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出现在格式中的能产生歧义的名词小类和两个名词在格式中不同的深层语义关系,对"N1+的+N2"组合的几类歧义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一类是N1、N2都是表示人物或身份范畴的名词;一类是N1是表示人物或动物的名词,N2是表示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的名词;还有一类是N1为表示地区、单位的名词,N2为表示人或物的名词。从语义关系角度指出这种歧义类别产生的条件及形成的原因,并给出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句法语义角度对现代汉语"NP+为+O+VP"句式中的"VP"进行分析。对于VP的研究主要根据句式中"为"的不同分出五种格式,即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引进导致积极结果动作的承受者、引进心理活动关心(关涉)的对象、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和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重点分析每种格式中与介词"为"搭配的核心动词。  相似文献   

3.
对"范跑跑、楼脆脆"这类新的构词形式进行考察,将这类新的构词形式视为构式语法理论中的构式,并将其形式化地描写为"N+XX"形式,其中N代表名词性成分,XX代表重叠的动词、形容词和少量的名词。"N+XX"构式存在两类句法表现形式:姓氏名词+XX,指物名词+XX。这类构式具有规约性构式义,即整体性否定意义和贬义性情感评价色彩。与这种否定性的贬义评价色彩相联系,现实语境中,人们使用"N+XX"这一构式时,传达出讽刺、揶揄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要与量词组合再修饰名词,而"两+N"结构则是由数词"两"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一种结构。能进入"两+N"结构的名词主要有个体名词、集合名词、方位名词三类,这种结构有着特定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上"和"下"在"V+上/下+N"格式中出现的有关不对称和对称的一个具体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形式不对称、形式对称但意义不对称、形式和意义均对称等现象展开研究,运用"视角"、"凸显"等概念,从语言要素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分析,为"V+上/下+N"格式中"上"、"下"出现的不对称与对称性提出了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A+N"结构进行全面的考察,包括原型理论、构式、隐喻、成分意义等。指出",A+N"结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认知的体验基础,以及认知遵循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客观到主观的基本规律,而隐喻则是人类认识不断深化的重要机制之一。隐喻具有突破语义限制的作用,其产生的结果可使"A+N"的意义固化,从而形成习语和惯用语。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数+形+量"格式的构成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格式中的形容词对数词形成制约,形容词和量词之间存在着双向制约关系,格式后接名词又制约着"数+形+量"格式的构成。这种制约关系是由语义的一致性、语义的自足性、语义的决定性原则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NP+不+X+谁+X"是指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紧缩式反问句式,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一句式实际是一个由"NP+不X"(陈述性否定句形式)和"谁+X"(反问句形式)整合而成的双重假设性否定句式,常用来强调表示"NP肯定具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这样的意思,含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非NP莫属"的强调意味。对"NP+不+X+谁+X"句式的考察分析,并不是对这一句式研究的终极目标,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该句式的上位句式——"NP+否定成分+X+疑问成分+X"句式。  相似文献   

9.
“跟”在津市方言里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介词。从分析“跟”字意义和用法入手,并比较其在方言与普通话里的用法差异,对方言介词“跟”的各个相关义项及其用法差异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构式义的角度分析了N1+V1得+N2+V2句式的两种类型:结果句和致使句,并认为构式义在给句子分类时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构式义和句中动词义相互作用,构式义与动词义一致时,生成合格的句子,当构式义与动词义不一致时,构式义通过压制使动词意义发生变化,从而使动词进入句式。同时分析了能进入N1+V1得+N2+V2句式中的动词类型,解释了此类动词进入句式的原因。本文还探讨了构式语法在汉语短语和词这两级单位中的应用,并认为构式语法在构式义突显时使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范围副词“光”“净”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中,"光"和"净"是两个比较常用且意义、用法都很相近的词,同时这两个词的区别也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较容易遇到的问题,需要从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句法和语用角度分析了"V—N"与"用N V"格式,探讨了它们的差异和区别。现代汉语中类似于"踢—脚"、"切—刀"的"V—N"格式可以转化为"用脚踢(—下)"、"用刀切(—下)"的"用N V"的格式。但是这种转换是单项的,两者存在许多相异之处:格式对句法成分、相关句式都有特定要求;语用上存在着工具义隐现与否、语体风格的差异以及有无焦点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李字明先生认为所谓的名词词头“有”字,实际上是一个表特指的指示词,我们通过《尚书〉《诗经》等文献中“有+名”用例的分析,发现“有”为指示词的用法并不具有普遍性。另外,我们将大家公认的一部分指示词与“有+名”中的“有”字作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的用法差异很大:前者在句中不能省去,一旦省去,句子就指代不明,句义就不能自足;而后者“有”字在句中大多可以去掉而不影响句义。我们由此推断“有+名”中的“有”是一个既没有词汇意义也没有语法意义的衬音词。  相似文献   

14.
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创新——基于“6+1+1”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1+1"模式有其鲜明的创新特征,能有效解决我国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达到应有的成果。该模式将大学中经济类本科的八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针对不同的阶段性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形成不断线的毕业论文研究;再结合相关学习实践活动,使得毕业论文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和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现代汉语“动+出+宾+来”中的动词的特点存在着一些使人误解、笼统的说法。我们考察后发现:一方面,此格式中动词音节的多少对动词的选择有很强的制约性,另一方面,此格式中动词的语义特点也对动词的选择有很强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报纸、杂志、甚至新闻报道中不断出现了大量的“被+X”结构,其结构因其语义丰富,颇受人们的青睐。这种“被+X”结构不同于常规的“被”结构的用法。文章通过对“被+X”结构的语法、语义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其“被+X”结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非得+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非得+VP"格式从语义表达的角度可分为"意愿之必欲"、"情势之必须"和"推断之必然"三种类型。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此三类"非得+VP"格式都蕴涵着"肯/否定"的语用功能,同时,三类"非得+VP"格式在所表达的语义和所生成的句式上有所差异,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文章还对现代汉语中的副词"非得"作了小类划分。  相似文献   

18.
“很+形·很+名”是08年新兴的一种语言组合格式,在很短时间内便迅速流行于网络及电视、报刊等媒体。本文试图对这一新兴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从组合特点、流行原因、审美价值等方面探讨这一新兴语言格式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9.
“有+VP”1和“有+VP”2二者存在区别:“有1”是动词,VP1只能是少部分单双音节动词,担任“有1”的宾语,“有2”承担三种语法功能,VP2不受音节或性质的限制,结构类型丰富。“有+VP”2结构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有”的隐退与“了”的出现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了”的专职身份使得“有+VP”2格式在主流语言中隐退。“有+VP”2复出受方言、外来语、传媒、语言机制、自身优势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很+NP"是现代汉语中特殊而常见的结构。在现代汉语的实际使用中,"很+NP"结构已经由一种特殊的评议现象逐渐成为汉语中的一个常用结构,其适用域及使用频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