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界》2017,(1)
人文精神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深厚的历史传统,融会于传统法的制定实施中。本文主张将"人文精神"区别于"人文主义",并基于此对以儒家"仁政"思想为代表的"人文精神"作简要概括,且站在我国拥有"人文精神"契合于法律传统的肩膀之上,对人文精神何以影响、如何影响刑法的完善进行分析,得出人文精神寄寓刑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提出"人文精神"应深入贯彻于刑法的立法理念、制度规范及实践落实之中,力求服务于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2.
兰明  邓金秋 《理论界》2013,(6):93-95
本文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重大作用进行了深刻说明,并且指出:科学精神遵循"真理尺度",人文精神遵循"价值尺度"和"伦理尺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本质上是统一的。在新的世纪,文化应该是东方与西方的"合唱",科学与人文的"交响"。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内在统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不是一种实体性的规定,而是对人的自由的不懈的探求。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面临着中西文化融合的挑战,澄清人文精神与市场经济、传统文化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是建构符合时代的人文精神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读书》杂志从1994年3月号到7月号连续发表5篇题为“人文精神寻思录”的座谈讲话(上海和江苏学者参与其事),引发了范围广、时间长的关于人文精神的热烈讨论和争论。第一批发言者把人文精神理解为人的终极关怀,安身立命的根本态度,直面现实、敢于批判的勇气。他们是有感于这些价值和精神不复存在而提出问题,认为涉及到的是文学和人文学术各门学科和中国知识分子整体,并认为这是时代的问题、世界范围内的问题。需要深入讨论的是:什么是人文精神?它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失落的?如何重建人文精神?各次座谈发言的重点、内容和倾向都不相同。第一…  相似文献   

5.
王文录  王立源 《河北学刊》2006,26(2):186-188
本组专题讨论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朱文通、梁文认为,新河北人文精神既是和谐河北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资源,又是和谐河北建设的目标要求,应立足于河北实际,着眼于河北未来,把握好河北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河北全体人民的意愿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魏建震认为,几千年的河北历史铸就了河北的人文精神,逐步升华成大气坦诚、重信守义的精神,形成了河北人文情结。把增强认为,新时代河北人文精神是河北现代化建设和河北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河北要想取得更大成就就必须高度重视弘扬与培育河北人文精神。梁跃民认为,贯通"人"和"文"是推进河北人文精神建设的关键。王小梅对传统河北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现代河北人文精神的重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文录、王立源通过对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人文精神与河北人文精神的比较,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河北人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把增强 《河北学刊》2006,26(2):179-181
本组专题讨论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朱文通、梁文认为,新河北人文精神既是和谐河北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资源,又是和谐河北建设的目标要求,应立足于河北实际,着眼于河北未来,把握好河北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河北全体人民的意愿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魏建震认为,几千年的河北历史铸就了河北的人文精神,逐步升华成大气坦诚、重信守义的精神,形成了河北人文情结。把增强认为,新时代河北人文精神是河北现代化建设和河北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河北要想取得更大成就就必须高度重视弘扬与培育河北人文精神。梁跃民认为,贯通"人"和"文"是推进河北人文精神建设的关键。王小梅对传统河北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现代河北人文精神的重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文录、王立源通过对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人文精神与河北人文精神的比较,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河北人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梁跃民 《河北学刊》2006,26(2):182-184
本组专题讨论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朱文通、梁文认为,新河北人文精神既是和谐河北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资源,又是和谐河北建设的目标要求,应立足于河北实际,着眼于河北未来,把握好河北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河北全体人民的意愿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魏建震认为,几千年的河北历史铸就了河北的人文精神,逐步升华成大气坦诚、重信守义的精神,形成了河北人文情结。把增强认为,新时代河北人文精神是河北现代化建设和河北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河北要想取得更大成就就必须高度重视弘扬与培育河北人文精神。梁跃民认为,贯通"人"和"文"是推进河北人文精神建设的关键。王小梅对传统河北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现代河北人文精神的重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文录、王立源通过对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人文精神与河北人文精神的比较,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河北人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魏建震 《河北学刊》2006,26(2):177-179
本组专题讨论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朱文通、梁文认为,新河北人文精神既是和谐河北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资源,又是和谐河北建设的目标要求,应立足于河北实际,着眼于河北未来,把握好河北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河北全体人民的意愿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魏建震认为,几千年的河北历史铸就了河北的人文精神,逐步升华成大气坦诚、重信守义的精神,形成了河北人文情结。把增强认为,新时代河北人文精神是河北现代化建设和河北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河北要想取得更大成就就必须高度重视弘扬与培育河北人文精神。梁跃民认为,贯通"人"和"文"是推进河北人文精神建设的关键。王小梅对传统河北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现代河北人文精神的重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文录、王立源通过对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人文精神与河北人文精神的比较,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河北人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小梅 《河北学刊》2006,26(2):184-186
本组专题讨论继续从不同角度对河北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探讨。朱文通、梁文认为,新河北人文精神既是和谐河北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资源,又是和谐河北建设的目标要求,应立足于河北实际,着眼于河北未来,把握好河北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河北全体人民的意愿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魏建震认为,几千年的河北历史铸就了河北的人文精神,逐步升华成大气坦诚、重信守义的精神,形成了河北人文情结。把增强认为,新时代河北人文精神是河北现代化建设和河北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河北要想取得更大成就就必须高度重视弘扬与培育河北人文精神。梁跃民认为,贯通"人"和"文"是推进河北人文精神建设的关键。王小梅对传统河北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不良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现代河北人文精神的重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文录、王立源通过对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人文精神与河北人文精神的比较,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河北人文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原人文精神与传播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弘扬中原人文精神需要以传播为载体,形成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合力。在当下媒介融合发展趋势这一大背景下,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亟须传播理念的再造和传播路径的创新。具体而言,就是要更新传播理念、构建融合传播体系、谋求中原人文精神认同、做好中原人文精神的危机传播。弘扬中原人文精神对推动"四个河南"建设意义重大,对于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能够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的主体是全社会的人民群众,而不能仅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者或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应从现阶段社会生活层次中分析人文精神的实际状况。时下社会上欠安全的食品、药品和生产行为、欠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安全,盛行着的功利主义和泛滥着的享乐主义是其源头,关爱生命已成为现阶段人文精神的最强音。人文精神具有失落和重构的二重性,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构建的路径正是在失落中重构。经济领域中诸如"伪、劣、毒"商品等非市场经济行为的存在,决定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构建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价值世界的过程中,作为"类活动"的实践使人以自为的生存方式成为主体。自由是自愿与自觉的统一,实践在本质上体现着对于自由的追求。人文精神是以"地道的中文词"体现出来的"世界精神",是人类实践在意识中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通过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体现,使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人文精神通过意志的中介体现为作为载体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使主体在构建价值世界的活动中发挥能动性。因此既不能抬高价值理性而贬低工具理性;也不能把人文精神与价值理性等同或与科学精神并列。人类通过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把握,体现了人文精神对构建价值世界活动的"实践阐释"。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有可能陷入异化,但价值理性的异化更为根本。用人文精神的"原则"对实践中由自发性而引发的盲目性的批判,转化为对价值理性异化和工具理性异化的批判,是人民创造历史能动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人文精神有着内在的本质差异,但文明源头的人文精神内核却是相通的:即注重德性,通过教育以达"德性教化"的目的,实现生命个体同群体的和谐.为建设和谐社会,我们既要汲取西方重视人的主体地位的人文内涵,又要继承中国"道德性人文精神",重视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此达到"文"和"人"真正的统一,实现社会真正的大和谐.  相似文献   

