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法学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法学教育的恢复期、法学教育的扩张期和法学教育的探索期.当前,传统的法学教育方法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存在脱节现象,法律硕士的教育投入还不足.中国的法学教育应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回应社会需求;改革司法考试,将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衔接起来;调整法学专业设置,压缩法学的教育规模.  相似文献   

2.
社会法学研究应当吸取经济法学研究的教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济法学与社会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具有交叉性和相通性.我国经济法学的研究实践表明,研究范围的选择,调整对象研究的思路,以及对总论与分论、本学科与他学科、求同与求异、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的处理,都存在深刻的教训.在社会法学研究中吸取这些教训,对社会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律传统是招致法学之争的惯常因素。中国法经过近代变革承袭了成文法传统,而正是大陆法学理优先、注重法体系结构的特点,引发了以经济法的生存与归宿为核心的学术纷争。同时,前苏联传统法学中的法部门划分理论、现代经济法理论以及意识形态法学的深重影响,也是引发中国经济法之争的重要原因。透过对法律传统与中国经济法之争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窥见法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从心理学法学到法律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法学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法学派别,它是以心理现象解释法律的法学的总称,通常归属于社会学法学或现实主义法学。但是,心理学对法学的推进是功不可没的,法律现实主义得以诞生主要是由于法学中使用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现在,以心理学方法来研究法律问题已经成为法学研究的一部分。所以,以调整人类行为规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法学不能忽视对人类自身心理活动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民族法学应属于法学二级学科范畴,具有民族特殊性特色和法学学科本色特征,有效纠正抽象意义上以综合性、交叉性、跨学科性和民族学性为代表的存量学科传统特征.民族法学在学科本位基础上作用于特殊性的研究对象,运行法学本体思维,拓深法学领域,形成法学本色规则,追求法学内涵、价值和目标.据此,民族法学全面蕴涵诸多法学价值素材,重点突出民族属性特征,汇集出法学本色特征.法学是民族法学依存的理论空间,民族是其核心特征标记,共铺有民族内涵属性的法学学科轨道.  相似文献   

6.
纪检监察学的学科类型化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的表述中已有呈现。监察法学在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体系中的层级定位应当是二级学科监察学之下的三级学科。监察法学充当着纪检监察学和法学交叉融合的“阿基米德支点”,经由法学学科孵化,可以充实监察学乃至纪检监察学的学科内涵。监察法学的学科研究重点关涉法理内涵、功能定位、制度镜鉴和党法关系等。监察法学的三级学科体系化构建应分别聚焦监察学和监察法学的知识分层、监察官后备人才的系统培养和学科建设中的实践反哺。  相似文献   

7.
胡利明 《创新》2016,(4):21-32
民族法学理论上属于法学学科门类,事实上从属于民族学学科却从事法学职业。民族法学和法学在法学价值上有融合和契合,但不能等同或替代,原因在于法价值理念有冲突矛盾。民族法学研究方法既来源于又高于法学研究方法,作为"客观存在"具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民族法学研究方法理念创新需要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探析理念创新的理论根据,将其引导到价值衡量分析的学术轨道上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可行性,重点集中突出核心价值和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确和深刻地对理论法学予以思考,进而付诸建设的行动,需要对整个理论法学的前提性问题包括法学思维范式、法学思潮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引起重视.法学思维范式体现于法学思潮或流派和相应的各学科之中,更体现于每位学者学术研究的整个过程之中,是一个非常艰辛而又无止境的理论思维创新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无止境的思想解放历程.而某一法学思维范式一旦唤起较多法学家的同一理论思维趋向,往往就要凝聚成为一股强弱不等的法学思潮.一个理论法学学科正是某个法学思潮或法学流派主要理论观点之系统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法学的特点与研究的转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金钊 《求是学刊》2003,30(2):60-67
从实证法学的立场出发,本文粗略地论述了法学的三个特征法学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学科;是一门以对法律的理解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是一门带有很强教义学属性的学科.基于对法学这三个特点的认识,作者认为我国法学应进行研究范式的四个转向,即立法中心主义立场向司法中心主义的转向;研究内容从本体论向方法论的转向;研究的价值趋势由单一的阶级意志向价值多元的转向;研究方法的整体主义向个人主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唐文娟 《社科纵横》2011,(10):70-73
法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法学教育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上,办出地方高校法学教育的特色,是法学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同时,基层社会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建设、工作队伍建设和矛盾纠纷解决等多方面法治化需求。地方高校的法学教育,可以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充分发挥协同作用,通过参与基层社区的法治规划、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等社会管理事务,探索出一条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的前身黑龙江大学法律系创建于 1 980年 ,1 981年招生 ,1 996年 7月组建法学院 ,原设有法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三个专业 ,1 999年调整为法学 ,并新增治安学专业。现有两个专业中 ,法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 ,治安学专业是全国 4个治安学本科专业教学点之一。现有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理学、经济法学、法律硕士 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法律硕士专业是全国 2 3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之一 ,民商法学、法学理论是省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是法学学科中的一个大学科 ,自 1 985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 ,所招收的民商法硕士居…  相似文献   

