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意识活动。人类文明、人类进步、人类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人类的思维活动。思维方式作为人类理性认识的方式,在历史上是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演化和发展的。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思维方式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尽管影响思难方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决定思维方式变革的首要因素是该时代的生产力状况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实践方式。人类思维方式是在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和演化的。当一种经济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经济形态后,与前一种经济形态相对应的思维方式就会变得陈旧、过时,从而阻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思维主体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主动变革思维方式。随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其必然会引起人们思…  相似文献   

3.
桑业明 《东岳论丛》2007,(5):146-148
"用实践的眼光看待一切"的实践思维,是马克思哲学用来分析和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源自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虚拟思维是当代人类实践活动的催生物,是实践思维在当代的新发展、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世界观的转变属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一种哲学理论的产生,如果真正代表了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就意味着人们获得了一种用以观察一切事物的新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学就是代表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它使思维方式发生了变革,并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之中。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基本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是在吸收、概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关于劳动论述的合理思想,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家(特别是黑格)的实践学中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的深入分析,才创立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有必要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象、本质、功能及其在哲学史上产生的变革作出系统考察,以建立实践唯物主义的新体系。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它要揭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哲学思维的形式从总体上、动态中把握和再现人类实践活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它从“物的原则”升华为“实践原则”,並高层次地回归到“主体原则”,它要求从人类自身发展来理解和把握整个对象世界。这是一种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哲学追寻的本体,立足于人类本身的活动並关注人类自身发展的动态的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是实践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它同时执行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职能,从不同的方面共同解决人们历史活动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发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互利型思维方式:生态文化建构的价值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生态文化之所以与传统的人本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在于这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基础有着根本的不同。传统的人本文化的价值观基础是极端功利型的思维方式 ,生态文化的价值观基础则是互利型的思维方式。在建构生态文化的进程中 ,确立互利型思维方式的价值意蕴 ,是要努力克服传统人本文化的反生态性质 ,寻求一种适于人类与自然共同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体系。它的基本原则是在承认和肯定人类满足与追求其基本需要和合理消费的前提下 ,还必须充分考虑生态发展的客现需要  相似文献   

7.
关于人的思维过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直觉认识与模糊思维在思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这两种思维是人类思维整体的有机环节,应当在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机制的运动中去作考察,只有这样,才能揭示这两种思维的各自特点,认识其存在的现实性和合理性,并探讨出一定的规律来。 一 一般而言,人类思维可分为逻辑的与非逻辑的两种思维形式。由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人的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的主观能力的多样性,思维形式也应当是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一个问题未必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思维方式的科学化问题。但究其实,思维方式却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中的深层成果。是否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能否牢牢树立的根蒂。因而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思维方式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深层成果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进行理性思维活动时所形成的一般模式。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而理性思维活动又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升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又能动地指导实践。在不断反复的“实践一认识”活动中,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 一般意见都认为,主体客体问题属于认识论的范围,而不是本体论问题(参见《哲学研究》1985年6期,李景源:《主客体问题研究的新进展》)。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所谓本体论问题,无非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要科学地说明这一问题,仅仅局限于本体论范围是不可能的,必须把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起来,即在思维与存在的现实的统一关系中考察谁是世界的本体。这是因为,从历史的角度看,思维与存在构成现实的总体关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即思维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形式,是以主体和客体的出现为条件的,只有当思维随同其主体一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通过这一活动作  相似文献   

10.
高懿德 《东岳论丛》2005,26(4):45-50
实事求是这一理念蕴含着三重意蕴:即求实的态度精神、实事求是的实践活动规律和实事求是的实践活动路线。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人类生活实践客观上所要求的一种必然的求实态度,这种求实态度构成了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即求实精神,既体现为一种认识态度或理论态度,又体现为一种实践态度,是认识态度或理论态度与实践态度的统一;作为求实精神,由于它为人类生活实践所必需,故进一步构成为整个人类生活实践的一条根本规律即实事求是规律,既体现为一种认识规律,又体现为一种实践活动规律,是认识规律和实践活动规律的统一;作为根本规律,它规定着人类生活的根本活动方式,成为人类生活实践的一条根本的或总的活动路线,既体现为一种认识路线或思想路线,又体现为一种实践活动路线或行动路线。因此实事求是从根本上来说是立足于人类生活实践基础上的一种人类活动的根本态度、基本规律和总路线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思维活动总是围绕一定的需要和目标进行的。秘书人员是领导的参谋助手,是领导工作的辅助者,因而秘书人员的思维活动也必须围绕领导者和领导工作的需要和目标进行。从思维科学的角度看,这就涉及到一个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和秘书人员的思维取向问题。人类的思维取向大体可分为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两种。求同与求异是人类思维不同流向的两种思维。在实践中正确把握思维取向,保持与领导思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世纪 ,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和实践开始了一个以全球化为重要标志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实践的基本框架与宏观机制。唯物史观认为 ,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 ,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意识化 ,观念化的结果 ,是作为人的认知模式和评价模式的观念系统。社会的实践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人的思维方式相应也要发生变化。可以说 ,没有这种变化人们就不能应对全球化发展新条件下的实践与交往 ,在这种新的实践与交往中就不可能有施展自如的筹措与运作 ,以至于最后丧失立足与生存的余地。一言以蔽之 ,思维方式的…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思维论纲刘吉发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主体是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主体性就是主体对实践活动的主导性,它既是主体对客体的最高统一,也是客体对主体的最高肯定。一、主体性思维的历史考察主体性思维是历史的产物,它萌芽于古代,发展于近代,形成于现代。(一)主客...  相似文献   

