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正> 倭寇是明代的大祸患,对人民生命财产、生产事业、海防、交通都带来巨大损失,经数十年才平定。历来人们都认为御倭战争及其将领是值得赞颂的,但是近年来有人提出这是传统的旧看法了。他们则从明代海外贸易的发展和海禁政策的弊端来探讨倭寇问题,认为倭寇具有“反海  相似文献   

3.
论明中期以后的海外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中期以后,海禁政策日渐松弛,私人海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隆庆元年部分解除海禁以后,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白银大量地流入中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东南沿海地区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国内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发展变革的根本原因,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外部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此期间,海外贸易的发展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滋生、成长几乎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4.
查清华  王洪 《学术界》2013,(1):116-123,284
碧山吟社在明代三度兴废,规模当以嘉靖年间为最大。社员构成不仅是同乡,且多为同年乃至师生关系;多有不屈权贵、遭忌乞休的仕宦经历,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碧山吟社复兴的内在动力。吟社继承了江南文人以诗会友的传统,他们登临山水,吟赏烟霞,雅集饮宴,谈文论艺。从力谏到乞归,从拜佛参禅到雍容经济,从追求空灵闲雅、自在超脱的山林之趣,到抒写心系社稷、蒿目时艰的苍生之念,均取决于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他们鄙弃虚名浮利,坚守独立人格;其诗风亦在冲淡清逸与豪放雄奇之间相应转换。这是一种刚柔相济、儒道互补的文化个性,集中体现了无锡地区不争和秉义相统一的传统风习,也是江南地域带有普遍性的人文习尚。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08-113
嘉靖本是明代版本史上的一大转折时期。这不仅表现为古籍刻印工艺、形制在急剧转变中形成主流特色,而且体现出古籍编纂从传统的诗文笺注走向以选隽解律为要旨的串解评注。杜甫集在明代的传播,经历了从翻刻宋元杜集到新编新刻杜律、从传统笺注形式到创新串解评注等两大转变,嘉靖本杜律是这两大转变的枢纽。因此,考辨嘉靖朝杜律版本间的因袭、编者诗学观念的递嬗,对理解杜律何以在明代达到鼎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16-122
嘉靖之世,明世宗刚愎自用、果于刑辱,长期厌恶言官、拒纳谏言。在嘉靖朝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言官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谏阻和抗争,表现出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和正色立朝的浩然正气。然而,由于世宗对正直的言官大加摧抑,至嘉靖朝中后期,言官队伍发生了严重分化,言路风习日渐沉寂,标志着明朝统治集团的腐朽程度不断加深,明代言官制度的缺陷也尽显无遗。  相似文献   

7.
明嘉靖九边营兵制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嘉靖九边营兵制考略肖立军明代九边的营兵,至迟在正统元年(1436)便已建立,正德时期(1506—1521)有了进一步发展,至嘉靖时期(1522—1566)基本成熟。本文主要探讨一下嘉靖时期九边的营兵。一、嘉靖九运营兵的建置嘉靖九边的营兵包括总兵、副...  相似文献   

8.
在博雅传统下,明中期吴中知识学流通加剧,并呈现出杂化的特征;杂学的盛兴显示出官方知识学由紧收到开放的隐秘变化,即由明初以来的文归台阁向明中期的文权下移转向;杂学盛兴同时表现出吴中文人对民间性知识的关注,民间视野的打开是文学界面对宫学单一文化格局的钳制,于复古之途以外的又一努力,这一视野的打开又预示着中晚明文坛俗文学大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明嘉靖《江西通志》版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嘉靖《江西通志》是江西现存最早的一部通志,由林庭修、周广纂。全书三十七卷。卷一至卷三记藩省,下设建置沿革、形胜、城池、户口、田赋、藩封、兵政、公署、贡院、祠庙、秩官、名宦、奸轨十三门;“祠庙”后“命使”门未入目录。卷四至卷三十七分十三府记事,各府...  相似文献   

10.
11.
当代,我国境内有三个杜尔伯特蒙古部落。一是西蒙古卫拉特四部中的杜尔伯特部,是元臣孛罕的后裔,绰罗斯氏,七传至博罗纳哈勒,成为杜尔伯特部始祖。二是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的杜尔伯特部,是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十六传至诺颜泰,其四子:长僧格、次索诺木、次...  相似文献   

