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的浪漫主义有继承(如浪漫主义精神),有发展(如某些浪漫主义手法),也有扬弃(如“夸诞”),从而形成了自己一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色。而这种“同”和“异”又自有其社会原因、思想原因和文学意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观念在时代的分裂与融合中得以调整与拓展,其文学对话与交流,既在传统的诗骚精神影响下开展,又在取长补短的交流中进行,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学强大的新陈代谢功能与包容万物的气度。庾信、王褒、温子升等人在南北文学对话及其文论观念构建中功绩卓越。庾信的文论,以自己的身世之感激活了儒学中的人文精神,对中国古代"诗可以怨"与"发愤著书"的文论精神进行拓展。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对话与交流奠定了大唐帝国恢宏博大、多元并存的文学基础,沾溉后世。 相似文献
3.
作为北魏及东魏西魏的皇室成员及北朝最大的家族之一,元氏家族的文学活动是北朝文学研究的重要部分。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可以统计分析元氏家族的文士数量、传承情况及具体的文学与学术活动等。元氏文士现可知有九十余人,大部分出于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后。元氏文士多名士化,在文学、学术上较多具有南朝文化特点,由此可深入全面理解孝文帝汉化改革,亦证汉化改革在文化上较多受到魏晋河南新学及其流风南朝文化的影响。对元氏家族文学学术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北魏的汉化改革及其兴盛与衰败的历程、鲜卑文士的汉化进程等,亦为北朝文学学术的全面研究提供研究视角和材料。 相似文献
4.
在礼教弥漫的中国古代社会里,复仇、复仇意识与法及法制观念呈现出极为微妙的关系。上述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表现最为突出。此时文学又刚刚独立而进入本质意义的层面,复仇文学遂在法与礼的纠葛中折映出许多瑰怪迷离的色彩,给予后世的文学题材及其表现形式以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经学史家皮锡瑞言:“经学盛于汉,汉亡而衰”。这也是历代学者的传统观点,认为儒学经过了汉代的鼎盛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随着社会的动乱而逐渐衰败。他们认为,在思想界,先是魏晋玄学大盛,随之是南北朝佛学泛滥,儒学在这一历史时期已处于衰竭状态和从属地位。而事实并非如此,从政治方面看,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也无法放弃以儒治国的根本方策。从学术思想方面看,这一时代的儒学,虽然没出现成一家之言的儒学大师,但儒学在与佛、道的斗争、融合中,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并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在整个儒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从几个角度对北朝儒学作粗浅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正> 张可礼教授,山东荣成人,1935年生,196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同年考取著名文学史专家陆侃如先生的研究生,1965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文系副主任、主任等职务。现任中文系教授、全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全国《文选》研究会理事、全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传统史学把魏晋南北朝看作是中国历史上的中衰阶段。这种观点,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以所谓“五胡”为外敌,强调他们对黄河流域的破坏,忽视他们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贡献;二是认为魏晋南北朝长时期的分裂和连绵不断的战争阻滞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从总体上说,对这三百几十年的巨大进步估计不足。现代史学的进步,未能排除这样那样的斗争形势对视野的限制,致使真正的“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蒙受很大的蔽锢。抗日战争前后的有些史学论著,称十六国和北魏为“僭伪诸国”,其意似在借以激发对帝国主义的同仇敌忾,反对民族压迫,但这并不正确。解放以来新出版的通 相似文献
8.
宋玉的文学成就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辞赋,因历史条件和作者原因而不可能有超越屈骚的文学成就,但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创造,首先是情景交融的境界,其次是赋形体物上的细微浏亮,再次是语言上的华美艳丽和韵散结合。宋玉的文学地位主要体现在文学的自觉,赋的文学样式和艺术表现方式上。 相似文献
9.
河北是北朝高门士族最集中的地区。河北士族既是北朝汉族官员的主体,也是北朝文学创作的主力,他们的创作活动奠定了北朝文学的基础,也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北朝文学发展的方向,对北朝文学的进步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论魏晋南北朝经学与文学之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昔南北朝时期,文学与儒家经学之间不仅仅是对抗,二者还有互动.这种互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学在批评和创作领域从范畴、理论、题材、表现手法、句式风格以及审美标准等对经学进行借鉴与转换;二是随文学思想的发展,人们对经典又进行着文学的审视与解构.这种互动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的广泛深入传播与文学的巨大发展,以及经学家与文学家身份的合一.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人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文学本身具有不依附他者的价值,并对这一价值给以肯定。这标志着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标志着文学取得了独立的地位。然而独立后的文学并没有在东晋被谁真的认为过“驾乎道德之上”,更没有在南朝取得过“高于一切说”的地位。纵观历史,这不仅东晋南朝为然,而且其后的唐、宋、元、明、清等各时代也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3.
<正>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在此期间,皇朝更迭频繁,割据政权林立,战乱频仍,经济文化遭到严重摧残。但它又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处处呈现出汉唐两大盛世间过渡时期的风貌,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涨作了充分的准备。现仅就经济区域、阶级关系、民族关系三个方面略陈己见。隋唐经济文化的高涨,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两汉,影响也大于两汉。之所以如此,与他们凭籍的经济区域密切相关。两汉所凭籍的经济区域,主要是中原、关中和益州。东汉中后期,虽然出现向四周扩大的趋向,但广阔的长江中下游 相似文献
14.
尚学锋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5)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重要的文学接受类型有三种:娱乐式、赏评式和文学教育式。娱情悦性式的文学接受反映了这一时期重娱乐、重性倩的文学思潮,它由建安时期的崇尚自我表现发展为南朝时期的追求感官刺激;清赏品评式的文学接受由品鉴人物和山水的风气发展而来,它注重揭示作品的审美特征,有力地促进了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文学教育式的文学接受是当时重文风气的产物,它注重培养文学修养、指导创作,直接影响了当时的创作风气。 相似文献
15.
16.
高等学校的法律性质与地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学校的法律性质与地位是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它关涉到高等学校与政府、教师、学生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是分析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法律纠纷和重新审视高等学校自主权的前提。本文对中外高等学校在不同制度下的法律性质与地位作了对比,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在现行法律体系下的多重性质与地位,并对如何完善我国高等学校的法律性质与地位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把文学说成是一种刻划和塑造,这不无道理。用于雕塑艺术的这两个词汇,恰当地表述了文学审美的某种性质。文学要显示稳定的东西。例如景物和场景,这是相对静止和稳定的对象。即使人物性格,也是相对稳定的对象。尽管人物是有生命的活体,但当我们把握或构造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时,我们是在理解一种相对稳定的东西。贾宝玉是一个怎样的性格,这是稳定的东西。然而另一方面,人们把文学作为时间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我国魏晋南北朝山水美学的历史地位,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山水美学意识的觉醒起重要作用,并因其先于西方山水美学意识的产生而在世界美学史上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但总的趋势依然是从涓涓细流走向蔚为大观。从总体研究风貌、魏晋诗文研究、南北朝诗文研究、乐府诗研究等若干方面对 2 0世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状况作一宏观鸟瞰 ,考察其源流 ,梳理其过程 ,凸现其特色 ,可以为新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