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中国大陆的哲学学科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学术领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反观这一进程,其学科取向大致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学术范式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与时俱进的开拓;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与创新;西方哲学的译介与研究。本文从西方哲学的视角出发,就三者在学术范式层面上的对话做了初步的反思。本文认为,西方哲学研究应当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理论视角和学术方法的借鉴。而中国哲学研究在学术研究和创造范式上的重建工作以及中西哲学的对话课题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学术语言、中国哲学问题意识与问题场域的重新构造上。无论是中国哲学研究还是西方哲学研究都应当首先回到自身的脉络中,梳理和考察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考察典型范例,揭示了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趋向──回归实践理性。作者认为,本世纪以来科学、社会飞速发展的现实和对近代以来笛卡尔主义的反叛和清算,是使本世纪西方哲学重新表现出对实践关注的原因。但20世纪的西方哲学绝非实践哲学,他们对实践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远远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深度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3.
追思形而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拒斥形而上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无论是英美哲学还是欧洲大陆哲学都把相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哲学作为形而上学或实体本体论明确予以拒斥,这是彻底地反叛传统的世纪,也可以说是怀疑主义胜利凯旋的世纪。ZO世纪西方哲学大都从反叛黑格尔开始,从而也改写了黑格尔历史主义的进步的哲学史观。晚出的哲学系统不再因为它包含了先前哲学的原则而高出于先前哲学,哲学史是不断地摧毁、消解和重新奠基的过程;以往的哲学也不再是哲学灵感和哲学创造的主要源泉,因为这些哲学大都僵死、抽象,不配享有智慧的美名。但是,按照同样…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哲学是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潮,也是横贯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的一条红线。文章首先分析了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根源,通过对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微观考察和宏观审视,揭示了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发展的理论轨迹、基本倾向,指出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发展大致是通过早期文化进化论学派、文化相对主义学派、文化功能学派、文化结构主义学派和新文化进化论学派来实现的;就文化哲学整体发展的态势看,20世纪西方哲学和文化的结合造就了科学主义文化哲学和人文主义文化哲学两大思潮,并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折。最后指出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主要理论建树及其有待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是哲学的内核 ,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按着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去建构哲学的历史。但在现代 ,本体论的思维方式却受到了置疑 ,由内容的合理性走向了程序的合理性。面对本体论的危机 ,要厘清本体论的内容和本体论形式的不同。批判形式 ,改造内容 ,把内容的理论意蕴和达到总体人的形上维度的追求与现实历史运动的分析结合起来 ,这正是马克思所开创的“此岸世界”的现实性思维的独特构思。可称之为“不在场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6.
我们已经站在了对世纪的门坎前。展望新世纪,思索哲学新走向、建构新视界,我认为,应当突出“三性”:其一,时代性,即应当深刻而准确地把握当代全球发展变化的主脉;其二,全球性,应当在与当代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哲学展开更深人的对话中,加以超越与扬弃;其三,民族性,新世纪中国哲学应当立足于民族文化及当代中国实践的土壤,具有民族特色与世界水平。为此,应当在融会中(中国传统哲学)、西(当代西方哲学)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重建哲学视界。这一视界或范式,当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一、新全球化时代:对世纪哲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的失落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人类的超越性思考,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中国传统哲学在辉煌了两千余年之后,在近代衰落了,在西方哲学的冲击下解体了,并且最终由被前苏联传入的哲学所取代。中国传统哲学的失落,为中国社会变革所必需,也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民族文化传统的断裂和民族精神根基的缺失。因此,在改革开放、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寻回和重建中国哲学,就成为一个必须予以解决的重要课题。一、中国传统哲学的性质中国哲学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哲学一样,都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打上了意识形态的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动变的世纪;直到新世纪来临之际,饱经磨难的民族最终才踏上了一条能实现富民强国之现代化目标的道路。与社会的大动变相对立,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作为文化之核心的哲学亦在此百年中动荡不已。在中西文化的剧烈撞击中,尽管有数代人的不懈探索,尽管有人试图通过恢复传统哲学生命的路子,有人试图通过引进西方哲学的方式,但我们终究未能建立起一种具有独创性的、能够满足民族的精神需要的、既展于自己的时代又居于自己民族的新形态的哲学来。因而,在严格的意义上说,20世纪真正的中国哲学尚未成形。毫…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哲学理性观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当代西方哲学,正在发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其中根本变化之一是哲学理性观的重建,哲学理性观不是作为人们活动主观根据的理性本身,它是对理性的明示、表达和概括,每一时代的哲学理性观都启示、导引、疏理着那个时代的人类理性乃至全部人类精神。因此,值此世纪之交,揭示当代西方哲学理性观重建的理论表现、哲学史根据和跨世纪意义,对于了解未来世纪人类精神走向、社会实践发展趋势和哲学理论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当代西方哲学理性观重建的理论表现 翻开60年代以来西方各主要哲学流派的代表著作,我们可以发现,象黑…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国的哲学包括中国传统哲学以及现代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大哲学”。“大哲学”是与“纯哲学”相对照的一个概念。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呈现出危机和发展的一盈一缩的现象,实际上是“纯哲学”与“大哲学”的交替。所谓的哲学危机是纯哲学危机和“大哲学”凸显的时期,而走出危机之后的哲学发展是“纯哲学”发展和“大哲学”淡出的时期。现在的哲学处在危机时期,现代中国的哲学应当自觉地发展“大哲学”,提倡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推进东西方比较哲学,使现代中国的哲学走向世界,朝着世界哲学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1.
章忠民 《求是学刊》2001,28(5):38-44
在社会历史的巨变中 ,西方哲学从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的发展经历了重大的转型。近代哲学因其固有的神学—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论性质 ,不仅与当代社会发生了严重冲突 ,更是陷入逻各斯中心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困境而难以自拔 ,这在现代哲学的视界中便被冠以“传统形而上学”而遭到严厉的批判、解构。西方哲学的发展由意识哲学、认识型哲学转向语言哲学、实践型哲学 ,从而使得哲学由抽象的逻辑概念的阴影王国、思辨的精神世界朝向事物本身 ,返回到生活世界。对西方哲学的转型问题的正确理解和把握 ,不仅是我们深入研究西方哲学的重要前提 ,还可为西方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2.
一哲学一词是由日本近代著名哲学家西周(1829——1897)引入日本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在日本历史很短。严格地说,近现代日本学者研究哲学是从学习西方哲学开始的。西方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两千多年以来西方社会文化传统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粗略地说,古希腊哲学是一种宗教哲学:在中世纪,哲学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地位,沦落为证明基督教信仰的工具;近代西方哲学则试图以理性的名义压制宗教信仰.不满干近代西方哲学的这种世俗化倾向,俄罗斯哲学重拾哲学的宗教性这一古老的主题,这既表现在俄罗斯哲学的问题意识之中,也表现在其独特的方法上.然而,正是这种调和哲学和宗教关系的努力使俄罗斯哲学包含了不可克服的悖论.  相似文献   

