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能量视角下的网络原创文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现状,运用心理能量学原理.从心理能量视角出发来研究网络原创文学,在探讨心理能量与文学艺术关系的基础上.指出网络原创文学的本质是原创作者和读者在各自转向攻击下以原创作品数码文本形式为中介的心理能量循环过程,并对该过程的诸多环节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网游文学是一种以网络游戏为创作背景或创作素材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新文学类型。网游文学对写手和读者而言,本质上都是为缓解由应激反应产生的心理势能而进行的一种转向攻击方式,即在二者的转向攻击下以文学作品文本为中介的心理能量循环过程;也可以看成是玩家释放焦虑和补偿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的另一种手段,即其心理能量宣泄的特殊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革命文学的兴起是上世纪30年代文学的一个鲜明特征.面对"革命文学"的浩大声势,"五四"启蒙文学阵营发生了分化与转向.一批曾坚持文化启蒙、追求个性解放的作家转而选择了谋求大众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文学.30年代文学转向与社会历史变革紧密相关,但创作主体内在心理机制对这种转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从众心理是30年代文学转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理查兹(1893—1981)是本世纪初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本文旨在考查他的作者心理经验论。理查兹倡导了后来美国的新批评派所极力推崇的“细读”式批评。他认为作品只不过是读者进入作者心灵的窗口。由于读者文学水准的高低不一,所以,读者的看法不能作为评价文学的标准。理查兹把作者的心理经验看成是衡量读者“期待视野”的标尺。理查兹对绝对标准的关注,使其理论带有明显的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色彩;同时他对心理因素的兴趣也使他的理论具有人文主义和心理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商业文化语境中读者、作者、编者心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商业文化语境中艺术生产已归化为商品生产,读者、作者、编者的文学心态发生了根本变化.文学写作与读者之间已由原来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转变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出版者则成为生产与消费的中介,"读者选择"与"引导消费"成为文艺市场的主要动力.作为消费商品的文学艺术,其最终价值的实现是读者的购买行为."文化工业"时代的读者是平面、浮躁、感观与一次性的.即时的感官消费是他们当下最佳的文化消费状态.这种消费时尚对于作家创作的意义在于读者对于作家与作品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作家在作品中所创造的文学价值只是一种可能性价值.可能性同时又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观念,作品潜在的文学价值在读者的阅读接受中,其实现方式、所实现的价值内涵具有多元的性质.读者的作用是将可能性的文学价值向现实性、必然性的文学价值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各种文学选刊依靠其强大的传播能量和在文学评价上的象征性地位,在中国当代文学场中占据了中心地位.它们对作家的创作、文学作品的发表以及文学图书的出版都施加着或隐或显的诱导作用,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短篇小说生产领域的面貌.可以说这些选刊已构成一种小说生产的引导机制,这也提醒我们应该加强对它们的研究和批评,以助其健康运行,更好地为当代文学服务.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家族文学中家族形象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在叙事上表现出批判与眷恋的两难心态.这种叙事态度是缘于时代话语的规约和社会心理需求,以及作者的叙事角度和立场,而且心理回忆机制和情感的慰藉需要也使得作家在世纪末转而对家族温情地言说.  相似文献   

9.
葛逸凡女士是生于大陆、后居台湾、1965年移民加拿大的作家,著有《欣欣向荣》(1971)、《金山华工沧桑录》(1989)、《时代.命运.人生》(2003)等小说和散文。《金山华工沧桑录》(大陆书名《他乡风雨》)是首部依据加拿大华工史而创作的中文小说,荣膺台湾海华文学奖第一名。作者还曾荣获台湾《文坛杂志》文学奖短篇小说第一名和2008年冰心文学佳作奖。本访谈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作家的书香童年;第二部分描述了作家对台湾文学的阅读和参与,以及其广阔的英文阅读面;第三部分结合加拿大少数族裔生活讲述了作家对所居城市Kelowna的深刻感受及其自传体创作;第四部分讨论了代表作《金山华工沧桑录》的内容、风格和创作过程;第五部分呈现了加拿大华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及作家与洛夫、痖弦等文学名家的交游。本访谈对于真切了解作家写作心理、华人文学和加华文学历史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鱼尾狮神话:新加坡后殖民诗歌典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华文与英文诗人、作家在其作品中建构了鱼尾狮(merlion)神话--新加坡的原创神话.作者在作品中以不同的民族文化的身份与欲望认同建构其神话时,赋予不相似的文化符号.书写神话,无论是历史的还是想象的,都是民族身份的认同的投影、国民性或社会形态的意象.而不同族群、不同语言的作家书写的新加坡的鱼尾狮,都说明某些东西如何形成和存在,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创造国族的认同身份.  相似文献   

