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全国有很大一部分城市是缺水的,但传统的开源节流方式已难于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问题。中水回用作为一种新技术、新趋势,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引入中水的概念,介绍了中水回用的国内外现状和中水处理工艺及技术,阐述了中水回用目前存在的问题,使其难以普及和推广。因此,必须不断地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于城区中水回用方案的几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缺水形势严峻,水体污染严重。据水利部统计,全国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而且由于工业废污水排放量的急剧增长,并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里,导致了以淮河、太湖污染为代表的水环境恶化。本文从我国的经济现状、城市管网状况以及工程可实施性等方面对城市中水回用的三种方案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中水回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扬州市中水道系统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扬州市地理、水资源状况及供水现状,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中水回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者根据本人的调查研究,对该市中水道系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学校洗浴废水的工程实例,该工艺对洗浴废水中COD、BOD、SS及LAS有较高的去除率,处理后出水用于学生公寓冲厕,其水质符合《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该法工艺设备简单、占地少、运行便利。  相似文献   

5.
建设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种成功模式,是《国际湿地公约》所提倡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国内外的湿地公园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合肥市北城区水库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到合肥市的生态发展战略,对水库湿地的开发进行研究及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合肥市北城区丰富的水库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式——湿地公园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我国投资项目决策程序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决策的质量,可以说它是决定建设项目优劣的关键,是实现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基础。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可行性研究是保证建设项目以最小的投资消耗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方法,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程序。可行性研究在项目投资决策和项目动作建  相似文献   

8.
谋求中国旅游经济的系统发展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新时期中国旅游发展的共同要求,也是政府、企业和旅游者的共同要求.旅游经济的发展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旅游经济行业部门系统、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系统、旅游经济空间地域系统和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系统.在旅游经济系统发展中,有许多的传统观念需要深思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从项目概况、布局及规划方案、资金筹措计划、开发建设后的效益、收益风险评价和环境生态评价5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证了其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的系统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沿着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的过程 ,分析了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与模型及其局限性 ,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 ;在此基础上 ,基于经济系统的非线性、非稳定性和非均衡性 ,提出了经济增长的系统理论问题 ,给出经济增长的系统模型 ,研究并讨论了经济增长的系统及系统演化理论  相似文献   

11.
湖南北部以洞庭湖为主体的洞庭湖区 ,由于自然条件的相似性和人类长期活动的关联性 ,已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环洞庭湖经济圈 ,常德市为这一经济地域的一部分。因此 ,实施常德市与环洞庭湖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应坚持 :生态为本、治水为重、保护性开发 ;优化结构、明确功能、点轴带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阶段性推进 ;规范政策 ,科学规划 ,湖区一盘棋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撤销了地级市巢湖,扩大了合肥市辖区的范围,势必会影响合肥经济圈的发展。基于组合评级构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以合肥及其周边8个城市近几年数据为样本.运用层次一主成分组合评价法得出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然后运用引力模型和断裂点模型测算出合肥经济圈的实际范围。结果表明,合肥经济圈应进一步扩容,包括合肥、淮南、六安、桐城、定远和全椒。最后针对合肥经济圈内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合肥经济圈族团式发展模式中合肥、淮南两市产业发展特征、优势进行剖解,分析科技推进淮南融入合肥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条件,紧紧围绕“两淮一蚌”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的现实需求,探讨区域科技发展平台和区域科技发展联动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探寻建立两地科技合作协调机制的基本思路;基于科技资源配置的分层次性分析经济圈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及科技创新重点突破口,提出合淮实现科技对接的具体机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构建省会经济圈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省会经济圈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是一项非常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构建省会经济圈必须从培育和完善系统协调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进程急速加快的今天,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经济圈建设的理论.结合安徽省构建省会经济圈的实际,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对十七大中提出的"经济圈"理论进行尝试性的解读,试图寻求中部省份发展的理论新模式,也是实现从理论到实践操作化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6.
安徽撤销了地级巢湖市,扩大了合肥辖区范围,势必会进一步推动核心城市合肥的聚势发展,合肥经济圈也必然会形成三个新的发展趋向。一是体现在合肥经济圈与南京、武汉经济圈的关系上,合宁汉战略竞争与合作关系将会发生重要变化;二是体现在圈域空间特征上,合肥经济圈必然东扩,将会加快推进江淮城市群的崛起;三是体现在经济圈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上,由于中心城市功能的增强,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程度将会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自1947年独立以来,印度的历届政府在如何发展国民经济,提升国家能力,实现强国梦想等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艰苦探索,并最终选择了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全球化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经济改革之路,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此同时,由于在民主制度、联邦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官制度等方面所遗存的历史积弊,加之在国家能力建设上“重外轻内”的路径选择,注定了其在经济改革中国家能力的缺失及其国家能力建设的乏力.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层次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构建城市经济圈是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圈的空间构成涵盖若干独立的行政区域,探索经济圈在协作机制方面的创新,寻求经济圈在协调机制、合作方式、利益调整、社会管理机构等方面的新机制,是经济圈健康、有序运行的关键所在。从目前我国现有经济圈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来看,严重的行政分割、行政壁垒、地方保护主义等仍是其发展的主要体制机制障碍。在经济圈合作协调发展方面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经济圈合作机制的构建和创新最根本的是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市场中介组织三个层面的制度性组织机构,并在经济圈内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治理机构,并建立完善的利益调节和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经济圈的建设,对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的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社区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更是农村社区经济圈的建设的依托。因此,在发挥地域、人才、技术等优势的同时,更要注意因地制宜,做到农村社区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