12.
西方法学流派的逻辑起点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西方三大经典法学流派,我们发现不同的法学流派都有自己的核心问题意识与逻辑起点。自然法学以价值为逻辑起点,规范法学以规范为逻辑起点,社科法学以社会事实为逻辑起点。这看似常识化的命题,既展示了不同法学流派的魅力所在,也隐含了这些流派的内在局限。在我国法学流派渐趋成型的当前,深入理解三大法学流派逻辑起点的两面性有助于在西方法学思潮研究中确立科学的研究态度,并以此为基础建构适合中国的法学流派。  相似文献   

13.
理性主义侵权法经过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至19世纪,已经是危机重重——脱离现实生活的法律表达,异化为与民众生活相分疏的工具理性,并使人们接受了法律的制度拜物教。至20世纪,侵权法法理学改变最初的道德基础和价值取向,开始接受哲学对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审核,转向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现实主义法学和实用主义法学,以社会责任论取代道义责任论,并强调法律的社会功能。随着人类对法与正义关联认识的提升,侵权法通过对矫正正义与分配正义观念的整合,接纳并建立了以保障人民生存权为主的重视分配正义的新的诠释论;随着德性伦理逐渐式微而规则或制度伦理的日益凸显,实践中社会正义观念在侵权法领域最终与个人正义观念发生融会。  相似文献   

14.
计量法学基本问题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量法学是指通过收集大样本数据,对具有数量变化关系的法律现象进行运用定量研究的交叉学科。它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具有数量变化关系的法律现象,研究方法是实证方法和计量方法。本文认为,计量法学既是对当前法学研究方法的一次创新,使得中国法学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也是中国法学的国际化接轨的途径之一。其实践价值体现在计量法学自身确定的客观标准,可以作为社会控制和监督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民族法学学科属于新兴的年轻学科,在国家学科专业目录中还没有“法定地位”和“法律身份”,“借壳”于民族学成为相对独立的法学学科.民族主体、民族权利(权力)、民族行为规则和民族责任成为科学构建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四大件”:民族主体发挥主体效用,成为民族法学研究的主体要素;民族权利(权力)构成民族法学的核心关键;民族行为规则引领民族法学的方向、路径和方法;民族责任成为民族法学的“兜底责任”,共同构筑出特色分明、本色纯正的民族法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是有关经济法的方法论问题,从本质来看是认识经济法律现象及其规律的基本方式,从功能来看是认识和揭示经济法本质,建构和创造经济法观念产品的手段或工具。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研究者是否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也关系到经济法学科的建设。经济法学是研究有关国家权力介入为特征的经济领域问题的法学学科,有其突出的广博性和复杂性。作为新兴的学科,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经济法学研究除了传统的方法以外,应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和现代自然科学方法,从不同角度、从同层面来…  相似文献   

17.
有什么样的法学院就有什么样的法律人,有什么样的法律人就有什么样的法治社会。法学教育不仅仅传授法律知识,而且培养法律信仰,提高全社会的法律观念,促进法治化进程,因而,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建设问题,而是事关依法治国和社会公正的根本问题。目前,广东省法学教育存在着重规模、重速度、重招生,轻培养、轻质量、轻信仰等储多问题,但首要问题是法学教育的规模失控、起点太低、层次太杂,严重影响了培养具有统一法律信仰、统一法律知识背景和法律实务操作能力的人才目标的实现。本文针对这一突出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实证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尽快取消大专及以下层次的法学教育,以本科教育为法学教育的统一起点,加强研究生教育,引入评估机制,切实保证法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6,(2):128-133
随着法律职业以及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各地方高校法学专业正在摈弃传统的知识体制以及授课方式,向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加强法律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知识传授是中国法学教育长期以来的优势,而良好的法律素养则是应用型法学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面临的压力和困境的基础上,以涉外合同为例,介绍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期在法学教育中平衡理论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应用型法学人才可持续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法律的基础是什么,这需要从其历史基础、社会关系基础以及道德与宗教基础三个维度来考察。实证主义法学派是把法律视为政治工具,自然法理论则把法律视为道德工具。而历史法学派则把法律看做群体记忆的表示,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特质。实证主义法学理论与自然主义法学理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最近几十年中开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然而,自然法学者与实证主义最终在对法律规则的解释上还是分离的。实证主义与法律自然主义之间的争论所缺失的是对法律历史维度规范性意义的认识,这种冲突可以在历史具体情形中得以解决。历史在其动态意义上与政治和道德、意志和理性一起成为法律的基础。必须援引历史才能对法律产生一种适当的理解。将历史法学加入到流行的政治法学派和道德法学派中去,以一种新千年的眼光来看待处在危机中的西方法律传统,以及西方法律传统与其他法律传统的融合。上述三大学派的融合,即或许可称做整体性法学。  相似文献   

20.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跨学科合作的勃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源上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间联系紧密;在学科发展史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相互依托、互相促进。正因为如此,即使两个学科的互动在西方学界被割裂近半个世纪后,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给予了它们重新联结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