14.
与热衷于探索宇宙奥秘的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1840年以前)则习惯于为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这不仅使天和人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主干范畴,而且也使天人关系成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亘贯终始、恒提恒新的主题.在天人关系上,与西方哲学侧重主客体的对峙和分离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主客体的和谐混一,这使天人合一成为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各家各  相似文献   

15.
《求是学刊》2013,(6):42-51
合理性与主体性是西方哲学自启蒙以降的核心概念。随着后现代学术氛围的形成,一股反理性或修正理性的风潮也成为哲学论争的重要议题,其中,主体性建构的得失无疑是核心问题。H.Siegel和N.Burbules的辩论很能体现这种论争的精神主旨。H.Siegel坚持合理性,认为知识有其确定性,力拒相对主义;N.Burbules则吸纳后现代的立场,欲以合情理来取代合理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一百年:人类自身认识方式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体现了人类自身认识方式的变迁.在本世纪开端上,这门哲学还处在近代(现代)思维的知识学和先验论传统中,即以个体自身意识为基本问题.但在随后的进程中,思维范式的转换迅速启动.这种转换主要表现为一种由个体自我的基点向交互主体的互动关系、由意识哲学范式向语言哲学范式的过渡.当然,这个过渡从一个更宽泛的角度来看仍然处在西方哲学自身意识理论的传统范围以内,只是自身意识一方面开始从理论的转换为实践的,另一方面则开始从个体的转换为群体的、社会的、乃至整个人类的自身意识.因此,在这个转换中,被扬弃的是近代知识学认识模式,而不是自身规定的主体性哲学总体取向.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转向”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问题已经在本世纪的哲学中获得一种中心地位。”①不知有多少现代西方哲学家发出这样的感慨。哲学家们甚至把20世纪哲学这一新的特征称为“语言的转向”(theLinsuisticTurn),以把它与哲学史上发生的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相提并论。语言为什么会成为哲学的主要对象?在哲学上,语言灰姑娘式童话般地取得重要地位,又意味着什么?这需要我们对“语言的转向”进行哲学反思。所谓“语言的转向”,就是指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实现的哲学主题的转换,即由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的研究。罗蒂把它概括为.“要求通过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话语:关于价值和文化现象的思考,在古希腊和中国先秦的哲学思考中已经有之,但文化哲学作为一种自觉的理论研究领域则是相对晚近的事情。文化哲学的理论自觉主要不是哲学理性自身内在逻辑演变的结果,而首先是人类文化走向自觉的现实历史进程的结果。19世纪下半叶,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西方社会历史的两个方面的基本事实使文化层面由历史的深层凸现到历史进程的表层:一是理性化进程中文化模式对个体和社会演进的影响;二是西方所经历的传统理性文化模式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先是19世纪下半叶文化人类学关于文化现象的实证考察和研究,为…  相似文献   

19.
传统理性观把理性局限于认识论和科学技术活动当中.20世纪以来,人们对这种理性观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开始了理性文化重建的历程.理性是一个总体,是使人成为可能的存在方式,它包括属于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它应当是一种合理性、合情合理性和合人性,而不是像近代理性观那样仅仅理解为知性理性和技术理性.马克思实践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近代主体形而上学以及技术异化的批判为我们重新理解理性的价值和建设和谐理性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非理性主义哲学历史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理性不等于非理性主义。非理性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而非理性主义只是在19世纪中叶才凸显。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出现,既是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回应和反思,又是对新时代的呼唤和预言,同时它也改变了西方哲学以理性为中心的单一发展模式,开创了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为西方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正确认识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历史演进有助于我们很好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