11.
话语重述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指说话人(或作者)在以一种方式提供信息之后,又以另一种方式对之进行说明.作为一种话语组织方式,话语重述体现了说话人(或作者)的语用策略,其主要功能是帮助听话人(或读者)激活更多或更具体的语境假设,以对其试图表达的观点或想法进行充分的理解.重述也是一种语用修辞方式,重述话语能传达额外的认知效果,是说话人(或作者)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此外,重述话语标记语可以提示前后话语具有阐释相似性,可以引导听话人(或读者)寻找关联,减少其理解重述话语时所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首届少年作家文学BBS原创大赛即将圆满落幕。此次大赛收到了大量的作品,参赛作者覆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初中、高中(包括职校)、大学在校学生。选手们在主题与青春同舞,让文学飞扬的牵引下,一抒笔墨。纵观参赛作品,有对身边好人好事的赞  相似文献   

13.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道德关系中各种矛盾的表现形式,带有浓郁的伦理色彩.通过作品,作者表达了对社会的伦理关怀以及重建社会伦理秩序的强烈诉求.文学的伦理学批评是一项悠久的历史传统,但中西文化差异必然导致对文学理解的差异,因此他的作品在东西方文化中呈现出多重的伦理意识和声音.由于作者与书中人物所处的伦理环境特殊,使小说中的伦理关系、小说人物所作的伦理选择,以及为读者提供的道德警示和教诲均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其不仅能让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还能使我们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思考,为我们的时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心理能量文艺学是一门建立在审美生理学基础之上并从文艺心理学中衍生出来的、尚处于探索之中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重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其学科特征是以心理能量为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文学本质论、文学流程论、文学功用论、文学模型论、文学经营论和作品文本例论等六个部分。心理能量文艺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并为未来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某种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为我们理解文学起源和读者接受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领域。他相信一部文学作品是作家无意识心理的外部表达,艺术创作就是作家自己的白日梦,是他内心深处无意识欲望的变相满足。从生理层面上降低了文学本质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这无疑是对西方文学传统中文学起源论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精神分析从心理无意识的角度对读者的阅读和接受作出新的阐释,有助于我们理解亚里士多德所言的“卡塔西斯”,并且扩充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阈”、“文本召唤结构”等术语的理论内涵,从而赋予它们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关于文学的"传统认识”里,文学似乎就从来未与神学发生过什么"往来”.然而确定无疑的是在人类文学史上和现下的文学生活中,人们又常常对文学保持着一种宗教化的心理敬畏和神学崇拜.正是在这种神圣的敬畏和崇拜的"先决条件”下,才有了人类今天的文学生活.针对文学中始终存在的这种"前文学”的"神学现象”,本文首次对其进行了发生学与历史学的研究.作者认为尽管文学只是一种世俗现象,但是人类却一直对其保持着神学情怀.人类的这种神学本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学神圣论的发生,而且事实上成为了文学发展的基本文化动力.作者在本文中第一次对文学神圣论理论及其两种主要观点进行了批判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范畴概念.  相似文献   

17.
作者、作品和读者的关系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从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到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再到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出"间离效果",这种作者、作品和读者相分离的观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在以上三种重要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手法,以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霍尔斯托梅尔》为例,分析叙事文学中"间离"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的阅读理论构成了西方20世纪后期文学理论中一次鲜明的理论转向.在这一理论转向中,读者这一以往备受忽视的要素一跃成为文学四要素中的主导因素,从而掀起了阅读理论中的一场读者革命.虽然,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在阅读理论中有许多共性,但是,其差异亦同样明显,具体展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接受理论将作者看作读者阅读的合作者,而解构主义的阅读则绝然地否定作者的存在;第二,接受理论强调阅读作品是要体现读者的创造性并最终确认一种意义,而解构主义则把阅读看作是读者解构文本符码的能指游戏:第三,接受理论十分强调阅读的历史语境,而解构主义的阅读理论则表现出一种超历史语境与反人文性的游戏姿态.这三组差异的比较,揭示了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是两种不同范式的阅读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古舟子咏>中,柯勒律治通过对传统的逻格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在同一象征物中重塑一种对立统一的新型二元结构,从而构建其"天(上帝)-地(自然)-人"的有机自然,并结合其文学创作实践,形成柯式的"作者-文本-读者"为一体的"文学有机论".  相似文献   

20.
在消费社会中,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信息".电子媒介带来的技术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文学形态及其审美变化.在"平台(媒介)/作者/读者→作品"的网文生产机制中,作品是成果,世界是环境.而平台、作者、读者既是其中重要参与的主体,无时不刻地影响着生产机制的变革,又是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中的客体,发展的倾向也深受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