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就编辑主体的含义来说,大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编辑主体泛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本身的活动及其规律;狭义的编辑主体是指具体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本身。本文所论及的编辑主体,主要是指后者而言。1编辑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条历史长河中,编辑主体始终在自觉不自觉地发挥着能动作用,尤其在现代,编辑主体的这种能动作用已经被普遍承认,这不仅因为编辑主体在这种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根据社会的需要及自己对未来发展的判断,从浩繁的文化半成品中筛选出具有积极意义的那部分来,并对它的积极作用加以强化,使之更为突出,从而…  相似文献   

2.
论编辑的职业认同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认同研究是职业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主客体交互作用的文化创构活动,编辑工作具有高度职业化的特征,因此编辑主体也有职业认同的问题.编辑职业认同培养,是编辑主体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影响编辑职业认同的因素主要来自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方面,要建构编辑的职业认同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做起:一是通过主体建设来提升自我认同;二是通过编辑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编辑工作社会激励机制的完善,来提高编辑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3.
深化对编辑主体的研究是现实编辑活动的必然要求。编辑主体是一切编辑活动的行为原点,是编辑学范畴之网的关键纽结,是构建编辑学体系的核心点,必须不断开拓理论视野,形成系统而具有普遍意义的编辑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4.
编辑的心理素养直接影响编辑工作的质量,编辑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素养。编辑主体的心理是编辑主体在长期的编辑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心态,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和职业特征。在编辑活动中,编辑人员主要表现出求实、求新、求异、求精、势利、定势、从众等几种心理。编辑主体在培养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的同时,更要正视自身的心理误区,并通过自觉的努力克服消极心理。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编辑主体的品牌意识--兼论编辑的现代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编辑现代化涵盖两层意思一是编辑手段的现代化,二是编辑主体的现代化.二者互动互进,尤以编辑主体现代化为重.文章认为,增强编辑主体的品牌意识是编辑主体现代化的首要选择.编辑主体的品牌意识是指编辑主体在编辑实践当中对出版物质量所作的一种价值界定,指出版物质量的优化和高档次化.它是编辑主体的创新意识、价值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等等主体意识的综合与凝聚,是一种为争取最佳的社会效果而不断进取的价值取向.本文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窥视和论析了编辑主体的品牌意识生成的必然性、内涵特质及实施编辑主体品牌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编辑力     
编辑力是编辑主体核心素养的集结与汇聚,是主体创造性劳动的关键引领,是主体内在修炼与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厘清编辑力与编辑含量的关系,对明确编辑力的内涵、推进编辑学范畴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多维变革语境下,编辑主体要顺应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发展要求,掌握编辑活动规律,适时实现身份转型,从创造力、阅读力、数据力、经营力等方面不断提升,壮大编辑力,精心打造精品力作,优化精神文化产品生产。  相似文献   

7.
编辑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脑力劳动 ,编辑主体意识在编辑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直接影响着编辑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编辑主体意识包括现代意识、精品意识、策划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特色意识、超前意识、求异意识和模糊意识  相似文献   

8.
由编辑活动的内涵外延谈主客体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活动的产生历史悠久,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科技期刊编辑客体,更是随着大千世界的异常变化,产生、发展着。编辑客体时常会打破常规,将与社会和人们休戚相关的问题,推向正在困惑、迷茫、不知所措的人们。笔者认为根据原有编辑活动的界定指导编辑工作,对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而言多有局限。文章从编辑活动的产生及界定,从编辑活动中主、客体的属性及相互关系,从编辑客体的扩展与编辑主体意识这3个方面作了分析,认为编辑主体编辑客体把握的审时度势是所编之物为社会首肯并起促进社会发展之功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编辑主体的创造性极为复杂,必须从编辑活动的现实变革中辩证把握,从编辑活动的历史流变中动态分析;编辑创造性存在于所有媒体的编辑活动之中,渗散于整个编辑活动系统,是社会精神文化发展的动力;编辑创新又与科学创新、自主创造等不同,其体现自身内质的特征表现为依附性、相关性、隐匿性和中介性.  相似文献   

10.
从编辑过程的角度,探讨了编辑主体意识的作用,认为主体意识应当是贯穿在整个编辑活动之中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编辑应具备主体意识,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好编辑工作方向,同时,主体意识与编辑事业的发展、编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编辑活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期刊编辑的选题是编辑以科学文化发展和读者阅读需求为总前提,紧密结合刊物实际,将编辑自身意图与作者写作实情相联系,策划组织的文稿题目。选题策划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策划主体的出版理念、经营思路和对市场判断的综合体现。它既能反映出编辑的创新思维和学识水平,又能显示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还能展示期刊的办刊特点和个性。选题工作全面反映了编辑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司马光不仅是一位史学家、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编辑家。过去对司马光的研究,注重于他的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而对他的编辑思想的研究则显不足。从编辑素养、对编辑工作的贡献和编辑作品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来看,司马先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编辑家。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传播理论认为,编辑是社会文化传播的“把关人”和“守门员”,编辑除了通过自己对社会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性把握做好稿件加工外,还对社会文化的建构起着控制和导向作用。如何做好稿件加工工作对出版工作至关重要。稿件加工工作的重要性对编辑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做好稿件加工,首先要尊重作者,以作者为中心,从思想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其次要把尊重作者、以作者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编辑工作中,严格规范稿件加工程序,把稿件加工工作做得仔细再仔细。再次,编辑要勤于反思,重视审读,不断纠正错误,提高编辑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校文科学报编辑增强主体意识是编辑工作的客观要求 ,也是提高学报的编辑校对质量和办出学报特色的需要。文科学报编辑应很好地把握主客体关系的度 ,不断增强驾驭文字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同时 ,要练好校对的基本功 ,编出精品 ,编出水平 ,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在编辑发现过程中,编辑的审美意识是编辑主体对作为编辑客体的外载文化信息中的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它通过积极地影响编辑发现的心理状态,反作用于整个编辑出版过程的文化整合活动。它的心理构成要素主要有四种: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而审美意识在编辑发现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选题开发,二是审读加工,三是编排设计。  相似文献   

16.
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编辑出版工作中总编辑(主编)的决策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从哲学层面上讨论了总编辑的决策问题,论述了总编辑决策活动的哲学内涵、决策活动中决策人的哲学品格以及科学决策活动中蕴含的哲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指导思想导致了编辑主体的定位不准,表现为编辑工作中的过与不及,影响了期刊的质量,损害了编辑部的整体形象,阻碍了编辑人员素质提高的积极性。其纠正途径为:适时引入外部竞争机制、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体制、转换编辑主体定位观念。  相似文献   

18.
陆宜新 《南都学坛》2009,29(5):125-127
对科技期刊编辑进行绩效评价是编辑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特点决定了评价应该从编辑的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以及所取得的业绩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指标的制定。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注意明确考核的目的,注重全体编辑的参与以及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编才三长"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编辑从事着与各种思想、知识、信息打交道,并对其进行采集、整理、加工、传播的社会活动,编辑主体的素质关系着传承人类文明这一编辑目标的实现状况及实现程度。在当代编辑环境下,必须坚持强调以博学、通识、专能作为编辑主体的追求境界,以编德作为"编才三长"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和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