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刑事辩护制度是衡量一国刑事法制进程与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而我国目前实践中的"刑事辩护难"已人所共知.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存在较大的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成为一块事实上的"洼地",如法律缺乏对侦查机关履行告知义务的规定,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犯罪嫌疑人受到重重阻碍.其次,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专门保护者--律师在行使辩护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律师的调查取证权一直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律师的阅卷权无法有效地实现,而与其权利受到很大制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律师在刑事辩护活动中法律责任过重,甚至存在人身安全风险,针对这些问题,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已迫在眉睫.应尽快修改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消除其与新修改的律师法之间的冲突,更好的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8,(2):47-53
律师辩护对于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障,以及程序正当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律师辩护无效削弱了我国律师辩护制度的作用。通过对H省S市部分法院已决一审案件为研究样本,考察形式层面和实质层面的律师辩护无效;并进一步探析律师辩护无效的原因:职权主义思维主导下,其偏好的价值观念、不确定的规则带来的解释困境、刚性程序规则的柔性异化及相关评议、裁判规则的漏洞,导致了辩护的柔弱与无效。为此,裁判者应更新观念,转变思维,以类型化的思维构建案例指导制度,以实现庭审实质化为归宿,改进裁判程序性规则,强化裁判形成过程与结果控制,为律师有效辩护提供现实的程序保障,使公平、正义价值和纸面上的法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3.
源于美国的有效辩护理念和无效辩护制度已获得跨域性的发展,无效辩护制度是对有效辩护原则的底限维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促成了庭审阶段律师辩护的全覆盖,律师帮助或辩护的效果问题便随之而生。将有效辩护原则和无效辩护制度引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能对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量刑协商等关键环节起到支撑作用。有效辩护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在值班律师辩护职能、无效辩护证明责任以及律师制度的配套等具体机制层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和特别重大贿赂三类犯罪可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但其内容制定较为原则。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适用对象上要准确厘定法定三类特殊犯罪;在适用条件上要严格把握所执行有碍侦查;在适用地点上要区分开住所和居所,亦要同羁押场所和专门办案场所区分开;在通知家属问题上要明确规定制约公安机关实施不通知家属行为的监督机制;在刑期折抵问题上要考虑刑期折抵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折抵比例的合理性,同时要处理好同案不同处理的特殊情形。此外,要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变更与解除方面完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5.
对于"大众文化",西方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批判者认为其是"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是肤浅文化的同义语,是美国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入侵,是民间文化的灾难.辩护者则认为,对大众文化的这些非难关系到一系列价值标准的判定,大众文化和趣味标准不应由意识形态的制造者来决定,大众文化与其说是将艺术降格为商品世界的符号的再生产,不如说它是一个转折点,即终结了旧的文化形式,并将符号和消费引入自身地位的界定之中.所以,传统的批判理论指责大众文化被框定在极度的消费主义之中,风格千篇一律的刻板单调和平庸陈腐,是无的放矢.大众文化或许同样可以对高雅文化说,它事实上什么也不缺.大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下层文化.大众用两种基本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下层性:一是逃避;二是对抗.两者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都包含着快乐和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逃避中快乐多于意义,在对抗中则意义比快乐更为重要.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全球文化一体化和单一化的趋势,对人生深度、意义深度的消解,对艺术的神圣性、超越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6.
契约论式辩护是洛克从政治合法性角度为宗教宽容提供的一种规范性意义上的重要论证:国家在宗教事务方面是否应当宽容、什么可以宽容、什么不可宽容,最终都取决于国家契约的本质和使命.这种论证体现了洛克试图超越宗派主义、探索一种公平宽容观的努力,不仅能够应对西方学界有关洛克的宗教宽容观缺乏道德考虑和普遍适用性等批评,而且对于当今的多元化时代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律师辩护制度与刑事诉讼结构的天然紧密联系出发,论证了中国律师辩护制度的实然状态受现行刑事诉讼结构控辩不平等、审判不中立以及“审判”前置、侦查定调等问题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完善我国律师辩护制度的关键在于要首先矫正现行刑事诉讼结构中控辩失衡的状态,确保控辩双方平等的诉讼地位,赋予辩护方与控诉方对等的诉讼权利,并对具体举措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9.
10.
刑事预审是庭前审查准备程序中的重要活动,主要是对案件是否符合起诉条件进行司法审查。完备的预审制度有利于保障庭审的高效进行,也有利于被控告一方对是否起诉的审查行使参与权。预审权既不是侦查权,也不是检察监督权,它本质上是司法审判权。预审应从侦查和审判阶段分离出来,独立地作为两者的中间程序。考察国外并结合我国的司法现状,在构建我国刑事预审制度中,预审的起诉决定对预审法官来说是一种相对决定权,检察官对决定有异议的可报上级检察机关审议,最终由上级检察院决定是否起诉。 相似文献
11.
