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文斌《〈晏子春秋〉研究史》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对《晏子春秋》研究历史进行全面系统梳理的学术史著作。该书的价值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视野开阔,体系谨严;二是汇集大量《晏子春秋》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晏子春秋》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文献基础;三是不囿成说,力求创新。这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2.
《晏子春秋》校释补(节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自清代孙星衍著《晏子春秋音义》以来,校释《晏子春秋》者继踵。正误补遗,各有所获。吴则虞先生汇各家之说,并述己见,成《晏子春秋集释》,其功殊伟。笔者在这方面作了若干补充,对诸家之说,间有不同看法。当否祈予指正。所引诸说分别见于孙星衍《晏子春秋音义》、卢文弨《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顾广圻《晏子春秋》校本、洪颐煊《读书丛录》、苏时学《爻山笔话》、俞樾《诸子平议》、于鬯《香草校书》、黄以周《晏子春秋校勘记》、陶鸿庆《读诸子札记》、刘师培《晏子春秋补释》《晏子春秋斟补》、张纯一《晏子春秋校注》、郭沫若  相似文献   

3.
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的抄写年代应当在汉景帝之前,所以它也应该是现存最早的《晏子春秋》版本。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的出土可以帮助我们校订《晏子春秋》传世本的一些问题,但我们不应过分迷信简本《晏子春秋》,认为它一定优于传世本和《群书治要》本。事实上,根据其内容的思想倾向来看,银雀山汉简本《晏子春秋》很可能是墨家传本,而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晏子春秋》与墨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晏子春秋》的宗教观(新加坡)陈来发《晏子春秋》所反映的宗教观,显示出作者的重民思想,含有浓烈的理性成分.这可以对书中天地、鬼神、祭祀、生死等方面加以分析。肯定天与鬼神赏罚善恶的作用《晏子春秋》所涉及的天,是一个有意志的天,不是自然的天,也不是儒家道...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有关于《晏子春秋》著作属性的“历史小说”“传记文学”和“传说故事集”三种主要观点,其实《晏子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独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传记”.从刘向《列女传》《新序》《说苑》三部著作所采录的《晏子春秋》材料的性质来看,也证明《晏子春秋》是一部由后人搜集,通过大量古史和民间传说材料,反映重要人物生平和历史贡献的人物传记.  相似文献   

6.
《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救济贫困者,减轻民众赋税,关心老幼、鳏寡孤独、残疾者和灾民等社会弱者的生活,重视民众教育等方面,反映了先秦时期我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社会福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真伪问题及《史记》对晏子主要事迹的缺载,学术界往往忽略对《晏子春秋》一书学术价值的重视与关注。本文主要依据《左传》等较为可信的有关记载,勾画了晏子政绩及其思想的主要方面,并从西周官学向私学过渡的角度,对《晏子春秋》一书的史学、哲学及文学史价值,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晏子春秋》的文体性质,古往今来主要有四类观点。《晏子春秋》创作的时代正处于中国古代文体发展的萌芽期,其文体性质不是单一的。立足文本的具体特征考察,《晏子春秋》既有人物传记的记人属性,又有小说文体的虚构因素;既有诸子散文的思想性,又有叙事文学的故事性,是一部体制特殊的古典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孙星衍对<晏子春秋>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最早为<晏子春秋>文本作了注释;参与了<晏子春秋>几乎全部领域的学术论争;提出了<晏子春秋>成书于战国这一目前看来最正确的观点,为后来的<晏子春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晏子春秋》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子春秋》是一部以记载晏婴言行为主的专书。晏婴(?——前500年),春秋后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是齐国历史上继管仲之后的又一位贤相,历灵、庄、景三朝,从政五十余年,并“以节俭力行重干国”。关于晏婴的材料较多、较集中地保留在《晏子春秋》里面。这部书虽然不能完全作为信史看待,但仍不失为我们研究晏婴这个历史人物的重要资料。《晏子春秋》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先秦文学史中应有一定的地位。可是,由于这部书的真伪问题长期聚讼不已,影响到人们对它的重视、研究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它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也还有待于我们重新作真正的认识。本文拟就《晏子春秋》的真伪问题,书中所体现的晏婴的政治思想及这部书的艺术特色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今人对于陈兰彬的印象多来源于容闳的《西学东渐记》,但容陈二人的政见矛盾,使得容闳笔下的陈兰彬存在不少不实之处。陈兰彬自身所留的《陈荔秋函稿》表明其虽为科举出身,但因久历洋务,注重实事,在推动幼童留美、调查古巴华工等事件中,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实为一较开明的洋务干吏。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分析,认为学术发展需要与救亡图存时代主题推动章太炎、刘师培从事清学史研究。相同历史、学术背景,使他们在研究旨趣、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研究特点上颇多共识,显示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革新转化。刘氏亦提出有别于章氏的一些创获,其中以地域研究法与内在理路研究视角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熊十力先生“乾元性海”命题将“乾元”与人之本性系联起来,在天人合一的大前提下,以乾元在人谓之性,乾元之“乾”乃刚健不息之意,故乾元本体在人亦成就刚健不息之性。故熊氏言“性”特别突出“生生之本然”,即人禀此生生不息真几而生,亦当生生不息,刚健向上。但是乾元健动不止并不是毫无险阻,由于坤势凝聚作用,人禀坤有形,与物接触,形成与本心相反的习染之势,障蔽本心,阻碍乾元发用。故人必须破除险阻,畅发自性。因此,熊氏论心性修养时,极为注重生命力的刚健不息。效法坤势的收摄承载作用,熊氏也注重涵养本心,根据《观卦》爻辞,提出“观生”的收敛工夫。  相似文献   

