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是新疆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经济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新疆2005—201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及万元GDP生态足迹强度,并用非参数局部多项式回归估计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演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的生态足迹不断增大,生态承载力逐年降低,生态赤字越来越严重,生态状况并不乐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该文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能源生态效率以降低生态足迹、保护并恢复生态承载力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发展的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方法。采用此方法计算出的重庆1997-2007年的结果显示:在这期间重庆市的生态尚处于赤字中,并有增大趋势;但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资源利用效益提高。这说明重庆总体上经济发展方式正逐步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但今后仍需注重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率,提倡节约型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模式,减少其生态足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淮南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并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促进淮南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淮南市生态足迹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2014年淮南市人均生态足迹为3.336 226Ha,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15 205Ha,人均生态赤字为3.021 021Ha,淮南市当前的生态经济发展处在不可持续状态;为促进淮南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转变能源消费模式,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各类资源的生产效率,引导资金合理流动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生态足迹的改进模型——外贸足迹模型,选择2001—2008年的数据,对广西农产品外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1—2007年广西农产品外贸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但2008年的农产品外贸则缺乏可持续性;而2007年广西主要农产品"出口外贸值足迹"的计算结果显示,广西的水果、蔬菜、药材的出口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但水海产品和食糖的出口则存在不可持续性。因此,广西应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优化农产品进出口比例和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减少农产品外贸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过度污染,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以实现广西农产品外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省2001-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在生态足迹框架下应用能值分析理论,结合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和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等3项指标动态分析研究湖北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表明:经过9年的综合整治与规划,湖北省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生态足迹分配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自然资源供需不合理,湖北省生态赤字逐渐增加;自然资源组分结构变化明显,牧草地、化石燃料用地扩张速率过快;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虽有显著增长,但生态足迹整体分配不均;万元GDP生态足迹下降趋势明显,整体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虽呈现上升趋势,但现状欠佳。因此,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自然资源分配利用方式是促进湖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动态分析新疆2000~2011年的生态足迹,发现随着经济发展各项资源生态足迹逐年增加,已经超越了生态承载力的平均水平,形成了生态赤字。新疆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为了确保生态环境的长期安全,需要通过合理调整产业布局、适度控制人口增长、转变消费模式,从而控制生态足迹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使用生态足迹法和改进的AHP法对丽江市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指出2001年丽江市生态足迹低于1995年,而2007年是2001年的近3倍,主要是2007年能源消耗对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大.丽江市生态承载力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减少程度不明显.生态足迹变化较大,表明人类的活动程度和对资源利用的程度加大;而生态承载力没有明显减少,主要是由于丽江市是一个旅游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旅游资源的开发.AHP法分析表明,从1995年至2007年,丽江市可持续性总体上是增强的,其中2001-2007年发展较快.此外,还分析了民族文化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旅游开发中的作用,指出民族文化的合理保护与开发能促进丽江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体现。为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生态省试点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探索经验进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人均生态足迹为指标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2004—2017年29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生态省试点对省域人均生态足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省试点有效遏制了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并且生态省试点省份环境立法完善是抑制人均生态足迹增长的重要机制;生态省试点主要通过提高省域“清洁产业比重”的结构效应促使人均生态足迹下降,而技术效应并未对生态足迹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对生态省试点的效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启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方向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崂山区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计量模型比较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可以判定区域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及其偏离程度。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足迹及其计量模型的相关理论,然后以崂山区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支撑,对崂山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崂山区生态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崂山区快速发展的工业拉动了能源和资源消耗,对外依赖性较大;同全国和青岛市的生态足迹相比,崂山区对资源需求大,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较低。文章最后就如何减少崂山区的生态赤字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崂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江西省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判断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2006年的生态赤字为1.0009 hm2,,这表明江西省的生态需求大大超过了生态的承载力,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新时期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实现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从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环境可持续三个方面,对当前中国可持续交通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探讨了当前中国可持续性交通发展的紧迫性,充分借鉴国际可持续交通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可持续性交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选择的建议:分阶段完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可持续交通的发展;提倡节约型和环保型交通,使交通与自然和谐统一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要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就应以扩大内需为立足点.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广大农村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启动农村消费,就成为目前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立足我国农村消费现状,寻找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提出启动农村消费的一系列主张.  相似文献   

13.
地方财政可持续是我国应对相互交织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社会经济问题的财政基础。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改变了财政收入组织方式、财政支出使用效率及财政治理效能,为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构建了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测算我国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区域差异,接着基于“本地-邻地”视角,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本地的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对邻地的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有负向影响,存在“虹吸效应”和“洼地效应”;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财政效应更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存在基于创业活跃度和财政透明度的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福建省9个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比重、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和人均交通与通讯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厦门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最高,宁德地区最低;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区域人力资源开发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建立多主体、多层次的区域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体系;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大力提升区域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数据,对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划分并将其分为3个阶段。在聚类分析基础上,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变过程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由低向高层次的发展趋势。并得出了在现阶段应该注重居住、家用电器、医疗保健和交通通讯的消费对扩大内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间矢量法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建立在自然-经济-社会的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强调通过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和质量。在借鉴基于空间矢量法的可持续发展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空间矢量法的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评价模型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评价模型。在改进的模型中,重新定义了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的协调度和持续度的涵义,并且利用所在团队曾经的指标体系和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改进的模型更加强调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可持续的城市低碳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缺乏对居民消费模式可持续性状况的评估。论文结合国内外可持续评估以及可持续消费评估的研究成果,以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选取1998-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系统的观点,从城市复合系统出发,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尝试采用熵值法构造出经济、社会和环境指数,对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发现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困境及其基本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可持续消费模式历史和现实维度的考察,分析了中国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面临的个体或群体消费模式呈现出来的消费主义倾向,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不足的状态与消费的可持续性之间、经济评价与伦理评价标准之间的困境;认为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的发挥是解决障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同时也是排放环境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为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我国实施了环境保护税政策。在此背景下,分析环境保护税对制造业供应链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环境保护税会减少供应链利润,降低制造业供应链的经济可持续性;第二,环境保护税会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破坏,增强制造业供应链的环境可持续性,但是过高的环境保护税会有负作用;第三,环境保护税会提高物价,降低消费量,减少消费者剩余,不利于制造业供应链的社会可持续性。虽然环境保护税减少了供应链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但会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绿色消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文化的支持。可持续发展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生态文化,具有整体和谐、系统有序和创新性三大特点。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和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进行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的十大对策:树立人均意识、控制人口增长,确立大教育观、提高人口素质,强化参与意识、推动公众参与,改变资源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变革能源观念、实施清洁能源方案,提高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生产观念、推广清洁生产,革新消费观念、推行可持续消费模式,坚持大开放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调整传统人地观念、促进人地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