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景海峰先生是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以坚定的学术立场、开阔的哲学视野和独到的思维方式,力图揭橥现代新儒学的发展轨迹和精神风貌。他对儒学近现代转型的深思、对现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的评判、对儒学未来走向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现代新儒学的研究视阈。在此意义上说,现代新儒学研究是解析景海峰学术思想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哲学家嵇文甫先生在学术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明代嘉、隆、万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高拱的学术思想、政治改革和历史地位的研究即是一个重要方面。嵇先生不仅开启了高拱研究之先河,而且他所提出的诸多论点在现代学术界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一生致力于反省中国文化及其哲学、实现中国文化及其哲学的复兴,文化与哲学构成梁漱溟学术思想的两翼。人们多从文化观的视角来研究梁漱溟的思想,其实,梁漱溟在20世纪早期就系统阐发中国哲学观,论证了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哲学的更新、中国哲学的特质等重要问题。梁漱溟的中国哲学观奠定了现代新儒学的基础,对现代中国哲学的创建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学"是漆侠先生晚年专注的重要学术领域,《宋学的发展和演变》这部学术力作的出版,极大地推动了对宋代学术思想和文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得学术界对宋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该书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广阔的学术视野,显著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风格;二是对宋代学术思想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深入研究;三是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的扎实求实的学风。漆侠先生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从事历史学研究,是他成就学术事业的重要因素,这对新世纪的学人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詹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文学研究大家,学术成就斐然。为发扬光大詹锳先生学术精神,特邀请詹门五位学者,分别以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龙》研究、李白研究、教育思想研究、学术品格、生平著述及学术思想等五个方面,讨论詹锳先生的学术研究主要成就和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6.
汤用彤先生治学中西兼研,触类旁通。他善于将西方学术思想以及学术研究的方法运用于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之中,他既强调学术研究的民族性特点,国故国粹对外来学术思想的渗透与影响;同时又不抹杀外来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他的“昌明国故,融会新知”的学术思想,为中体西用的学术研究理念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同时也为学术研究接受外来学术思想如何保持民族学术传统带来有益的启示。他的“就事推论,应有分际”的研究方法,为学术研究中新旧材料的利用,以及实证研究的学术思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去年1月,平装版《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出版,这是一本根据美国学者艾恺教授对梁漱溟连续十余次访谈的录音带整理而出来的梁漱溟晚年口述史。从年初到岁末,这本书一直排在各大书店排行榜的前几名,不是通俗读物的谈话录更多地涉及晚年时期梁漱溟先生的学术与思想。随着书的畅销,关于梁漱溟的历史,也重新被人们提及起来。  相似文献   

