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纳兰性德的词中包含着太多的"风"意象,其中以"东风"、"西风"为最。纳兰在使用"风"意象时,既联系了时令,又传达了心绪,使其笔下的"风"具有了与传统相异的纳兰风格。  相似文献   

2.
"香艳"是纳兰词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为人们所忽视.纳兰词的"香艳"之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物象、情境、色调的温软香艳和对前代艳体诗人情思语汇的借鉴吸纳.这种风格虽然为诸多因素所削弱,却对提高纳兰词的艺术品位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是清初满族人在汉族文化迅猛冲击的大背景下涌现出的一员文苑骁将。身为满洲贵胄,纳兰性德将汉文化融会贯通,儒释道文化在《饮水词》中多有体现。词中有儒家的忧患意识和参与精神,当现实不尽如人意之时,纳兰性德又徘徊在儒道矛盾之中,通过佛老之学寻求解脱。  相似文献   

4.
纳兰词序言及词中对地名的标注、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词与意象的选用以及与江南文人的过从甚密,皆是其词地域特征的具体呈现。究其成因,主是因侍卫身份得以随同康熙巡游各地,使其词顿具纪游特色,这是“身游”所致。对异地风情的好奇与敏感,对江南秀山丽水的神往与眷念,对汉族人文蔚兴的向慕,对江南山水烟霞、人文景观的艳羡,在纳兰词中皆有体现,此巧纳兰词地域特色的神游之固。  相似文献   

5.
唐宋闲愁词意象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宋闲愁词可以说是一个尚未被词学界正视、更谈不上认真开掘的新课题。其意象运用具有深细纤柔性、残缺性、缥缈朦胧性、孤独性、愁的美化五方面的特点。由这些特点分析入手 ,深入至创作主体的内心深处 ,从而把握其独特的魅力及审美价值 ,确立其在词史上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史稿·文苑(一)》中记载:“性德善诗,尤长倚声。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所著饮水、侧帽二集,清新秀隽,自然超逸。”张草纫的《纳兰词笺注(修订本)》收纳兰性德现存的词348首,其中涉及边塞题材的有69首,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可见,在历代词人中,大量创作边塞词的,首推纳兰性德。张草纫先生的《纳兰词笺注(修订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的词中有众多的动物意象,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马意象。辛弃疾的马意象首先表现为宝马与英雄志士的组合,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其次,他还把对马的描写从传统婉约词中的花街柳陌解放出来,重新放回到边关战场,更好地展示了其豪放之风。最后,他还善于借助马意象的隐喻义来创造雄奇灵动的意境,展示沉郁悲凉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9.
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有四处是点评纳兰及其词作的。他紧紧把握住纳兰词的情感底蕴,深刻挖掘其真切凄婉的艺术境界,使人认识到纳兰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11.
诗词同源异流,但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又相济为用.文章在对陆游、辛弃疾、姜夔咏梅诗词的对比中,表现出他们的诗词观念,发现当时诗词互渗的一般状况.文章认为陆游、辛弃疾、姜夔之咏梅诗词在命意立心方面并没有显著区别,但在情感的深微与浓烈方面,词还是远远高于诗,它依然保持着“言长”之特点,表现出空灵幽邈的风格特色,而诗更质朴直率,诗词依然保持着明显的文体区别.  相似文献   

12.
抒情诗的叙述是抒情的基础和手段,叙述在读者和诗歌文本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主要运用叙事学的方法来分析抒情诗,并从时间角度来分析抒情诗的叙述,它包括3个方面时序、时距和频率。时间结构的建构为读者了解抒情诗文本的结构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可以使读者更容易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诗情画意之中。  相似文献   

13.
阮籍的《咏怀》诗含蓄而隐晦,但其间所流露出来的悲剧意识是显而易见的。阮籍身处魏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时代的因素及个体意识的觉醒使他的人生悲剧意识带上了政治悲剧意识与生命悲剧意识的双重色彩,并且明显具有从屈原的政治悲剧意识转向苏武的生命悲剧意识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离骚》中的女子意象与汉魏六朝闺情诗中的女子意象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女子之美与花草的联系、女子之美的具体表现形式、女子的个性精神的差别上。这种差异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美学追求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对文人人格、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蓝英年现象"是在苏联解体后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学术界和文化界所出现的一种超文学、超学科的文化思潮,是对苏联社会与苏联文学的深层反思.它不是某个人的个体现象,而是以蓝英年先生为代表的一种整体性文化现象."蓝英年现象"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对于改变俄罗斯文学研究的传统模式,揭示苏联文学的历史真相,开创俄罗斯文学研究的新局面,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文化背景方面分析,北宋俗词的创作由于上层统治阶级的有意倡导以及宋代歌舞享乐之风的兴盛而随之繁荣。当时词的演唱环境有四类:朝廷官署集会、私家宴会、妓馆酒楼茶肆和瓦市。由于新兴市民阶层的喜爱,在后两种场合中,俗词大量流行并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被雅词统治的前两种场合。俗词的创作者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为民间艺人,他们或自制或改编前代文人作品,形成了民间俗词。其二为中下层文人,受前者风气影响,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涉足俗词创作,是以形成了文人俗词。  相似文献   

17.
蓝氏家族在明清即墨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蓝章创建传十二世、历四百年的华阳书院,是蓝家诗礼传家、科甲相继、英杰代出、蜚声乡里的基础。蓝氏一族为官廉介朴直,不畏权贵,以刚直上疏而知名;学官皆能扬书院之风,训迪生徒,讲伦圣道,循循有礼法。蓝氏世代向学,秉持儒生本色,著书立说,诗文代有闻人。即墨蓝氏家族文化的代际传承为研究青岛地区家族文化提供了视角。  相似文献   

18.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上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宋词中的文化因素数量之大、种类之多,是一个不疑的事实。在全球化进程中,将宋词介绍给国外读者也是一种必然。其中的文化因素处理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拟略论翻译中宋词文化因素的不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北宋词曲的传播与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曲传播、词曲消费是北宋时代较为兴盛的两种词学活动。其传播类型有书信传播、书籍传播、宫廷应制传播、歌楼酒宴传播、送别赠答传播、郊外畅游传播等,其传播主体分别是词人、书商、歌妓等;其消费特点是全民性、娱乐性、二重性。传播-消费活动的兴盛,在于汴京具有优良的外部传播-消费条件,北宋词具有成熟的内部传播-消费机理,汴京词曲传播-消费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链。北宋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酝酿了粗浅的词曲传播-消费理论,其传播理论的核心———被传播的就是优秀的,其消费理论的核心———词曲消费是一种正常的、客观的、大众娱乐的精神活动和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20.
鸿是我国古诗词中经常使用的意象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苏轼在传统意象的基础上,在他的词作中把传统的鸿意象与自己的独特个性结合起来赋予了这个意象更为深广的感情生发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