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7年母亲病危时,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母亲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绝不会让他一个人待在精神病院里……"当天午夜,母亲走了。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让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哥哥一见我,  相似文献   

2.
1982年,父亲边方木转业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家银行任副主任.同时我也来到了人间。求子心切的父亲并没有因为我是个女孩子而埋怨和冷落母亲,相反他比以前更加殷勤地照顾瘦弱的母亲。父亲很爱母亲江燕华,母亲嫁给父亲时是冲破重重家庭阻力才与父亲结合在一起的。当时父亲的部队驻地很偏远,外公外婆不愿意让自己的独女远赴外地随军,但一直梦想绿色军营的母亲还是坚决地嫁给了父亲。一年后,父亲复员返回到家乡张  相似文献   

3.
女人故事会     
母亲怀上我不容易,她是35岁时才怀上我的。父亲后来告诉我,说母亲生下我3天就离开了"月床"下地干活,受了风寒,从此落下了头疼病,一直到她去世都没能断根。坐月子的母亲找一块头巾扎紧在额头上,两边太阳穴再贴两块太阳膏药,像所有农家妇女一样屋里屋外忙个不停。母亲一字不识,她对每一个识字的小学生都  相似文献   

4.
未来的学校     
《华夏少年》2007,(9):59-60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20年过去了。中国的科技发达了起来,学校也焕然一新。 这天我来到了我的母校,映入眼帘的是两幢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大楼,一幢是教室,一幢是老师的办公室。“咦,学校怎么没有操场呀?”我心里很纳闷。这时迎面走来一位机器人,把我吓了一大跳。机器人说:“我是负责带领你参观的。”哦,原来是这样,我把心中的疑问告诉了它,机器人告诉我,学校安装的是地下操场。  相似文献   

5.
一很小很小的时候,也许是在我真正懂事前,我就有了一个"要上大学"的梦想。我记得母亲总是用一种非常自豪和喜悦的口吻说道:"我家小平,将来是要上大学的……"写下这几个字,我脑海里立即显现出这么一个场景:年轻美丽的母亲,一边在家里忙前忙后,一边喜气洋洋、十分自豪地说出这句话。好像那个还垫着尿布的我,已经接到了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6.
正每一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味道,这种味道,通常是母亲的味道。我母亲擅长做辣萝卜腌菜,她做的辣萝卜一点也不咸,可以边看电视边当作开胃小零食,咬在嘴里咯吱咯吱地响,饶有情趣。我在外面读书工作多年,母亲一天天衰老,某一天,她对姐姐说":我教你怎么腌辣萝卜。"如今母亲去世多年,每年冬天,姐姐都会腌一些辣萝卜,塞满一只大罐头瓶,寄给我。夜晚赶稿困倦的时候,我会泡一杯绿茶,拿小碟装几根萝卜条,写几段文字,吃一小条萝卜,绿皮萝卜被辣椒染得通红。  相似文献   

7.
感恩瓷盘     
二十年前我十几岁时,母亲在睡梦中去世了。我搬进了一间窄小的公寓,每天打3份零工才够勉强度日,有时甚至还要卖掉首饰付房租。一天晚上我疲倦地回到家,煮了面条在旧餐桌边坐下,拿起叉子——再累也得吃东西啊。突然我停住了,想起母亲一直要我在饭前说感恩的话。该感谢什么  相似文献   

8.
陪父亲下棋     
“再来一盘,你怎么输给老爸了?”父亲高兴地主动摆棋。“老爹进步了呗!”我边整理棋盘边向母亲挤挤眼。、“老家伙身体恢复的好,脑子也灵活了,快赶上年轻人了。”母亲会心地笑了。“继续‘开战’,一会儿我慰劳冠军。”她进了厨房。  相似文献   

9.
犹如隋景云     
周德东 《现代交际》2008,(10):47-47
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他经常一个人坐在小镇的土路边,对着天空发呆。2002年,母亲病了。她日日夜夜赌,熬尽了最后一滴油。从放纵的角度说,我和母亲的性格更接近,她像一株向日葵,低头嗑着自己身上的瓜子,打发这寂寞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一场怪病夺去了我的双眼.在那个连吃饭都很困难的年代,已有八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再养个累赘.一天,她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扔下走了.我疯了似地大哭,摸索着抓住任何一个能抓住的人,然后趴到地上摸他的鞋,我知道母亲穿的是一双家做的条绒布底鞋.条绒鞋,是我寻找母亲的唯一依据.我边哭边摸,边摸边哭,我想只要找不到母亲,我大概会一直哭下去,直到哭死累死.没等到我哭死累死,母亲便从隐藏的地方跑了出来,她一句话没说,抱起我就走.整个回家的路上她都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日历     
王群 《女性天地》2005,(6):29-29
母亲节那天,我带着妻子、女儿回乡下看望母亲。回到乡下,已是午饭时分。还没跨进院门,母亲已听到了动静,急忙从厨屋跑了出来,一边拍打沾在衣襟上的草屑,一边埋怨说,怎么也不先打个电话回来?我想逗逗母亲,便说,打了呀,它没捎信给你啊,母亲满脸疑惑,追着问,没呀,给谁捎  相似文献   

