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蓝色经济区沿海湿地开发与生态保育的矛盾突出,相关利益者众多。基于多层博弈模型,分析了蓝色经济区沿海湿地损失控制、补偿资金来源、补偿资金投向及湿地生态保育四个层面的问题,遵循共享共建原则,构建了湿地损失补偿机制。湿地生态补偿需要地方性立法,生态补偿资源来源于湿地开发收益,补偿方式以异地补偿为主,保育和提升蓝色经济区内其他正在增长并具有生态功能的湿地,以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延续和过渡,实现蓝色经济区经济发展与湿地生态功能的整体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湿地资源间接利用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特点,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间接利用价值进行货币化评估,得出湿地资源的间接利用价值为567 445.5×104元/年,其中调蓄洪水的价值为37.12×108元/年。评估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的资产价值主要表现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只有合理开发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综合考虑农户受偿意愿、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构建生态补偿标准转化模型,对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及其分区特征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365.64亿元/年,湿地农户受偿意愿总值约为82.96亿元/年,鄱阳湖湿地行政区内部和外部生态补偿标准总值分别约为86.88亿元/年和84.91亿元/年;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江苏沿海分布着重要生态功能区,沿海开发中生态补偿的主要类型为自然保护区与海滨湿地补偿。生态补偿方式包括资金补偿、技术补偿、生态移民和建立绿色账户等。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为生态保护者的投入及生态破坏的恢复成本,上限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重点要以生态红利(现金)直接补偿给保护生态环境的个人、企业和政府。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城市群湿地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库塘、水产养殖场、水田等.对长株潭城市群湿地供给产品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文化服务功能价值进行经济评价,得出长株潭城市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为336.331×108元,水田湿地的调节、支持功能价值为159.9×108元,水田类人工湿地生态服务对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贡献率大.构建长株潭城市群湿地生态安全保障应从文化体系、管理体系、生态恢复体系、生态保护补偿体系和湿地功能分区规划等方面长远考虑.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与洞庭湖湿地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长江中游水域生态平衡重要功能区和全球重要的珍稀候鸟越冬栖息地.同时也是支撑长株潭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生态基础.应当以湿地科学为指导.树立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理念,打破条块结合的湿地行政管理格局.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与环洞庭湖地区的整体联动机制,将洞庭湖自然湿地当作统一的省重点生态区进行管理,在长株潭城市群与洞庭湖地区之间建立生态和经济的对接与互补关系,设立洞庭湖管理委员会协调岳阳、常德、益阳三市的湿地管理.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湿地资源退化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 ,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湿地生态功能价值受损 ,对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 ,保护好湿地资源 ,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证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湿地保护地方立法面临着经济发展、防洪、防治血吸虫病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矛盾,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解决各种利益冲突。应当建立综合、协调、有效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体制,完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法律机制,确立湿地地役权合同制度,理顺公共生态利益和私人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态产品,包括优质农产品等物质产品,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调节服务,以及观光、休闲等文化旅游服务。在我国,生态调节服务类农业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存在模式单一、力度不足等问题,不利于农业生态调节服务的可持续供给。建立健全促进化石农业向生态友好型农业转型的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首先要明确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获益主体;其次,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市场化、多元化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拥有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概括了其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特征, 分析和阐述了其生态旅游价值和旅游产品。研究显示, 南洞庭湖湿地文化遗产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相关条款,具有历史悠久、景观类型多、湿地文化突出等3个特征;具有生态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科学考古等8大生态旅游价值。开展生态旅游是湿地文化遗产可持续开发和生态保护的最佳选择。最后,笔者建立了审美观赏、湖乡民俗、科普教育等9类文化遗产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制订了遗产保护优先、双遗产旅游结合、世界遗产申报等6项文化遗产生态旅游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生态补偿机制已在农业、资源开发、河流治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实施,较好地解决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问题。东营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生态环境存在较多问题,保护和建设资金匮乏,急需构建运行合理、兼顾多方效益的生态补偿机制。根据东营市的生态环境情况,应本着"谁破坏谁修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重点在油气资源开发、湿地保护和林地建设等领域,依据合理的生态环境补偿标准进行生态补偿。可通过争取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税费方式向破坏主体和受益主体征收、市场化融资等方式筹措补偿资金。  相似文献   

12.
水源地生态补偿模式及其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在部分流域对水源地进行了生态补偿,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财政转移支付、水权交易、异地开发以及生态补偿基金等模式,创新并丰富了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充盈了生态补偿资金,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了保障。但由于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机制尚不健全,现有的生态补偿模式存在着一些自身所无法克服的问题。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四种水源地生态补偿模式,比较分析了四种模式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之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被界定为禁止开发区域,必然要对其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应当结合当前主体功能区划的政策导向,进行重新定位与构建。依据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等理论,为缓解现实矛盾,需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的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两种基本途径或机制范畴,合理安排相应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制度构建的关键在于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立法调整,无论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还是市场经济手段的生态补偿政策,都需要立法确定其方针原则、实施模式及机制。  相似文献   

14.
保护和改善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根据流域(或区域)生态学系统原理,结合洞庭湖流域存在的生态及环境问题,提出了流域生态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和改善的初步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抗灾救援应急运输补偿问题的解决路径,运用系统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结合国内应急运输的现状以及应急运输的特点和目标,分析了现行应急运输补偿机制的缺陷。分析认为,应建立应急运输专项补偿基金,以提高应急运输保障能力。同时认为,应该构建应急运输专项补偿基金的管理模式,即在国家(交通运输部)、省、地级市、县(区)各级分别设立应急运输专项补偿基金,各级基金管理中心可根据需要下设融资部、审计部、会计部、信息部等职能部门来对基金进行有效管理;提出应急运输专项补偿基金的运作模式,包括基金的来源、补偿范围及标准以及基金补偿的操作流程等。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小城镇经济的发展,解决广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就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提出建立区域性小城镇债券市场的新思路。对区域性小城镇市政债券发行的可行性作了大量的分析,对建立区域性小城镇债券市场的基本原则、小城镇市政债券的风险控制和发行标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