正当防卫是刑法规定的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了鼓励广大群众见义勇为,积极同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作斗争,为了更有效地惩罚犯罪,保护人民,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关于无过当之防卫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Public defenders are increasingly welcoming social workers into their practice, but there is littl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social work services in this context. This study used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ocial work services on public defense clients in terms of the number and severity of criminal charges when statistically controlling for pre-existing criminal history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ocial work and non-social work clients were similar in terms of demographics and that cl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incurred misdemeanor charges, but clients in the social work group experienced more, suggesting greater life disruption. When comparing clients who did and did not receive social work servic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umber of misdemeanor charges incurred during a two-year time period was lower for clients who received social work service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物权法应建立地上权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上权制度作为一项用益物权起源于罗马法 ,后在大陆法系国家得以继承和发展 ,并进而成为大陆法系国家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有效解决了大陆法系资本主义国家土地所有与土地用益之间的矛盾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制定中的物权法使用“地上权”概念和确立地上权制度是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Dana DeHart Steven Lize Mary Ann Priester Bethany A. Bell 《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2017,43(2):169-180
A college of social work developed a partnership with a state commission on indigent defense to examine existing data-collection procedures, potential case outcomes,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implementing holistic defense programs. The holistic defense model responds to the complex challenges of justice-system-involved defendants by providing social services in public defense offices. Using chi-square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of administrative data for a sample of 15,994 public defendants from a single judicial circuit, this research study examined case outcome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a holistic defense program. Results were mixed regarding effectiveness of holistic defense in mitigating the effect of justice involvement for indigent defendants. Implementation of holistic defense wa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case dismissals. However, defendants receiving holistic representation were less likely to be indicted than defendants prior to program implementation. Once indicted, there were no changes in levels of diversions, and more defendants were held on bond, convicted as guilty, and incarcerated. After program implementation, fewer defendants were sentenced to alternatives to incarceration; more defendants were sentenced to time served, avoiding further incarcerative penalty.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e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to determine whether holistic defense practices are producing desired legal and social service outcomes. 相似文献
15.
中国犯罪构成理论在构建之初学习前苏联的模式,认为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而俄罗斯刑法理论已经修正了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认为犯罪的外延大于犯罪构成,犯罪构成中没能容纳的决定刑事责任大小的因素都由犯罪概念加以补充,这一理论进步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但中国刑法理论与前苏联及俄罗斯一样,都把犯罪构成作为刑事责任的根据,笔者认为,犯罪构成之外存在诸多影响刑事责任的成立及其程度的主、客观要素;司法实践证明,仅以犯罪构成来定罪而无视其他主、客观要素的价值 ,将不足以支持量刑.构筑合理的犯罪构成理论乃是中俄两国刑法理论走向成熟与发展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6.
伴随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全面建构,《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势在必行,特别是随着刑事侦查理论的不断完善,被搜查人的人权保障日益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而作为《刑事诉讼法》重要内容之一的刑事搜查证明标准部分的规定却极不完善,相关司法解释对于被搜查人权利实现之救济机制亦存在诸多缺陷。且这些缺陷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草案中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当前应借鉴西方国家刑事搜查证明标准的合理内核,从不断完善我国搜查行为的证明标准、被搜查人权利救济途径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着手,重构我国刑事搜查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立法领域的若干重大现实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立法是刑事法治的基础和起点.刑事法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刑事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与现代化.审视当前我国刑事立法领域,有以下重大现实问题值得特别关注:一是犯罪化与非犯罪化问题:二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三是单位犯罪问题;四是刑罚体系的调整与完善问题;五是社区矫正问题;六是国际公约在刑事法领域的贯彻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事件束”为切入点,遵循“整体生存伦理”的民族志认识论原则,把林权与水权置于当地人的生存智慧与道德表述中,从“他者”的视角全面审视林权与水权的历史实践,揭示林权与水权背后的民间法秩序。 相似文献
19.
卢忠民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1,(0)
在北京商铺的租赁、倒卖过程中,先有铺底,后有铺底权,铺底权依着于铺底而存在。民国以前,铺底与铺底权皆为北京民间商业习惯,并未得到清政府的承认;民国后才逐渐被政府承认为一种权利,但一直亦未被列入民法典。本文主要就铺底与铺底权的概念、分类、铺底用钱占商铺总投资的比例、积极作用及负面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商业承租人长期经营所形成之客户资源群的维护及商家经营稳定性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1年3月10日开始实施的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为依托,基于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与在具体案件中增加法理原则的可操作性,而探讨了我国人格权司法保护的成功与不足,以期立法顺圆法理,司法定纷止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