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常有学生提出“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的问题,他用了二年多时间,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筛选了二千二百种常见的重要古籍,分门别类,编成一部为初学者指导读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t书目答问》,于光绪二年(187年)刊行问世。这部书一问世,就受到知识界的普遍欢迎,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后极有影响的一部目录书。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要弄旧的呢,倒不如姑且靠着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去摸门径去。”后来的蔡元培先生干脆把它作为简明、实有的购书目录。自西汉刘向、刘敬父子首创…  相似文献   

2.
《老友》2014,(3)
正我接触《老友》是1993年的事。那年,我从乡中学调到樟树市教育局工作。有一天,我发现收发室有一本从没见过的杂志——《老干部之友》,便拿到办公室看起来,看完觉得很适合老年人阅读,就送给了离休老局长黄时干。没想到第四天,黄老到办公室来找我,要我再找几本。他还说"这才是我们老年人看的好杂志……"又过了七八天,几位退休干部也来向我要《老干部之友》。我带着疑问去问黄老,他说:"我只看了一本《老干部之友》,就被杂志中的文章打动了,我从中找到了离休后  相似文献   

3.
1995年5月下旬,我接受台北中国文学哲学研究所的盛情邀请在那里访问两周,接着又于6月初在历史语言所访问一周。在一次讲演会上会见在那里的另一位访问学者、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系的倪豪土(WiliamH.Nienhauser,Jr.)教授,承他赠以他主持的《史记》英译本第一和第七两册,他问我对胡尔塞伟的考证有什么看法。我说没有注意到这篇论文。承史语所的同仁以它的复印本见示。我回到大陆后才得以浏览一过,写下我的看法以作答复。论文指出《史记·大宛列传》的否定始于清末崔适(1852-1924)的《史记探源》。他是俞秘的弟子,曾任教于北…  相似文献   

4.
著名诗人、诗论家吴奔星先生孕育了五十多年的著名论文《诗学是情学》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二期(1989年4月)从此“诗学是情学论”可说呱呱坠地了。吴奔星先生早在1988年12月于《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的序言《中国新诗的流派与流向》(江苏文艺出版社)中就提出了这一命题。吴老对此坚守不移,一再申论。1989年12月1日为他故乡湖南安化梅山诗社题词:“文学是人学,诗学是情学。无人不成文学,  相似文献   

5.
“其是之谓乎?”属古汉语的宾语前置句。一般的古汉语宾语前置句,译为现代汉语时,把谓语、宾语的次序顾过来就行了。如:臣实不才,又谁敢怒?(《左传·成公三年》)——臣(我)确实是没有才能,又敢怨谁呢?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不忘记以前的事,就能(象老师一样)成为后来做事的借鉴和教训。可是,有些宾语前置的古汉语句子如果像上面那样照直地翻译过来,就讲不通。如本文开头的“其是之谓乎?”照直地译为现代汉语就是“它说的就是这个(颖考叔……)”。我们联系这个句子的上文来看,它说的是“这个”吗?…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小说都有回目,如(三国演义》、《水讲传》、(金瓶梅)、(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镜花绿)等等,莫不如此。而以(红楼梦)的回目作得最好。回目不但可以暗示作品内容,更有画龙点睛之妙。回目本身也是中国文学中特有的“对联文学”。对联作不好,绝对写不好律诗,不论是五律、七律。唐宋诗人无一不长于此造。作诗最难的就是律诗,写不好律诗就算不上是好诗人、大诗人。诗圣杜甫就以律诗见长。他的《蜀相》七律、(登楼)七律、(秋兴)八首都是路炙人口的作品。为了了解他的律诗对仗的工稳,我且引他的(春勃五…  相似文献   

7.
表姐和表姐夫经过多年爱情长跑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有道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吧,皆大欢喜。不料,不过一年多,姨妈就慌不迭地来找我,说表姐和表姐夫近来居无宁日,隔三差五地  相似文献   

8.
(10)1926年11月3日书信中未发表的文字(《两地书·六八》中未录):[他怕事情弄罕,]事后才写信到我这里来认错。你看他们的行为是多么荒唐,无论什么都要利用,可怕扳了。当时的一个留日学生宓汝卓,在东京自称是鲁迅的代表去见盐谷温,向他索取他所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说是鲁迅要的,但因为书尚未装成,没有拿去。他怕盐谷温将来直接寄给鲁迅,将事情弄穿,便托郑振铎写信给鲁迅,要鲁迅追认他为代表,还  相似文献   

9.
古典的新义——谈闻一多解《诗》对弗洛伊德学说的运用侯美珍一、前言闻一多(1899—1946年),朱自清说他这辈子是诗人、是学者,也是斗士。由1925年参加《晨报》的诗刊,到1929年任教青岛大学,可说是他的诗人时期;以后到1944年参加昆明西南联合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苏曼殊,有一个十分重要且不能不弄清楚的问题,那就是苏曼殊一生“所默默缄守着那份‘难言之们’”所指究竟是什么?事实上,从苏曼殊研究初始至今的六十年中,人们始终关注着这个问题,并试图解开这个难解的“谜”。柳亚子先生是苏曼殊研究的首倡者,也是对苏曼殊研究最有贡献的人。他在1927年10月东京初稿。1928年8月上海修正的(对于‘曼殊研究草稿’的我见)文章中通过对《潮音跋》和《断鸿零雁记》的详细剖析,得出结论:我的意思是如此:曼殊的日本血统,照我讲当然是无可疑的。因为曼殊无论如何好弄玄虚,总不会平空造一个日本…  相似文献   