8.
通过简要回顾钱伟长先生的治学生涯和学术成就,力图具体地探索他的学术思想中的人文精神。着重阐明:他一贯主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不断借鉴、融合人文科学的先进思路,坚持爱国敬业、勤奋进取、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广闻博览、融会贯通,在提携后进过程中,力主通才教育和学术民主。分析表明,钱伟长学术思想中的这种人文精神源自我国先哲深邃的学术思想和德国哥廷根学派优良的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9.
现代新儒家熊十力、冯友兰、贺麟、余英时等对梁漱溟的新儒学思想予以较多关注,包括对梁漱溟新儒学的核心义旨、理论建构和梁漱溟的人格特质、学术地位等问题进行了厘清和思考。熊十力、冯友兰等现代新儒家对梁漱溟及其思想的解读、评价不仅与他们的学术旨趣相契合,而且浓缩了他们对整个现代新儒学思潮的态度和立场。剖析现代新儒家视界中的梁漱溟,既提供了一种解读梁漱溟新儒学的样式,又成为一面呈现熊十力、冯友兰等新儒家学术理念的镜子。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是语言学家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为了纪念黎锦熙先生诞辰,总结和评价他的语言文字思想、多方面的学术贡献及其意义、价值和影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于2010年4月10~1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了"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顾颉刚先生曾先后在燕京和齐鲁两个教会大学任教十多年,这是他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当初,顾颉刚为了发展学术不得已而选择了研究条件较好的教会大学,但他的学术思想又与教会大学的学术取向发生了矛盾,最终不得不离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古至今的评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修辞学内容,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最早从修辞学史角度深入开掘这一宝贵的学术资源。当前已有多篇研究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成就的佳作问世,但对他们在评点修辞研究方面的贡献还少有专论。宗廷虎先生和李金苓先生为中国修辞学史研究开辟了评点修辞研究领域,评点修辞如今已成为修辞学史研究的新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3.
赵元任先生是一位世界级的学术大师。他很多的研究工作都是开创性的,其学术成就超越了国界,是20世纪学术史上的里程碑。他联接了两个世界,即中国的学术世界和西方的学术世界,一方面他把西方的学术思想成功嫁接到中国学术领域,并让它开花结果;另一方面,他又把中国传统学术的成果和方法引到了西方,建构了跨越东西方学术的宏大框架。他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当代,大多为共时研究,在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中非常独特。他对美国的语言学和汉学研究贡献巨大,在海外汉语教育方面的推广工作上也是成绩斐然,是许多美国汉学家的入门导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旅游地理学科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第一代学人通过不懈努力、开拓创新,奠定了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文章基于口述史研究法和文献分析法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孙文昌先生的学术成长经历、旅游地理研究历程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对孙文昌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进行了整理。通过研究发现,孙文昌先生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创办了著名的旅游院系(青岛大学旅游系)和全国性学术共同体组织(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对旅游地理学科体系进行了奠基性研究和实践。在长期探索中,孙文昌先生形成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学科交叉,兼收并蓄”“重视人才,海纳百川”等治学精神和学术思想,成为留给学界的宝贵精神财富。本研究旨在为全面理解中国旅游地理学科的发展脉络提供一个棱镜,为中国旅游史及旅游学术史研究提供一种基于“口述”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费孝通先生为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不仅仅包括费孝通先生一生研究所得的累累学术成果,也包括其治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鲜明的学术品质.这些学术品质呈现为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学以致用的治学理念、本土化的研究路径、行行重行行的研究方法以及多元一体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英国文学史家、教育家、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本文在对王佐良先生的主要著作《英国散文的流变》深入研读的基础之上,参考其他学者对于王佐良先生学术成就的评价,从而总结出他的学术思想与成就。  相似文献   

17.
吴泽霖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社会科学家,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对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博物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涉猎,留下了丰富的著述。泽霖先生是一位身体力行、综合研究的学者,故对其一生学术思想的总结就成了一件难以企及的工作。在本文中,笔者仅打算就泽霖先生有关民族研究方面的著述做一些回顾。即便如此,恐仍不免有对其思想理解不深认识不足的情  相似文献   

18.
胡适的孔子研究是其“整理国故”的一次具体实践。借鉴西方现代学术方法,胡适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其西化视域下的孔子研究也受到质疑和批判。梁漱溟的孔子研究基本上是回应胡适之论而起,但其结论往往针锋相对。梁漱溟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他对胡适的孔子观的批判,恰是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两种文化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今年9月27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我校教育系已故教授郑晓沧先生诞辰100周年。郑先生早年留学美国,1918年学成回国,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和学术研究,六十年如一日,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代宗师,深受海内外学者的爱戴和崇敬。为了探讨郑晓沧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以纪念其百周诞辰,教育系举行了学术讨论会。王承绪教授和方克明、徐顺松、徐辉等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郑晓沧的教育思想》、《郑晓沧对夸美纽斯的研究》和《郑晓沧的大学理想》的学术报告,对郑晓沧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要点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中,傅璇琮先生有序书文章近80篇。先生以当代古典文学研究之巨子的高度,凭着扶勉同仁、奖掖新秀的热心,本着对作者、对学术负责的精神,为学界已经形成较大影响的一批学者的学术专著作序。先生瞩目现实,见解精辟,发论宏旨,借序而论学,从整个的学术思想、观念、范式、视野、方法等方面,揭示出具有的开拓、创新意义的大势与走向,推动与引导了整个学术研究的发展与进步。我们于其中,既可见到百花齐放的治学方法,看到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转型与大势走向的历程,为拓展学术研究思路提供启迪,也可看到先生学识和人品之高境,感受到先生在学界的领袖风范与人梯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