14.
<正> 人类社会是由一系列的人类活动所构成的一个极其复杂的运动系统。虽然每一时代、每一民族、甚至每一个人的活动都会存在着自己的特性,但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却是人类社会的三种基本活动方式。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形式上,这三种活动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拟从动态角度来探讨一下人类社会这三种基本活动方式的关系。一、思维方式的内容及其形式思维方式是人类的主要活动方式之一。思维方式是思维的内容和其形式的统一。思维的内容是对于客体的反映,是客体信息采取了主体化的形式的存在,它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的知识形态: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知识是高级形态的信息。由于思维是对信息的加工,所以,思维的内容除了知识以外,还应包括智力。智力是对于信息的加工能力。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  相似文献   

15.
文化现代性(cultural modernity)是伴随着启蒙时代、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时代产生的一种自觉自为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诉求,它不仅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种价值观,同时也是对现代人的实践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反思的实践活动,达到一种适合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文化需求。如何理解文化现代性,文章从文化现代性的内涵、宏观与微观的存在样态以及价值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虚拟形态:从虚拟思维到虚拟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语境中的“虚拟”,特指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构成方式和超越方式。在广义上,虚拟则指人借助于符号化或数字化中介系统超越现实、观念地或实践地建构“非现实的真实世界”的能力、活动、过程和结果。人类虚拟活动具有多样性、多层次性,而虚拟思维和虚拟实践则是其中两大基本形态。从虚拟思维发展到虚拟实践,是人类超越活动的一次重要飞跃。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理性思维的多种形式中,“批判思维”尚未被人们注意到并专门考查过。实际上,批判思维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各种评价活动中最基本和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形式。在科学活动中,批判思维能引导科学发现。因此提出“批判思维”概念并阐述其深刻意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的精神历史中,每一种有足够重要性的关于世界的认识,都有可能转化为一种世界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有可能引发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两者的结合,引导着人们的生存实践活动向优化方向发展。“熵”,就是一种具有这种世界观意义的极为重要的科学认识。 1865年,克劳修斯通过热力学第二定律,把熵增原理引进了科学。并且很快把它变成了哲学(热寂论)。熵增原理从产生起就引起了不小的惊诧和争论,但是,直到本世纪70年代人类发生了生态危机之后,才认识到它对人类生存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它作为一种世界观的根本性。从丹尼斯·米都斯等人的《增长的极限》,到杰里米·里夫金等人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完成了这一当代意义的认识论飞跃。这—从热力学中引申出来的熵增原理,指出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但是,当它作为一种世界观被提出之后,其意义已超出了能量的界限,而囊括了地球上一切对人有用的物质和人类的生态环境。 本文从“熵增原理”出发,探讨它所要求的熵理思维方式及其基本原理与基本要求,并给出了实践活动的优化原理与优化公式,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基础和哲学基础,是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危机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 众所周知,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处理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活动,即生产实践;二是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准备性的活动,即科学实验;三是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关系的活动,过去长期简称为“阶级斗争实践”。我认为,把人类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关系的活动简称为“阶级斗争实践”,把阶级斗争说成是人类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不确切的,应改为“社会交往实践”。为什么不应把人类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关系的活动概括为“阶级斗争实践”呢?因为阶级斗争不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不具有普遍性。第一,阶级斗争只存在于阶级社会之中,而阶级社会只是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阶段,在过去的原始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都没有阶级,当然也就不存在阶级斗争;第二,在阶级社会中,虽然人们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但并非一切社会关系都是阶级关系,除了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孟伟 《齐鲁学刊》2012,(2):75-78
交互认知是当代认知科学研究的新进路。交互认知以大脑-身体-环境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原初生成场域,由此展开了对知觉与概念性思维的重新审视和解释。交互认知表达了一种协同性实践观。交互认知及其协同性实践观可能实现对传统主客二分认识论模式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