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由证伪主义的研究展开,讨论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特点和问题,论述了证伪主义对它的扬弃,从而展现了自身以“证伪”为核心关于科学知识的增长的“四段式”动态过程,因而在科学哲学发展史成为重要流派,然而由于其理论固有的逻辑矛盾(约定主义),证伪主义自60-70年代后被历史主义所取代,正是在这种扬弃和取代过程中,证伪主义本身“科学”的命运凸现出来。但是,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在现代西方的科学哲学史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它是西方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过渡的重要环节。因此探讨证伪主义的一些思想与观点对于我们研究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以及科学方法论史都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贡布里希视觉艺术观念在中国自1980年代以来得以迅速传播并产生较大影响。但在1990年代起门庭冷落。分析其在中国由热到冷的内外深层境况可知,就内部情境而言,贡布里希的图式理论存在缺陷,其对传统图式过分依赖,其知觉主义图式修正理论掩盖了图像的社会性;就外部情境而言,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艺术已经走向市场化、商品化,艺术家开始退回到自我;中国的艺术思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艺术思潮涌现,贡布里希的艺术观念成为多元中的一元。  相似文献   

3.
贡布里希的理论曾经影响一时,但在西方人文学科经历了所谓“语言学转向”以后,他偏重于心理学立场的艺术思想受到“新艺术史”新生代学者的质疑,被视为保守和自然主义.文章认为,事实上贡布里希的理论中是存在语言学因素的,只是这些因素长期被忽视了.可以看到在他的“图式”理论中涉及到:绘画图式与语言中语汇的相似;图示通过类似代码的方式来转换可见世界;甚至图式也是通过分节的方式来对可见世界进行切分和拣选.这些思考带有强烈的语言学和符号学的痕迹,其价值和启发性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试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与假设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实证方法论”的思想基础是西方科学哲学中的“证伪主义”。证伪主义关于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理论假说思想,而理论假说核心的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假设条件。一般来说,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假设条件分为三类:初始条件、限界条件和辅助条件。假设条件是把握西方经济学实证方法论和认识西方经济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贡布里希对艺术形式做出了条分缕析的阐释。认为艺术最初的形式源于功能替代物,随后人们运用投射的理论从自然界中发现形式。艺术形式发展的模式为图式与矫正,其遵循着所知到所见的规律,以功能与观念为动力向着永无定型的方向发展。贡布里希开放的艺术形式观冲破了历史决定论关于艺术终结的断言,其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6.
保尔.费耶阿本德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与西方其他科学哲学家相比有着鲜明的特色,被称为“当代科学哲学中最大的异端”。他属于历史学派,反对科学沙文主义、经验主义、证伪主义、理性主义等,并提出了“无政府主义认识论”、“韧性原理”和“增殖原理”等科学发展模式理论,他认为他的任务乃是宣告科学哲学的终结,成为科学哲学的送葬人。  相似文献   

7.
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思潮的关切与他对西方艺术传统的研究密不可分。他追源溯流,把表现主义、原始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艺术运动联入西方艺术史的整体叙事之中;通过对个别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独到阐发,呈现现代艺术观念图景的复杂画面;从具体的文化传统与艺术语境入手,分析现代艺术思潮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克服与现代艺术相关的流行见解,同时也拆解抽象措辞对现代艺术进行的理论虚构。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观念的阐释力度源于他以传统为参照系,通过艺术史叙述,让传统思想和当下观念互鉴,使传统成为深刻理解当下和承载未来可能性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的模式问题历来是科学和哲学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现代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的方法论运行是以静态的方法论原则透视和演绎科学历史发展的逻辑程序和动态机制,它构成了科学哲学整体流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而科学发展模式则是该环节最直接最本质的体现。 在科学哲学的发展过程中,逻辑经验主义继承传统归纳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利用证实原则建立  相似文献   