11.
杨祖陶教授的新译作、黑格尔的《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三部分》中译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刚一出版,就请他夫人肖静宁教授给我送来,并嘱我写一书评。这对我来说,实为一大难题:一是我不懂德文,二是我对黑格尔哲学的研读甚浅,而又未读过《精神哲学》,怎敢评这部“最高”、“最难”《精神哲学》的中文首译本呢?  相似文献   

12.
三年前,墨彬深情地向我求婚说他——会爱我到永远。只是永远到底有多远,才三年而已,他就厌倦了我的身体,好多个夜晚,我们躺在一米八宽的床上,中间却似隔着崇山峻岭。  相似文献   

13.
《圆明字轮四十二字诸经译文异同表》梵汉对音考订刘广和(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一罗常培先生在《梵文颚音五母的藏汉对音研究》文末附了两个表,他说:泰县缪子才先生(篆)在他的《字平等性语平等性集解》后面列过一个《悉昙字母表》,我就他所收的材料加以增...  相似文献   

14.
读了芜崧先生与我商榷词语的临时意义问题的文章(《也谈词语的临时意义(用法)与固定意义(用法)——与邹哲承先生商榷》,《淮北煤师院学报》2002年第4期,第86-88页),愚以为芜文至少存在下面一些问题:1.误读了“至少”芜文说:“我们觉得邹先生对词语的‘临时用法’(或意义)范围的界定值得商榷。”(88页)接着列举了教科书中都见得到的一些修辞手法。随后就说:“这些临时的修辞义,一旦离开所处的语境,便不复存在。何以把他们排斥在‘临时用法’的大门之外呢?”(88页)我的原文根本就没有圈定“临时用法”的…  相似文献   

15.
我叫他唐僧,他就叫我妖精。我说叫你唐僧是有道理的,看你白白嫩嫩的样子,让人忍不住就流口水。他吭哧半天,才说你张牙舞爪,麻秆儿身材,怎么看怎么像电影里的白骨精。一句话就点到了我的痛处,抬起手来就是一拳。从小我就皮包骨头,穿衣服总是买不到成品,什么衣服一穿到我身上就无比宽大,空落落的——这让我总是无比敏感。  相似文献   

16.
爷爷不是我的亲爷爷,奶奶也不是我的亲奶奶,是上天对我的眷顾让我成了他们的小孙女。1996年10月11日,范用先生对我说:“我给你看本世纪的一大奇迹。”他乐陶陶地拿出一本家庭刊物——《水})。《水》只有16开大,20几页,部分文章是手稿复印件,部分是电脑打字。《水)}的创办人是87岁的白岌才女张允和。我早已听说张家四姐妹是秀外慧中的美女,看到这样的一本柔情似水、朴素典雅的刊物,更加心驰神往。正巧,我做张家女婿周有光先生的《语文闲谈})的责任编辑,於是我得以登门求“水”。一进书房,看见桂著二老在花丛中读书的照片,…  相似文献   

17.
我这一辈子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语言规划与现代化”专栏责任编辑李开拓先生要我提供评介中国语文现代化领军人物,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创建者,著名语言学家王均先生的文章,我费尽琢磨:哪一篇能代表呢?记得某位哲人说过:惟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好了,我手里有一篇王先生的《我这一辈子》,曾发表在《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简讯》(第32期)的《庆祝西南联和大学成立65周年纪念特辑)(2002年10月)上,知道的人并不多。如在《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刊发,应属首次正式发表。2002年11月7日,我从武夷山开完会飞经北京,晚上到王先生家去看望先生并汇报会议情况。先生拿出《特辑》对我说:“你赶上了,这一册就送你。别人就不给了。”  相似文献   

18.
金毓黻(1888—1961),字静庵,辽宁辽阳人。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2年始悉心致力于东北历史及其历史文献的研力。了927年撰著出版了《辽东文献征略》。此后一度曾任辽宁省教育厅长、省政府秘书长等职。了9卫年日本侵占东北后,曾诱迫他参加伪组织,经多方摆脱得免,在此期间,撰著出版了《渤海国志长编》、参与主修了《奉天通志》;1936年到南京避难,次年秋天到东北大学东北史地经济研究室任职,撰著了《东北通史)}。1944年主编厂《东北要览》。这期间,还撰公f其他一些著作和大量论文。解放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  相似文献   

19.
造父跟老师泰豆开始学习驾车时,侍奉老师十分恭敬谦卑,礼仪极其周到,但是泰豆三年之内什么本领也没有教给他。造父于是更加恭敬地侍奉老师,泰豆这才告诉他说:"古人说,做弓的好工匠,一定要先学习编簸箕;擅长冶炼的人,一定要先学习做皮衣。你想学驾车,就先学我走路,如果你能和我走得一样快,那才有可能掌握好缰绳,也才能驾驭好马车。"  相似文献   

20.
读《栖居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栖居与超越》傅德岷从北国寄来一本书,是石杰君的《栖居与超越》(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看完贾平凹先生写的“序”,我才知道石杰是一位“单单薄薄的女子”!我愕然了!因为从1991年开始,经朋友介绍,我就同石杰通起信来,成了文友。如今已有六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