14.
较之现代民主国家的构建理念和模式,禅宗在思想观念和制度建设的理念方面都明显缺乏权利意识。丛林制度的组织原则和价值取向是集体主义的,僧众却并不将集体设定为自我人生的目标,对公共事物的关注不够,参与意识不强。这两者使得僧众既丧失了消极权利,又放弃了积极权利。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以来清代学术史的研究系列中,刘师培是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对“考证”、“汉学”等清学史中的重要概念进行辨析,对清代学术的流派进行较详细的考察,并对清代学术的得失给予了评价。本文对刘师培关于清代学术的相关论述略加疏理,期望能揭示其中的学术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由晚清走入近代的刘师培,基于精专的经史学识,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以传统文论和西方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纯文学的观念考察了文学史,认为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留心文学史的变迁,并剖析了变迁的缘由;运用"穷源"和"竟流"的方法,探索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对中国文学史作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这些研究建构了刘师培较为系统的文学史观,也体现出区别于旧学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7.
四川国学运动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十世纪初年国学思潮兴起之时,四川于1912年首创国学院并刊行<四川国学杂志>,廖平、刘师培和刘成炘皆推动了四川国学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国学运动的中心向西南转移,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西迁,国学家和学者云集四川,特别是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和傅斯年领导的历史语言学派的发展壮大,给四川引入了新的国学观念和科学的考证方法.这使四川国学与主流学术融合,改变了国粹主义的态度和旧学的方法.1949年成都私立尊经国学专科学校的解体,标志四川国学运动的结束.四川国学运动是中国二十世纪国学的一个缩影,从中可见国学运动摆脱国粹的约束而走上新的科学道路的历程,从而可认识国学的真实性质及其历史经验对我们现在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丽川上天王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川上天王奏》两种版本最先均由罗尔纲先生公布,其来源清楚,流传经过也明白清晰,版本差异的原因是其中一版本由书手改篡、摘抄或漏抄所致。该奏折末尾没有写明具体上奏日期,可能是刘丽川不明太平天国历法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再论柳永词的“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词的“俗”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独特方式,客观上也适应了北宋社会发展、特别是都市生活的需要,要正确认识柳词的“俗”与“雅”,对于其雅俗共赏之作应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0.
公文作为阮籍作品的一部分,理应受到应有的足够的重视。阮籍公文写作虽然屈指可数,但其艺术价值却不可忽视。深入考察阮籍的公文写作,才能全面认识阮籍既是著名诗人又是公文写作高手的真实面目。而从刘师培对阮籍公文评价的失误,我们将会认识到公文写作独特的风格特色和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