9.
假说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构科学哲学的体系,波普尔认为理论就是假说;假说产生于对问题的大胆猜测;假说不能证实,只能证伪;知识的增长是新假说取代旧假说的过程;“逼真度”是对假说进步真理性度量的标准;假说的方法是猜测反驳。波普尔从此出发,对假说进行了逻辑分析。作者对波普尔的假说观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理论评价是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最初的理论评价观是以单理论模型为基础的,即认为根据待评价理论和有关的经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判定和解决理论的证实与证伪、接受与拒斥问题。随着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单理论模型的缺陷被揭露出来:根本不存在完全客观的、不受理论“污染”的观察证据;理论与观察之间也不是证伪或证实的简单的逻辑关系;按照这种评价模型,历史上就没有合格的科学理论了。因此,五六十年代以来,理论评价的单理论模型就被多理论模型取代了,理论评价被认为是新旧理论及事实证据之间的比较、选择、取代关系,而这三者之间没有任何一方处在“最后裁判”的优越地位上。多理论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单理论模型的缺陷,但却使科学哲学陷入了更深刻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宗白华以“静照”与“飞动”作为理论支点,由此展开其艺术哲学的理论阐释。“静照”的核心是对艺术美术质的把握。并辐射到艺术的本体和审美主体的人格修养,精神境界等方面;“飞动”重在阐释中国艺术如何传达艺术美的本质-生命的动感。“静照”与“飞动”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国艺术境界的本质特征。宗白华对中国传统艺术美成功地进行了现代理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对于当代花鸟画的发展与创新,对于花鸟画所能承担的思想含量与表出形式等问题,一直萦绕而苦恼着花鸟画家们。多年来,人们为之苦苦寻觅,埋头探索,希望能找到一些理论的解答。本文试尝以艺术图式论的方法,对花鸟画作浅层的解析。图式(Scheme),简单解释为图象与样式。我国古代画坛早有“体”和“样”的称呼。古代的“体”、“样”与现代称呼的“图式”,我认为有几分相同。在近现代美术理论的探讨中,理论家们为了更简便地弄清美术的发生与发展,将画家对自然物象所作出归纳、  相似文献   

13.
贡布里希在艺术史理论研究中,采用了投射论和情境逻辑的方法,反对艺术史研究中的黑格尔主义。在情境逻辑的分析方法中他从“艺术问题”和“艺术作品的历史比较”两个角度入手,对艺术史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马克思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科学理论的掌握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的划界问题,认为:不能把马克思的作为价值掌握方式的哲学辩证法解释成所谓的科学的“唯物辩证法”,即科学的宇宙观、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认识论、科学的逻辑学、辩证法的现代科学形态。马克思的哲学辩证法只能是对实践及现存进行人道批判和革命的“否定性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哲学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思想根源于经济实践,而经济思想的理论框架与论证方式的形成又离不开哲学方法论的支持.19世纪中叶以后,以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哲学从方法论上给西方经济学以深刻的影响,成为经济学理论建构中重要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 一个民族有无哲学 ,不仅看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思想文化基础 ,而且还要看有无自己的世界图式。如果说它有哲学 ,那么它就会有一个或轮廓式的、或描述的世界图式。所谓“世界图式” ,是指人们在自己的表象和思想中所构成的关于经验世界的整体图式。这个解释说明了“世界图式”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1 .世界图式是关于经验哲学的图式 ,而不是某种幻想世界。这是理解“世界图式”的唯物主义前提 ;2 .世界图式是关于经验哲学的图式 ,不是自然世界 ,而是在自己的表象和思想中构成的世界图式。因而人的世界图式离不开构建它的思想文化基…  相似文献   

17.
“艺术学学科性质”问题是当下艺术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而热门的话题。作为二级学科艺术学的“艺术学”,在其逐步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曾出现过多种称谓,如“一般艺术学”、“艺术科学”、“艺术哲学”,乃至于“美学”(如KonradLange)等,导致这种名称混用的现状既有历史原因,亦存在某种对学科的理解问题。艺术学是一门针对艺术主体、艺术实践、艺术作品、艺术规律、艺术价值、艺术现象等做科学研究并辅之以哲学思考的人文科学;艺术学是以科学方法及哲学方法论为工具、以整体艺术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艺术学不是“艺术哲学”,而属于“艺术科学”。  相似文献   

18.
以"证伪主义"为核心的波普尔科学哲学在上个世纪成功替代了逻辑实证主义成为科学哲学上的主导,这不仅是科学哲学的一次革命,还对科学教育的科学本质观、科学教学目标和理念,以及科学教育模式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启蒙运动以来,理性和科学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理想范式,形成了以主体—客体两极图式为核心的近代西方哲学模式"笛卡尔-康德模式"。这种模式由于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导致了物对人的统治,即"异化"现象,人与人的关系沦为物与物的关系。以哈贝马斯、胡塞尔等人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家通过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和古典主体性理论的反思,提出了主体间交往理论。主体间交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西方主体性哲学思维方式从注重主客体通约转向主体间通约。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的模式就是陷入危机的旧范式终为新范式所取代的过程,对金融理论预测证伪性研究的努力导致了金融学理论应用技术和研究范式的不断革新。现代金融理论创新、研究范式变革都要求我们抛弃具有短期功利主义的证实,广泛吸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来证伪和发展现有的框架体系,推动金融理论方法变革和研究范式转换,不断提高理论对现实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