12.
明朝的宗庙制度 ,在嘉靖年间出现了一次颇具波澜的变革。由于这场变革与嘉靖朝的“大礼议”之争密切相关 ,由此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明嘉靖年间的庙制变革问题做一初步的探讨。不当之处 ,祈请方家指正。一明代宗庙制度的创立者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 36 6年十二月 ,小明王死后 ,朱元璋便抛弃了“龙凤”年号 ,改以国号纪年 ,并在应天设立了宗庙 ,这是朱元璋创立起自己独立政权的正式标志。① 这也就是明朝最初的宗庙。《明太祖实录》卷 2 0载 :“吴元年 ( 1 36 7)九月甲戌朔。……太庙成 ,四世祖各为庙。德祖居中 ,懿祖居东第…  相似文献   

13.
明中期的教化剧创作非常繁荣,也很有特色.这些作品多采用传奇体制,其复合型作品综合表达了多重伦理观念,虽然有说教、拖沓的缺点,却以通俗之风得到大众认可;单一型作品在表达单一伦理观念的同时,表现出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意识,写实的创作观念得到了较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陈来 《中国学术》2000,(4):1-53
在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中,学者们已注意到在明代中后期以后流行的一种与书院教育常相关联,但更有区别的“会讲”、“讲会”以及与书院无关的“会”。1事实上,讲会或会讲的涵义要远远超过教育活动。大体上说,除了在书院中定期举行的讲会常常与四书教育有关之外,一般在知识分子之间频繁举行的作为知识分子思想交往形式的会讲就不应属于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明世宗嘉靖年间 ,政局剧烈动荡 ,对明朝当时的各项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重点考察了嘉靖年间政局变动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对其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并对这种影响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认为 ,政局变动对民族政策的影响 ,所产生的主要是消极后果。  相似文献   

16.
明嘉靖本《荔镜记》是迄今为止泉州地区甚至是福建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南戏戏曲文本,是研究戏曲发展史与闽南方言的宝贵资料。对明嘉靖本《荔镜记》中词头和词尾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明嘉靖年间对《荔镜记》潮泉二部重刊过程中,必定是经过了慎重的选择,选定了某个本子作为蓝本,参照别的戏本进行重新勘定;当时潮泉两地的方言在个别字词,如仔的读音和使用上是一致的,而在一些字词如阿和哑的使用上则存在不同,对比现代方言不难看出其中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比较词头和词尾的用法,可见近代闽南语词汇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明嘉靖间,众多抗倭幕府成为文人云集的中心,世宗对青词的异常热衷又使得大臣们纷纷延纳幕客代笔,从而掀起一股空前的游幕之风。这些游幕文人以布衣居多,其入幕的经济考虑要远大于政治动机,并具有更为自主和频繁的流动性。他们在幕中创作了大量的青词和以抗倭为主题的诗歌作品,前者促使骈文出现了短暂复兴的态势,后者则成为明代战争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行人司作为明王朝的中央级行政机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其视为外交衙署,行人则被认为是专职使臣。但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一说法并不完全科学,因为就行人的职能看,其非外交职能的内涵远远大于其外交职能。行人虽然职低权微,但升迁却很快,如给事中、御史有缺,多先从行人中选拔。行人在出使过程中,也颇受所至地方官员和首领的礼遇,因此使得一些机构的官员对行人很是羡慕,甚至千方百计侵占其职能,寻求出使机会。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当是因为行人司系皇帝特使机构的这种特殊身份,才使得行人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能收获颇丰,也才使得人们对其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9.
汪鋐一生历任数职,直至吏、兵部尚书,堪称位极权重,乃嘉靖一朝重臣。然其在朝却以谄附而数遭弹劾,为多数朝臣所不容。笔者认为,汪鋐现象是明朝政治制度与官场现实的产物,官场的倾轧争斗始终逃不出皇帝与中央集权的控制与铨衡。汪鋐的仕途进退与士大夫呼声对照相悖,亦反映出明朝官场之腐败、文官系统之虚弱和嘉靖时代之娇饰。  相似文献   

20.
封建官僚中的地域性分野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长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明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晚期,但秦汉以降的以宗法为经以封建为纬的传统文化格局仍是延宕不移,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超经济强制虽有某些松动,却又是牢不可摧。一方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空前强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官僚小的地域性纷争义愈演愈烈,甚至发展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