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要件,是法治的内在构成要素之一。信仰是法律的精神意蕴,法律是信仰的理性形式。因此信仰法律是是实现法治的关键之一。而法律信仰目前在中国面临着特殊的遭遇和困境这是急需我们反思的。  相似文献   

2.
庞萌苗 《决策探索》2010,(12):61-62
受到信仰,是法律的生命,法律信仰又是法治的生命。要理解法律信仰在我国的作用,就应首先弄清楚法律信仰在我国的真正含义。而理论界关于信仰论和批判论这两大阵营的根本分歧,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对法律信仰的含义的理解上。  相似文献   

3.
基层领导作为我国干部中的重要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推动者,因而必须培养自身的法律信仰意识。针对基层法律工具主义没有纠正,法治文化缺失,权力本位思想没有消除,法治教育不到位等因素,培育基层领导的法律信仰意识,应从提升法治意识、打破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借助宣誓仪式、强化制度体制创新入手。  相似文献   

4.
布穷 《决策与信息》2013,(11):75-75
法律信仰是实现真正法治社会的精神奈件,是现代法律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法律信仰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养成教育对青少年法律信仰的培养具有特殊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从社会有机体的视角看,除了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净化政治生态至少还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环节。夯实法治信仰。夯实法治信仰,就是将法治理念浸润于心、见诸行动,将法治思维作为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法律作为处理问题的基本工具,而不是靠"闹"和"访"来  相似文献   

6.
社会不会自动接受法治,特别是当法治与人们的传统观念和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自然会选择已经习惯了的人治,故而法治之路依然漫长。虽然法治信仰的形成过程异常艰难,但不是没有希望。一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政府官员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社会。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法治价值观,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方  相似文献   

8.
<正>法治文化的形成需要多重力量组合发力。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克服人治思想,增强法治观念,习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够带动全社会崇尚法治,形成法治文化。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立法机关科学立法,这些都是影响法治文化的重要因素。媒体要理性传播。媒体是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信仰的关键一环。媒体的理性和规则意识、自律和责任担当,对整个社会形成法治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培养法治思维能力是领导工作转型的迫切需要,它应以渊博的法律知识为基础,然后形成法律精神,再在实践中养成用法律精神来思考的习惯,再进化为对法律的信仰,最后上升为一种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一、知而后觉,用学习培育法律精神渊博的法律知识是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0.
<正>法治,是现代文明的突出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新目标,充分展示了新的法治理念、法治价值和法治方略,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关键在于深刻把握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真诚信仰法治,坚守法律底线,促进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哲  相似文献   

11.
正比起"维护利益的武器""社会行为的规范",法治更是一种社会的价值与信仰。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一个历史契机,它必将使我们的法治更有力量。举世瞩目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幕了。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重大问题,会内会外关于法治的讨论不绝于耳。其中,有这样一个焦点问题:法治的力量究竟有多强?不妨看看媒体最近报道的一组数据:"醉驾入刑"实施前的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宗教》一书是美国学者伯尔曼教授的著作.这本书不仅讨论了法律与宗教的复杂关系,而且在分析了法律与信仰之间的联系.本文试图从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一书入手,指出其所倡导的法律的信仰问题在我国当今推进法治的进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而从理论上对法律如何信仰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公正司法是生命线,法治建设的成效如何则要看全民守法的情况如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同时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公正司法是生命线,法治建设的成效如何则要看全民守法的情况如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同时强调,“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守法意识、法治精神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政治过程离不开文件,行政过程同样离不开文件,文件既是决策结果的载体,也是所有法定机构和组织履行职能,实施管理的工具。完善文件制度,充分发挥其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的功能,需要解决思想层面、管理层面、操作层面、保障层面的问题,以法治信仰建设现代行政文化。文件必须担负起依法行政重要工具的使命,为建设法治中国发辉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1.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以深刻的思考和鲜活的案例论述了全民守法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全民守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守,仍然不能实现法治。"大力推进全民守法,努力让守法成为全民自觉意识和真诚信仰,对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请你谈谈如何实现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17.
正庭审是人民法院公正司法的核心程序载体,集中体现法官的审判业务能力、司法功底以及做群众工作的综合素养。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已成常态,势必对法官庭审驾驭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何使每一次庭审程序都成为展现法院司法形象以及法官司法能力的有效平台,成为向社会宣传法治的权威媒介,成为培育公民法治信仰的有效载体,这是全国法院和法官都应该深入思考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如何培养具有法律信仰的公民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中国人民在传统的人治社会生存数千年,法律权威一直服从于行政权力,因此当下的中国公民如何能感受到法治社会的优越之处,就需要政府和公民的共同努力。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其中法律素质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重点分析高校中的法律教育,主要提出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9.
社论社评     
作为法律事实的判断者和利益裁量者,法官无疑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牵扯与压力。这是当代法律人无可逃避的重负,更提醒着司法人员,公堂内外,能不慎乎?2013年8月7日《法官形象关涉“法治信仰”》人民时评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20.
梁敬国 《经营管理者》2011,(3X):314-314
宪政是一种使政治运转法律化的理念或状态,它要求政府全体成员都要按宪法的规定办事。本文对中国宪政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指出中国宪政要实现重大突破,就必须在民主、法治、人权方面进行改进。当每个公民形成一种宪法信仰的时候,中国的宪政之路也许将不会太久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