12.
犹如隋景云     
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他经常一个人坐在小镇的土路边,对着天空发呆。2002年,母亲病了。她日日夜夜赌,熬尽了最后一滴油。从放纵的角度说,我和母亲的性格更接近,她像一株向日葵,低头嗑着自己身上的瓜子,打发这寂寞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伤痛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冬夜是怎样的让人寒心彻骨. 1987年的除夕前夜,母亲和我们兄弟俩围着炉火在等父亲回来.父亲那时有些经济头脑,从两年前就一直在外跑生意.敲门声响起,却是常和父亲一起跑生意的隔壁四伯.四伯把母亲拉到屋外,嘀咕一阵后,母亲一脸惨白地回到屋内,泪水从她的眼角不住地往下流.原来父亲在外面有了女人,那女人是个寡妇,拖着一个孩子,父亲和她已经有一年多的来往了.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秘密     
母亲心中到底藏了多少秘密,还能再藏多少秘密呢?有一天,母亲打电话让我送两千块钱过去,说是有急用。当我把钱风风火火地送去时,母亲才说出真相。原来,大姐曾向小妹借了两万块钱,由于那时大姐家里经济紧张,大都是两千两千地还小妹的,次数多了,两人记乱了,一个说还完了,一个说还有两千块没有还。虽然她们没吵没闹,但一旁的母亲听了心里疙疙瘩  相似文献   

15.
余光中是一位谦谦长者,更是一个心灵依然年轻的诗人。南京大学是他的母校。为母校的百年华诞,他专门写了7000字的美文祝贺,校庆时他携夫人从台湾赶来,把母校当成了这次探亲的家。采访他时,余光中激动地说:“我在南京出生,从1928年到1937年一直住在南京,在这里我读了小学、中学、大学。可以说南京是我生命的起点,是一切回忆的源头。”诗人多情,是因为生活有诗。且不说余光中事业辉煌,只要问问他的家庭生活,就可以感受到他追求的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是怎样一种心灵自由。关于婚姻,余光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家是讲…  相似文献   

16.
最糟的爱     
“一个多月没回来了吧?”母亲一边嗔怪我,一边挑块儿肉最多的排骨夹了过来. “这是备用筷子.”她还不忘补充一句. 本来吃得津津有味,却被她最后这一句弄得我心里酸酸的.我想起来了,一定是上次的那句话,让她心有余悸. 也是在饭桌上,也是做了我最爱吃的椒盐排骨,母亲的筷子像一辆运输车,把盘子里的排骨一块一块地朝我碗里运过来.  相似文献   

17.
吃完晚饭,出去买零食。刚到超市门口,看到有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母亲也出来散步了。我拉她一起进去,选好了自己的零食,我转身问:“您吃点儿什么?”母亲连连摆手:“我什么也不吃!”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哲学     
中午,一位作家打电话约我下午5时到他下榻的宾馆见面,并告诉了房号。我将房号写在写字台供留言用的纸上。上班时忘了带,临到宾馆,怎么也想不起来,无奈,只好打电话到家里问。接电话的是母亲,家里只有她一人。我要她将写字台上写的房号告诉我。她说她不认识,只认得数字中间是一个圆。原来,房号是"307"。这便是我母亲,一字不识的母亲。母亲其实是很聪明的,她未上一天学,居然认识布票、粮票、人民币,认识花牌上的"孔、乙、己"、"化、三、千"。若论算,往往笔算、珠算胜不过她的心算。据说,小时候,外公请私塾先生教舅舅学珠算,舅舅未学会,在屋外薅草的母亲早已将  相似文献   

19.
1992年,我毕业分到恩施巴东县一所小学任教。1994年10月,我不顾父母的劝阻,辞职到珠海一家制衣公司当了一名车工。一个月下来,当我领到1500元薪水时,所有的疲惫酸痛马上烟消云散,这可是我原来工资的10倍啊!我到邮局给家里寄了600元,并打电话给母亲报了平安。母亲依然担心:“你这样打工,婚事怎么办?”我说“您老放心,这边优秀的男孩多的是!”  相似文献   

20.
之外 《现代交际》2006,(3):30-30
感觉是刚刚离开母校.可是已经整一年了。这么久一个人在外地,时常在梦中想起以前的兄弟,开玩笑,斗嘴,做作业…… 大学毕业了,联系渐少,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和我一样。会时常牵挂着兄弟们。去年夏天暑假走了一遭母校,看到学弟和他的年轻的同学嬉戏,就觉得很羡慕。于是现在想说说我们的故事,未经过他们的许可,不知是不是一种罪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