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而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然而,由于相关保障机制的缺失,使得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乏味、精神世界空虚寂寞。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要多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多关注其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尽快构建以法律保障、政治保障、物质保障、时间保障和质量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权益保障机制,将其精神文化权益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江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42-44
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分立制度等因素影响,当前农民工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政治文化的嬗变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政治文化规范一个社会的政治生活,不同的政治文化演化路径直接影响着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方式;而当前农民工政治参与陷入制度化参与虚置与非制度化参与激增的困境中;这一方面加大了社会的交易费用,降低了社会运行效能,另一方面,侵蚀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研究的基础上,从制度理论创新的视角,提出应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生长的物质、制度、组织、社会及农民工内生能力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农民工是在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变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出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的重要性,从改革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加强社会保障,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促成农民工维权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平视域下构建农民工公共文化权益保障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3):110-116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民工这一独特的社会群体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发展一支生力军,其文化权益保障应受到重视。保障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权益是公民文化权的体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也是促使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协调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既要立足于当前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要求,又要适应将来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需要,积极探求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措施。一、要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为农民工维权的重要意义。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的重要推动者,加强对其精神文化需求的研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任务,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必将呈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在多元文化、经济收入、社会制度、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文化、娱乐文化、科技服务、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满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以及主体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工作,建设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基本途径。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缺少基本的文化设备和文化活动场所,生活较封闭,文化活动范围较小,业余生活单调枯燥,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单一,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开展户外文化活动的时间较少,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不高。为了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常住地政府应该成为责任主体,城市社区成为主要平台,用工企业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部门、用工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注重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 相似文献
9.
吴九占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5):34-39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新生代农民工聚集在城市务工。他们消费水平较低,文化活动贫乏,缺少基本文化设施,社会提供给他们的文化活动较少,造成文化融入障碍重重。为此,必须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维护文化权益的意识,营造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良好的互动氛围。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向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2):36-40
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缺失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这已成为考验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严重课题。对此,我们要进一步解决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缺失问题,为困难群众编织一个可靠的社会安全网,让弱势群体也能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真正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杨安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5-9
和谐社会的惟一可能性在于宪政体制下社会多元化力量的出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多元参与主体的权力—责任机制的划分与制约。为了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对各参与主体进行合理的权力与责任划分,在政府内部,进行纵向的各级政府权责划分和横向的部门间权责划分;在政府外部,要对民众、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等其他主体进行权利的授予和制约。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国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10
先进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弱化动摇、多元价值观冲击消解主导价值观、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沉渣泛起、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悄然蔓延等消极文化现象严重地阻碍先进文化作用的发挥,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阻力。有效应对这些文化阻力,是先进文化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ZHANG Chong-cai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从文化的角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特殊具体的文化层面,即精神文化系统的和谐问题,就是要解决好文化思想内容与价值取向上的"一元"与"多元"的关系问题,即"文化和谐"问题;二是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来讲,就是要打造一套全新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并用它来促进和保障完整全面的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胜康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2):88-94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本文重点拟从和谐社会的内涵、意义、内容、特征以及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刘胜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6):100-10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本文重点从和谐社会的内容、特征以及途径等方面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当代先进文化,应树立和谐社会的文化自觉,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应该突出“和谐”的文化品质,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强调人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导向,注重党的执政理论创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推进文化建设,需要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全社会思想意识的正确发展;通过建设和谐文化,着力培育全民族综合文明素质;通过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经济社会深入发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刘敬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5):116-1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提出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崭新重大历史课题。它体现了 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能力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必须在狠抓落实上下真功夫。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由社会主体以及社会其他因素所组成的多元的有机整体。构建和谐社会取决于诸多社会因素,在法治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地行使权利及有效地制约权力运行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权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余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4)
权利是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它既是和谐社会的活力源泉,又是和谐社会的秩序基础.从内容上看,权利意味着人们正当的自由或利益;从形式上看,权利意味着某种规则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应该树立公平正义的权利观、尊重他人权利的权利观、善待自己权利的权利观与遵守社会规则的权利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