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释了在工程教育中进行专业文化精神渗透的概念内涵,从专业教材教育、专业辅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校园文化活动等四方面对工程专业文化精神渗透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催化下,"娱乐"精神已经渗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成为在这个多元化时代寻求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近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与百度公司合作完成了基于百度搜索风云榜数据的民意解读报告。报告显示,在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催化下,"娱乐"精神已经渗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以往的"自然文化"、"人文文化"而言,当今的文化可称之为"创新文化".因为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是创新性的实践,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所反映出的创新精神无不渗透在社会、经济领域以及观念领域当中.所以在"创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创新文化"的氛围和趋向.这是文化发展中所必经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正桃园小学地处德州市平原县,历史文化悠久,地域特色鲜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在这里交融,散发出古朴、灵动之气。在德州市美丽校园工程启动之际,桃园小学的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决定全面导入SIS学校品牌文化系统,提出了"大爱善润"的核心理念。大爱是对人发自内心的自觉之爱,是一种道德精神,在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特别是在以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为代表的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无不闪烁着大爱精神元素的光芒。桃园小学将"大爱善润"的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师生携手演绎出了一曲爱的教育乐章。  相似文献   

5.
中国绘画写意性的文化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绘画凝聚了东方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艺术的智慧,传统哲学中"儒道释"的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了中国绘画高度的精神性、写意性特征.中国绘画传达的"妙趣、神韵、意境"与"儒道释"的哲学思想常引申出不同层次的精神理念,给人们以丰富的回想余地并对"写意精神"不断超越,彰显了民族绘画艺术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国文化哲学及其绘画"写意精神"也是世界文化发展源泉,因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写意精神"对建设现代中国文化,促使现代中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同步具有当代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文化精神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传承与再造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贯穿并渗透于大学发展的各个方面。探讨河北农业大学开创的"太行山道路"和由此形成的"太行山精神"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太行山精神"对大学精神培育和社会主流价值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精神为契机,对民族精神具有的精神内涵,及其与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回顾,对民族精神发展历史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变革进行了阐述,并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中,民族精神的顶层设计与人文渗透两个方面探讨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创新,提出在当前民族精神教育中应以教育创新为根本,以人文渗透为目标,以情感体验为核心,以民族音乐为途径,大力培养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8.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专业建设具有特殊性。通过专业建设要使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在相互了解、理解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相互欣赏与相互交融,最终实现各民族间的团结。要实现这些目标,应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变迁与发展中的作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行跨文化双向渗透,师资队伍进行民汉间双向授课,使专业建设成为引领文化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跨文化双向渗透具有历史渊源,此理念指导下培养出的跨文化适应人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韩剧"等"非主流"精神文化资源,迎合了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文化心理特点,而成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成长的重要精神文化因素。"韩剧"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对大学生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对"韩剧"的非主流特性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和利用"韩剧"等"非主流"精神文化资源的策略,以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更好的精神文化教育,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府南河整治工程是成都市20世纪最大的一项城市改造建设和环保工程.这一历时五年基本就绪的工程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精华,蕴含了成都治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治理的现代化精神.成都人民在府南河整治工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参与性,以及在实践中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吸收世界新的理论成果而开创的"成都精神",应当高度肯定并进一步弘扬.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新工科建设融入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由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必要前提。当前,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着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大国地位不匹配、推进速度缓慢、教育中重技轻理、未形成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等问题。工匠精神源于我国古代工程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强化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工程强国的重要支撑,可以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文化的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计算和无限设备的蓬勃发展,基于位置服务中的位置隐私保护研究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为保护位置隐私,学术界提出了很多匿名算法。但现有这些算法均基于一个假设,即网络中的所有用户均可信。实际上,网络中并不存在任何可信实体,现有基于真实位置生成匿名集的方法应用领域有限。针对此问题,根据用户发出信号强弱判断位置邻近性,提出了一种在k*NNG上的匿名算法,并通过“协作”的方式在不暴露用户任何隐私的前提下生成匿名区域。在不同系统设置下对算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效率和服务质量上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加强理工科大学文化教育是许多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切入点。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时矫正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偏差。本文提出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及各项指标相应权重,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例,进行了大学文化教育有效性评价的初步尝试。在此基础上,从培育大学精神、加强制度建设、树立优良校风、构建课内外联动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高品位的文化校园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理工科大学文化教育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进一步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国民精神中的重要性。文化自信的培养,应从幼儿文化启蒙阶段做起。以中华文字之源甲骨文为载体,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作为培养幼儿文化自信的载体,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践,构建幼儿趣味甲骨文课程。甲骨文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构建和实施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递进开展,结合学前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应该体现出活动、直观、趣味、渗透、全面、系统等特点,突出"好玩"之趣味性,在玩中激发幼儿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进而探索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融合之道。  相似文献   

15.
构建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始于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也因理工科院校后续文化素质类课程设置的不舍理,理工科大学生入学前后的人文素质欠缺问题呈累积性的延续状况。必须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的理论原则及综合性原则,构建新的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科学地配置学科课程体系(必选)与活动课程体系两大板块,再通过高文化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提高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理工科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进行人文精神建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应当改革旧的教育模式 ,抛弃学院意识 ,建立大学意识。将文化素质教育视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大力发展学生社团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人文校园 ,将学校建成大学生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化遗产反映出来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激励民族创造热情有着非凡的意义。其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根源性、丰富性、终极性、普世性、人文性、活态性、核心性、一体性、散播性、传承性等。对这些特征的总结,有助于人们准确把握中原文化遗产的真实价值及其在建构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文化与现代法的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的精神是整个法律形态及其制度体系的内在灵魂和运思神经,而法的精神是建立在相应的文化形态和模式基础之上的。现代文化形态的核心是个人和理性及其结合。文章围绕此核心,系统地分析了现代文化与法的神圣精神、个人利益正当观念、权利观念和怀疑精神等现代法精神诸维度的内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引进校园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作用,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校园推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特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 ,土家族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山地文化 ,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其山地经济生活促成了土家族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形象的思维方式、乐于助人的美德、乐观浪漫的性格。由于土家族处于中国的腹心地带 ,历来就是各种文化的交汇点 ,加上族群的流动 ,中央王朝强制性的文化渗透 ,使土家族文化呈多元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