是导致事件扩大化的直接推手并推动其朝着恶性化方向发展,如果处置不当,很可能形成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给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稳定带来冲击。如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治理,将是网络时代政府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对新时期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方治理变迁的历程,实际上是中国政治现代性展开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和政治转型的重要内容.因此,考察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和治理的转型,必须将其纳入现代化和国家构建的视野中来加以讨论.围绕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转型围绕着地方政府角色转变、地方政府职能调整、地方政府体制变迁和地方政府运行机制整合等四个方面展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角色定位是地方政府与治理转型的前提,政府职能调整是基础,政府体制变迁是保障,运行机制整合是核心,四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年来网络政治参与的广度不断扩展、深度不断深化、宽度不断拓宽,其影响力日益增强。政府能否对网络政治参与作出及时、恰当、有效的回应,成为影响政府形象、制约公共管理效率、涉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可以同样通过网络的方式回应,但也要建立体制内制度对接的回应机制和公权力对民意表达反馈的长效机制。本文重点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以及政府回应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载体,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和创新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妥善治理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研究,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网络媒体与地方政府双方演化博弈模型,在引入中央政府惩罚机制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网络媒体与地方政府双方行为策略选择的演化稳定均衡,同时采取多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对模型进行多情景推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热度与网络媒体和地方政府双方的策略选择有着直接关系;若地方政府承受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恶性演化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信誉损失持续增大,双方演化系统都会出现周期性波动现象;引入中央政府惩罚机制后,其惩罚力度若高于网络媒体消极应对网络舆情所受到的惩罚和地方政府的监管投入成本时,最终系统会演化至良性状态,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的政治秩序取决于两种力量,一是暴力(权力),一是合法性力量(权威)。暴力(权力)只具一时之功,难有可持续性。许多研究表明,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道还在于精心构建政治合法性基础。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绩效,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政治注入了新的合法性资源。改革开放后,政府的治理方式有了很大变化和改善,但政府治理的现实与民众的期待仍有差距。民众对现  相似文献   

7.
黄小茹 《决策与信息》2011,(11):106-106
互联网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然而网络谣言也给政府的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以及指向都有章可循,四而政府应当从多个角度进行防控,主要可以通过建构谣言预警机制、政府自律以及加强网络知识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正面临"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课题。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具有物质层面的"四个现代化",更要体现为制度层面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在制度上要实现市场作为主体的经济治理现代化和社会组织作为主体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进政府作为主体的政治现代化(或称国家现代化)。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中国政治现代化必然是在遵循人类文明共识即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并完善人民民主制度,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公共治理实践中,地方政府领导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普遍存在于现实政策议程体系之中并直接影响着政策工作的设计与执行。数字治理语境下,地方政府领导注意力融入了网络化现实治理成分,不仅受到职业晋升、财税激励与问责压力等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同时非正式关系、领导任期不连续、领导注意力碎片化等非制度性因素同样也影响着领导注意力的实际分配。由于数字化发展所带来的治理问题复杂性、治理工具多样性与治理流程敏捷性,领导注意力分配呈现出非连续性与碎片化等特征。为此,需要从发挥制度引领优势、健全激励考核机制和理顺央地关系等层面来培育领导注意力公共理性,提升领导干部注意力和优化领导注意力分配方式,为合理公正有效地发挥地方政府领导注意力探寻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甘丽平 《经营管理者》2011,(2X):274-274
公共领域内的社会发展离不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民营化只是一种改善公共治理的方式,它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能否成为有效的方式,都取决与政府的治理和政府对市场的积极作为,政府在民营化中的责任不但不能移交,而更应该强化其责任。  相似文献   

11.
基层政府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治理理论强调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协作来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云南省开远市作为西部县级市,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将以网络治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开远市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做法进行总结,从理论上概括出县级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一般性指导意义和经验,从实践层面丰富网络治理理论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铭 《决策与信息》2010,(6):144-14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网民规模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他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这种新的方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信息网络的发展必然对我国政府的公信力产生重影响.本文论述了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以及如何推进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汤婧 《决策与信息》2011,(12):241-241,254
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一个有效性的引导即本研究所探讨的根本问题。要促进信息的公开化,并且加强政府对于信息的有效性引导,通过应急互动专栏等方式占据舆论制高点。这体现着政府信息化对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的促进和领导作用,也是保证政府权威的重要措施,且有利于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提高行政效率有着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公众形象是政府的无形资产,是增强政府执政能力、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一些社会事件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由于地方政府处置不当,迅速演化为群议汹汹的公共危机事件,使得官方的形象和公信力严重受损.梳理各类公共事件舆情演绎过程,会发现"中国式危机公关"大行其道,其公关思路、手法不仅恶化了政府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还影响着党和政府的执政环境和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确立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随之,服务成为构建新型治理体系的普遍精神和一般原则。以人为本理念逐渐成为新时期领导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它不仅对于领导者阶层具有规范和引导的功能,而且对整个社会具有整合和促进的意义。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彰显人文精神的现代意蕴,将传统领导文化升华为符合民主追求以及现代理性精神的新型领导文化,使领导文化更符合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的时代特征,这已然成为领导文化创新的现代化路径,有益于现代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政府公共舆论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以"躲猫猫"事件为例,探讨政府加强网络和谐治理,改,进政府网络舆论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网络问政"、"网络监督"、"网络反腐"以及"网络政治参与"等日益成为大众谈论的话题,而"新媒体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媒体对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理性看待新媒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政府官员和政府治理在新媒体时代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力"等,日益成为理论界和传媒界研讨的问题.那么,新媒体在大众政治参与和政府治理上究竟起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8.
石勇 《领导文萃》2013,(7):30-31
有很多人在公共领域,甚至日常生活中回应某些刺激性的事件时,有一种声音不能再忽略:"如果有官员不考虑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为什么要服从他的领导?"这样的官员就应该立马下台!但问题是如何让这样的官员下台?十八大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一个高度。而前面这个问题,是一个关于政府治理的权威从哪儿来的严肃问题。或者说,如何证明,老百姓对包括法律、制度实施在内的政府治理有进行"服从"的政治义务呢?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可归结为中国运动式治理,主要呈现为运动中的民主。中国运动式治理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体现出民主进程的二律背反定律。中国政治发展进程必然要求政府治理模式实现从运动中的民主到民主中的运动的转型。民主中的运动模式提取运动式治理和制度式治理的优点,实现了政府治理有效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政治发展自然和自觉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与治理     
杨雪冬 《决策》2012,(11):15
政府管理是属地性的,网络则是跨地域的;政府管理要统一化,网络需求则是多样性;政府管理要辨明个人身份,网络参与则是匿名的;政府内部信息传递是有层级的,网络上信息传播则是水平的。我们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这个时代最根本的标志就是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中心,都能成为网络上的节点。网络化生活已经成为常态,网络化交往不再是虚拟化,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存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已经深刻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治理结构、方式、手段以及绩效,成为各国政府、政党都非常关注的执政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