14.
新文化运动期间,"先进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之间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宗教"的思想冲突,由此引发的"科玄论战"对研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问题富有意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融通并非指在同一层面上互补互益,而是指科学精神向更高层次的人文精神的跃升,即科学精神向人的"类本性"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15.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而现代化的人又必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方面的素养.从人的现代化需要出发,为实现"以德治国"的目标,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承担起在全社会对所有人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双重职能.深入研究和大力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教育,必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因科学精神强盛被称为"科学文化"的西方文化中,一定程度被遮蔽的人文精神并未被消解.如果忽视甚至否定这一点就会导致对西方文化解读失误,工业化进程中以"误读"文化模本作为参照,必将陷入文化困境.西方人文精神勃兴于"文艺复兴"时期,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作为一种传统,一种内化的精神特质,不断震荡前进,或强或弱,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理解西方人文精神,不能绕过"文艺复兴"这一特殊历史阶段.本文对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进行了历史性梳理与解读.  相似文献   

17.
常青 《理论界》2013,(4):190-192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外语教育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本文分析了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从而进一步指出翻译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并针对翻译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提出翻译课堂教学改革应从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出发,充分挖掘翻译素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的"人文精神"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需要造就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而且知识面宽,有厚实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及文化素养的一代新人.大学语文应该把语文教育真正变成"立人"为中心的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中最主要的就是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在电视媒体中"无人新闻"、"弱势失语"、"庸俗娱乐和低级趣味"现象比比皆是,电视商业化使"人"的缺位成为突出问题.通过"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重建我国电视的人类生存关怀、电视报道的平民化、电视接受的亲和性和电视栏目的个性化,在电视传播中找回失落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医科院校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为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和造就新时代的良医注入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