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与发展,网络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表现形式,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缺乏积极健康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中迷失方向.因此,大学生网络精神文化的培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构建民族性、科学性、交互性的网络精神文化,为大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优...  相似文献   

2.
探寻与应对: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网络技术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使网络具有了文化意义.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对时代的精神状况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全方位地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塑造着大学生新的精神生活.要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必需关注网络文化的影响,积极探寻网络文化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德育工作与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意识与文化环境建设等关系.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也存在于精神、物质和制度三个层面,大学网络文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j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现代网络文化中大学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主体性地位缺失、僵化的教育模式广受质疑以及传统的认识误区等主要问题,在网络文化语境中爱国主义教育又存在国家主权意识观念淡化、中华民族认同感弱化、社会主义意识模糊和文化大国心态缺失等主要问题。现代网络文化中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在大学网络精神文化视角下,构建以国家主权意识与安全教育,落实优秀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等新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大学网络制度文化视角下,建立健全大学规范的网络管理制度,建立网络科学管理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控,组织人才加强网络文化宣传和舆论引导;在大学网络物质文化视角下,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强化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主题网站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网络为特征的新媒体日趋成熟,网络文化异军突起。网络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网络文化中大量的非主流文化,对高校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有必要探讨目前网络文化中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状况,分析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提出网络文化背景下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中,形成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北京冬奥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北京冬奥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大学生自信包容的良好心态、培养大学生直面挑战的奋斗精神、锻造大学生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和培育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应通过融入课堂主渠道、借助网络新工具、创新实践新方式和创设文化新氛围等途径,促进北京冬奥精神更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6.
刘建 《南都学坛》2008,28(2):131-133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打开了希望之门,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由于因特网上"文化侵略"、"文化霸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心、民族责任感的培养面临着空前严峻的挑战。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关键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原则,探索新路径,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重大责任,把握创新精神的本质要求,扩展教育路径。高校要通过培育创新文化、积极开发网络载体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等手段,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受网络文化和多种外来文化冲击日渐显现。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模式,应思考几点:一是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二是突出民族特色,接纳精英文化;三是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文化形态的特性,网络文化的特性使网络用户作为主体参与网络活动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生活主体的特点。大学生是网络文化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研究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的互动关系以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针对部分大学生在一些网络公共事件中,由于缺乏正面引领和理性判断,缺失公民意识和宽容精神,出现了侵害他人利益、干扰网络公共事务的失序现象,提出面对舆论生态的深刻变革,应强化正面宣传,创新舆论阐释,培育大学生网络宽容精神,引导大学生理性参与网络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具有较高文化层次和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文化对于他们的影响尤为突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认真研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网络文化的内涵、特征入手,探讨了了在网络文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探讨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正面负面影响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热情较高,并呈现出了其自身的特点:开放、自由的方式,“草根式”自下而上的形式、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并存。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塑造大学生独立的政治人格,但也存在着政治参与信息来源不可靠、容易形成“网络暴力”的负面影响,.根据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应该从制度规范与精神文化两方面引导大学生有序、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引导和管理,对于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内涵外延、目的功能的界定消费属于经济学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所谓消费,就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中,并借这种社会经济关系而进行的用消费资料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根据这一界定,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就是特指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消费知识文化产品的活动。根据这一界定,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的外延…  相似文献   

14.
和谐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次中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物质保障、政策支持和文化底蕴。高校应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完善大学生科技运行机制,促进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发展,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丰富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内质,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现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如何评估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针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作用机理进行剖析,从理论层面探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提炼出网络文化作用于大学生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学网络文化的深入发展,大学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方式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大学网络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分析大学网络文化的内涵人手,详细阐述了在大学网络文化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在大学网络文化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措施,旨在为大学网络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大学生活园区文化建设面临的经济全球化、文化功利化、网络文化和文化信息化的挑战,本文提出应彰显大学生活园区文化的思想性、多样性与和谐性,把培育生活园区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和制度文化作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和着力点,规范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大学文化品味,打造大学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8.
精神信仰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健康成长,还关系到社会控制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正处于精神信仰的重构时期,对其加强引导非常重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提倡科学信仰教育、注重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和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以及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等,引导大学生精神信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时代,基于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网络文化已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如此。作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益于网络文化的同时,又受到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从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来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习、人际交往等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积极应对和消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需要通力合作,以建构安全、和谐、共享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包括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环境文化三大要素。大学精神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具有思想引领、精神陶冶和集体凝聚功能,大学制度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具有认识导向、情感陶冶和行为规范功能,而大学环境文化则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具有文化教育和引导激励功能。通过培育大学精神文化,完善大学制度文化以及建设优美的大学环境文化,可以达到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