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始终贯穿着“人民性”这一本质属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传承了伟大建党精神人民性内涵的基本立场和思想方法,将群众路线确立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成为延安精神的重要标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把握好新时代背景下人民性新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2.
陈珂 《南都学坛》2023,(6):84-92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的凝练总结,是百年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之匙,蕴涵深刻的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从理论内涵来看,集中体现了其逻辑起点、笃行动力、风骨品格与目标追求。从历史进程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如一根红线,以自身的发轫、形成、发展与传承,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与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说,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壮阔的历史图景,是立党、兴党与强党的精神之源,亦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之下,要持续深入思考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的时代价值,探寻精神动能转化为实践效能的现实路径。深化系统研究,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自觉;推进思想教育,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注重文化熏陶,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自觉;抓好实践落实,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立党之本、兴党之魂、强党之基。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过程中蕴含着历史生成、文化孕育、实践锤炼和价值塑造四重维度。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养成并长期坚持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是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精神“红线”。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和精神成果,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会通融合及精神价值的高度表征。伟大建党精神贯彻在党的长期奋斗历程中,推动了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了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深沉、澎湃、持久的精神力量。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点和原点,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精神血脉的赓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不忘初心、践行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奏响了时代发展最强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党、全社会不懈奋斗的精神源泉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初心使命践行中孕育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凝练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基因密码。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念情怀,践行初心、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以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红色情怀。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涵养的三大情怀,对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携手奋进新阶段、开启新征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伟大建党精神,是基于当前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庆祝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进期"、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推进期"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动期"而提出来的.伟大建党精神从四个维度深刻地解答了中国共产党"因何而立""向何处去""如何行动""为谁出发"的问题,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呈现为一个逻辑严谨、内在贯通的有机整体.伟大建党精神立基于党的思想理论之中,凝结于党的历史发展之中,形成于党的实践进程之中.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当以理论建设为根本,以党史资源为依托,以奋斗实践为指向,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说服力、亲和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共产党系列精神的根与魂,伟大建党精神孕育、生成于伟大建党实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提供丰厚滋养。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当前宣传思想战线的重大政治任务。为此,要从优化人才队伍、丰富方法手段、重视话语创新、拓展平台载体、筑牢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确保伟大建党精神理论传播有序有效推进,为新时代民族复兴伟业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7.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精神体系。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应当坚持以深邃的理论思考、宽广的历史视野以及对现实的深刻把握来理性认识其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和实践维度。从理论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先进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共同作用的结晶。从历史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三个起来”历史进程的产物。从实践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应当指引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伟大”。科学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维度,有助于我们明确这一精神“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进而推动这一精神的赓续传承。  相似文献   

8.
"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篇,立时代之潮头,发历史之先声.回首百年路,"红船精神"蕴涵深刻的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集中表达,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投身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生动实践的精神源泉.放眼新时代,"红船精神"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支撑,成为激励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奋进明灯,成为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站在建党百年历史起点,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将其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新征程中,首创开拓,肩负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时代重任;知行合一、满怀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奋斗豪情;赤诚奉献,凝聚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奋进力量,以奋斗姿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建设中勇立新功.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大历史观为指导,深刻把握新时代的多维历史坐标及其多元价值,对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从政党维度而言,在新时代的革命性锻造中,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有力;从人民维度而言,在新时代的伟大奋斗中,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从民族维度而言,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世界维度而言,在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中国方案的世界普遍性价值与意义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这一重要概念,为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建党精神观照党的理论探索史,从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建党精神理解党的社会革命史,从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建党精神解读党的奋勇拼搏史,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阐释党的自身建设史,可以对建党精神和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有深刻的认识。新时代,需要继承和发扬建党精神,推动中国共产党在未来的奋斗征程中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的新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周秦抑或汉唐,绝对没有哪一个王朝能比得上像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后所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在短短的50年岁月中,不但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还对全世界的繁荣与进步有重大建树。及时、科学地总结中华民族这段最辉煌的历史,无疑会极大地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胜利,亦将有力地促进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事业“东山再起”,走向新的复兴。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其姊妹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新的角度作了新的考察。两大历史决议实为中国共产党60年伟大历史的伟大总结,堪称总结历史经验的楷模。这主要体现于它们能正确地对待党、对待旗帜、对待领袖、对待人民、对待成绩、对待错误、对待过去、对待将来。  相似文献   

12.
《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通过对大爱精神和大学文化建设的研究,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关于大爱精神的理论创新,鲜明地折射出大爱精神在引领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根本上为大爱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面对世界,米莱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他看见了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天空和太阳,看见了天空和太阳 下那无边无际的大地,看见了关空和大地间坚韧地生活着的人们,他坚定地向着他看见的那个方向走去,他的画作充满 了大地的重量,充满了太阳的光,让看他作品的眼睛充满了季节的沉重和苍凉。  相似文献   

14.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在三大历史时期总结出必须长期坚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三大理论成果,为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缺一不可的三大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5.
弘扬大爱精神 建设大爱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通过对大爱精神和大学文化建设的研究,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关于大爱精神的理论创新,鲜明地折射出大爱精神在引领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根本上为大爱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大学》本义,采用文献解读的路径,认为《大学》是对儒家礼制文明进行总结的一篇文章,其中心在于讨论以礼治国的思想,同时对儒学的根本问题有所涉及,在孟荀政治思想的基础上,最早对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做了明确的表述。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目标。它涵盖着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大目标;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传统哲学经典文献的礼记《大学》篇以其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的精炼阐发树立了中国传统实践哲学的一个思想丰碑,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范。《大学》阐发的“大学之道”固然会存在某些历史的局限性,但其独特的思想品格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即使与西方现代实践哲学相比也仍然显示出独特的精神魅力,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指导当代人走出自我异化信仰困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跃进中,党取得在政治体系的绝对地位,中共政治由此在大跃进中发生三大变化。以组织、思想为取向的官僚政治的形成,使得政工干部习惯和擅长的群众动员成为中共的主要行为手段,为在文化领域革命中引入群众动员打开了缺口;之后群众动员在经济领域遭到失败,但充斥于大跃进中的乐观主义和盲目自信使得中共政治的重心转向经济领域之外,在文化领域发动革命成为可能选择。并由于大跃进的失误,党内分歧激化并公开化,而解决分歧的方式也由“文明准则”变为严厉的政治斗争,使得打击党内的“走资派”渐渐提上日程,中国政治日益偏离正常轨道。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诸多特征和内容都可在大跃进中窥见端倪。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学生正在教室朗朗读书,工人正在岗位争分夺秒,农民正在田野辛勤耕耘,一场空前的灾难不期而至.房倒屋毁,桥断路绝,许多人刹那间生命停止了延续,伤者更是不计其数……草木皆悲,天地共愁,举国同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