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平台,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广大网民的青睐。其价值在于它促进了公民对言论自由的追求,成为公民自由表达的平台。然而,微博在促进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谣言滋生、信息泛滥等诸多问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言论自由需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因此,微博中的言论自由在受到法律保障的同时,也必须受到法律的规制。  相似文献   

2.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权利,包括言论与不言论的自由。言论自由的价值在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建设三个维度上得以体现。但言论自由不等于自由言论,无限制的言论自由只会导致言论的不自由。因此,言论自由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要受到法律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人权派”从功用的角度出发,揭示了思想言论自由之于个人与社会的价值,指出作为人权的思想言论自由就是批评政府及现政权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的自由,认为这项人权应“绝对不受法律的限制”,“绝对不受何种干涉”。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人权派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主张,充分肯定其积极的现实的意义,同时,文章也从分析思想自由(享有的人权、人身人格权)与言论自由(行使的人权、政治权利与自由)的不同性质入手,指出了人权派关于二者均属“绝对自由”的结论的局限性、片面性。  相似文献   

4.
言论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对于完善人格、启迪智慧、发现真理、推进民主具有重要的价值.言论自由从其内容上可分为多种类型,宪法和法律对于不同的言论给予的保护程度也是不同的.言论自由的核心是政治言论自由,即公共言论自由.摈弃对言论自由的过多限制,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促进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公众舆论的监察与分析获得了不同以往的话语权。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分类和筛选,辅以数据来计算热点新闻、预测趋势和反馈意见,人人都可参与,深得网民认同。2009年新浪微博的出现和普及,使得用户在言论自由及情绪表达上拥有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和渠道。在法律制度的严谨框架与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探讨言论自由与法律规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为言论自由在网络社会的表现,网络言论自由既有传统表达自由的共性,又蕴含特殊的规制难题.现时期出现的各类网络言论自由界限与法律缺位的案例使得相关多方的权利保障面临困境.西方国家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以及我国现实司法实践中的良性做法提供了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考察版权与言论自由的历史,笔者发现,现代意义上的版权与言论自由皆以传播技术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为前提和基础,这种契合是巧合还是必然?本文将从两者存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基础,探寻版权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言论自由在很多国家被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写入宪法,通过这样的方式赋予其一国最高的法律保护。20世纪末以来,网络开始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新平台并开始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这给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网络社会中的言论自由以及政府的监管治理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从言论自由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网络社会中的言论自由以及对现阶段政府治理手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对于政府治理网络社会中言论自由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的背后是隐私权与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冲突,对于二者的调和与平衡,应把握冲突的根源,而这一冲突的根源就在于隐私权文化的缺失以及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周。因而,对于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平衡,应侧重于健全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特别是应当弥补宪法保护的缺失。在不得不对网络言论进行规制的情况下,应当在保障人权的基础上考虑实际国情,并且对于言论管制的立法必须符合明确性原则,在最低程度范围内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源自美国的脱口秀节目传至德国,从此脱口秀在德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遍地开花。德国的脱口秀节目初期只是简单模仿美国,到80年代开始增加节目类型以及电台数目等,寻求本土化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90年代后,脱口秀迎来了第二春,在节目设置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德国的脱口秀是伴随美国化而生,如同其他领域一样一直受美国化的影响,德国的政界精英和有识之士对此愈加不满,因此德国的反美主义也随之而兴。德国的脱口秀在美国化和反美主义的斗争中发展成为既有美国文化因素又有本土特性的节目类型,杜绝了完全的美国化。  相似文献   

11.
言论自由能够促成知识与真理形成和分享以开启民智,能够规范和约束政治权力以确保民主健全,能够促成和完善互信体系以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能够培育和养成正直健全的公民人格以达成积极自我实现。在肯定言论自由的价值与意义的同时,还必须要考虑言论自由的边界与限度。强调言论自由并非意味着国家和政府的退场与缺席,言论自由意味着言论主体自身具有理性负责态度和能力。要把言论自由放大到自我与他者和谐交往所构成的生活共同体中来看待,将自身生活于其中的生活共同体视为自身言论表达的背景和处境,由此通达去暴力的现代话语政治。  相似文献   

12.
从新闻职业化看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新闻媒介职业化历程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互动关系:第一,言论、出版自由最初与报纸无干,后因报刊在政治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导致统治者的压制,于是,言论、出版自由的问题也就延伸到新闻自由;第二,大众化报纸产生后,经济独立带来角色变异,成为代表民意、监督政府的独立力量.新闻自由恰为免除政府对报纸的干涉提供了法律依据,于是,法律中所规定的个体言论、出版自由实际成了媒介--制度的自由;第三,媒介-制度新闻自由的现实,与法律规定的个体言论、出版自由不谐,法律界人士遂提出"第四权力"理论,试图重新界定新闻自由,并使之与原有的言论、出版自由相区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利益结构出现多元化,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为了通过各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来实现社会稳定、有序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社会阶层、利益集团以及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包容互信.因此,对法律框架内的言论自由予以有效保障是求得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瑞典议会通过了"瑞典国防无线局法案"(FRA Forsvarets Radioanstalt Act).这个与传媒相关的反恐法案也被公众称作"监听法"(The Eayesdropping Law),成为瑞典社会一个备受争议的事件.本文围绕这项法案的形成与争论,观察并分析了瑞典社会在处理国家安全与公民表达自由冲突过程中,所遭遇到的主要问题、所依赖的法律监管制度、所把握的最终利益原则等.  相似文献   

15.
政治转型与表达自由有其自身的逻辑关系。表达自由为政治转型准备了条件、提供了动力。表达自由是培育公民文化和民主素质的土壤,它有利于避免转型成本的破坏性浪费,并促成民主制度的萌芽、发展和形成。政治转型为表达自由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制度保障,使民众所享有的有限表达自由发展到有制度保障的充分表达自由。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议员不受逮捕权最早规定于普鲁士宪法,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议会职能的行使以及保护议员不受故意迫害。议员不受逮捕权被认为是专属于议会的权利,但是其反射给议员,并主要由议员来行使和实现;其保护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涉及到人的范围、事的范围和时间范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及其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第四种媒体,由于其自身的即时性、广泛性、参与性等特点,成为我国目前主流媒体话语权被权力控制下,公民实现言论自由,并通过言论自由最终实现自由、民主和人权的宪政价值的重要途径。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具有什么性质、国家能否对之进行干预、在多大范围内进行干预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分析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性质出发,探讨我国现行立法和行政中对网络言论规制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宪法权利的刑法保护——以言论自由为例的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宪法权利必须实现刑法保护,刑法对宪法权利的保护存在直接保护与通过限制宪法权利滥用而进行间接保护两种方式。从以言论自由为例,对宪法权利如何实现刑法保护进行的解读中,可以得出结论:权利保护,乃是宪法与刑法的最大交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