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舆论一旦引发舆论危机,将会把舆论对象置于巨大的压力之中,给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在综述网络舆论危机形成理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舆情事件、网民、网络、政府和社会环境是网络舆论生成危机的最主要诱发因素,并详细讨论了各因素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成为重要的大众媒体,网络舆情也迅猛发展,各种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负面舆情也日益增多。如果对这些负面舆情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管理与引导,就会形成网络舆论危机,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增加政府管理难度。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与政府、网络媒体及网民3方均有关:首先,是同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网络舆情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机制不健全有关;其次,是与网络舆情的自由性、快捷性和难控性有关;再次,是与网民参与的主动性、网民舆情的主观性、网民素质的差异性有关。要有效遏制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首先,政府要加强沟通交流,保障民众话语权;完善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络管理;建立舆情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危机舆情;加强舆情应对体系建设。其次,网络媒体应增强危机预警能力、社会责任意识和协调监督作用。最后,网民应将自律与他律统一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了解新闻传播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与政府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规避网络舆论的风险方面承担着主要责任。从网络舆论的概念入手,分析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对政府的新要求,提出提高政府部门网络舆论应对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已经成为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风向标和睛雨表.能否正确、快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关乎到高校教学环境的和谐、稳定.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多途径入手提高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意识和处置能力,建立一个制度监管、技术支撑、队伍管理的“学校——辅导员——学生——网络”多维互动的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体系,提高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危机公关的应对效能.  相似文献   

5.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以后,以互联网、电子论坛、微博以及手机等传播媒介为载体的公众舆论——网络舆论逐渐兴盛起来。近年来各类网络突发性公共事件频频发生,各类危机在众多领域相继出现,而网络媒介因其开放、及时、互动、共享等特征使得危机信息的传播速度比以往更快、传递的渠道更广、信息控制和垄断更难,从而使得危机极易被迅速扩大。这就要求政府危机公关的理念以及方式必须有所变革。首先对网络舆论、危机公关和政府危机公关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然后从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分析了新形势下网络舆论对政府危机公关的双重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文关怀视角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应成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切入点,以解决其存在的人文观念滞后、管理人本思想不足、应对突发事件专业机构缺位等问题,从而建立健全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保障高校网络舆论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前行。  相似文献   

7.
在Web2.0时代,国家公共意识日益强化,现代社会公共空间逐步形成,一些哪怕不是重大事件的事件也会在社会公共空间中发酵,酿成公共事件。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社会的和自身内部的各类矛盾的影响,这些影响将为学校带来显性或隐性的危害,并引发不同程度的危机事件。这类事件的本身大多具有"公共危机"的内涵特征,如何应对则又经常困扰着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运用上都应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危机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因素对网络舆论的作用大致可分为抑制、促进和抑制促进共存三种。政府因素作用的差异使得舆情发展演化产生了不同。研究网络舆论中的政府作用,有助于政府部门更好地去对待并解决舆论危机。统计分析近年来和政府相关的网络舆论事件发展规律,计算了政府因素对网络舆论危机的作用值。研究发现:若舆情事件中政府因素起促进作用,那么政府对舆论危机的作用值最大。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采用了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访谈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网络舆论领袖是"看不见的",具有"文本"、"隐性"、"动态"和"混合"的特点,这对高校网络舆论管理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论管理的对策:与舆论领袖平等沟通,加强服务建设;危机管理,删除和封禁过激言论和ID;重视官方通知的作用,安抚情绪。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网络舆论不仅是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影响着校园舆论的整体走势,如何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网络舆论的内涵、特点着眼,系统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构成要素,进而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形成机理和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舆情内容的多元性与分散性、突发性、创造和参与主体的特殊性、感性化和易控制等特点与目前迟缓的落后的响应机制的突出矛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坚持正确导向,用先进思想与文化占领高校网络的指导思想下,运用创新手段,统一协调校内各种资源,提出了层级监控报送体系、快速应急联动机制和线下沟通疏导教育的三位一体的网络舆情快速响应机制的实施方案。这对加强网络队伍建设,巩固校内多部门联合,提高思政教育及时性以及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复杂网络中的经典SIR模型(susceptible infected recovered model)及相关研究,提出USCIR模型(unsusceptible susceptible contracted infected recovered model)。分析该模型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发现高校网络舆情节点具备明显的小世界与无标度、多属性节点的同质性与异质性并存、舆情网络结构呈现平台性差异、节点间存在自组织与博弈行为等特征。最后基于USCIR模型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给出了相关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技术手段裂变式发展,互联网正在形成舆论的"自由市场",因此,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扩散规律进行识别和引导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基于复杂系统网络信息传播与扩散的"六度分隔"假说、小世界网络和无尺度网络等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重大突发公共危机网络舆情信息扩散演化过程,建立了基于主体(Agent)的网络舆情扩散监测模型以及网络舆情扩散规律分析模型。仿真结果得出的网络舆情扩散规律符合实际情况。该研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有效解决公共危机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高校舆情的传播及引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网络时代,高校的舆情问题是高校维稳工作的重要问题。文章采取调查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以及系统的研究方法,对高校舆情的内涵和功能,高校舆情传播的内容、方式和特点进行了剖析和研究,提出并构建了高校舆情传播的引导和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主流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舆论缓释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危机的进程和解决。特别是那些影响巨大的主流媒体,它们在危机传播中有着自身固有的优势,同时也必须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责任,应努力充当“社会舆论的减压阀”,在危机传播中起到“公开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鼓舞人心”等舆论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促进了华文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本文阐释了媒体融合下的华文网络媒体发展状况,界定和分析了华文网络媒体的概念和研究,剖析了华文网络媒体的舆论构建、舆论特征,对华文网络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以10个典型突发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资料为基础,利用比较的方法对事件热度、爆料时隔、回应次数、回应时隔、回应主体类型、回应策略变化与政府应对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件热度与应对效果无明显相关关系,而回应次数多的事件通常应对效果较好,在回应主体上,第三方或更高层级主体的回应效果较好。另外,应对较好的事件通常回应策略多元,以积极策略为主。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舆情的呈现日益显在化,教育舆情的类型日渐多元化,教育舆情的演化日趋复杂化;与此同时,教育舆情处置面临着教育舆情风险不确定性增大、教育舆情冲突破坏性加重、教育舆情危机化解难度升高等诸多新挑战。应该针对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教育舆情生成与演化各阶段的特点,做好教育舆情态势的识别与研判,抓好教育舆情风险的预警与防范。同时,明确教育舆情危机应对的责任主体及其处置权限;及时发声,回应社会关切,掌控舆情走向;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平息舆情危机;妥善做好相关善后事宜,防止舆情反复及次生舆情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舆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其对高校的影响日益增强。面对这种新的局面,传统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监管方式已经失效,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替代方式,在BBS中形成了积极向上成熟理性的舆论倾向和重建解决问题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