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特殊属性 ,即两重性。从生产关系角度看 ,非公有制经济有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悖的属性 ;从生产力角度看 ,则有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统一的属性。科学理解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两重性 ,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出社会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二大”将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载入我国的史册。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在全面开创新局面的各项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推向前进。为此,党实事求是地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方针。”为了加速四化建设的进程,落实党中央的战略目标,下边分四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它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第一的观点;“发展”体现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原理;“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原理;“统筹兼顾”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是商品经济不发达,国内市场不发达,商业也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 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生产和流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只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其意义在于引领社会思潮和社会风尚,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建设和民族的精神世界打造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历史积淀,从精神文明建设到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加强社会政治认同、树立社会道德规范、增添社会发展动力等方面的功能,是聚合人心、团结人民、凝集力量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同时又具有道德建设的属性。意识形态建设与道德建设既相统一,又有不同的规律;既相联系,又不能等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应准确理解和把握它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经济”则属经济制度,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而社会主义社会则既有公有制又有非公有制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不能用前者理解后者,也不能用后者理解前者;同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还有商品生产也并非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就有不同的社会属性。所有这些,都应当辨析清楚,才不致思想和理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出版业任何重大和基本问题的思考都离不开出版的两重性问题。出版两重性的主要内容是:图书既是一种物质产品,更是一种精神产品,出版既要遵循物质产品生产规律,又要遵循精神产品生产规律。我们要区分精神产品和知识产品这两个概念,精神产品只是知识产品的一部分,出版物是一种知识产品而不仅仅是精神产品,精神产品具有两重性,而一般的知识产品不具备两重性,因此两重性是出版的重要属性但不是普遍属性。正确认识出版的两重性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我国的出版方针:出版既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用历史的、具体的观点阐述晚清思想家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的反侵略思想内容,并用阶级的观点分析魏源反侵略思想中与时代、阶级相对应所体现出的进步性,以及在封建统治社会背景条件下,其作为封建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特定阶级属性,使其反侵略思想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对问题根本认识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主义经济法体系与之相配套。而曾被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称为“自由企业的大宪章”或“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却在我国经济法体系中一直缺位。反垄断立法搁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术界很大一部分学者将反垄断立法与发展规模经济对立起来。本文从产生垄断的经济分析入手,结合我国垄断和规模经济的实际情况,并借鉴美、日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处理反垄断与规模经济关系的成功经验。提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经济立法过程中,不能将规模经济与反垄断立法相对立。发展规模经济完全可以与反垄断及其立法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无论在阶级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因素对民族问题都存在着制约和影响。它们在阶级社会的表现是:阶级斗争是民族自身发展的动力;阶级压迫是民族压迫的实质。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的消除决定了民族关系一般不再具有对抗性;社会阶层的变化会对民族问题的内容和走向产生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的民族问题上反映出来。文章还提出,对“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理解即便在阶级社会,也是应该有条件的、具体的;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民族压迫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对于弱势民族合乎“规则”的支配和剥削,其中蕴涵的阶级压迫关系具有隐匿化和“合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这是国家经济职能发展的新阶段。自有国家以来,国家就具有经济职能。国家作为上层建筑具有政治职能,同时也必然具有经济职能,它们是密切相联系的。过去有种说法,在阶级社会里,国家只有政治职能,或者认为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具有经济职能。看来是不能成立的。作为国家机构对经济活动的最一般的经济职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任何社会经济形态中的国  相似文献   

12.
“新民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思潮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新民说”的产生、内容、价值、实质等层面对其进行了评析。既肯定其历史的价值,又揭示其阶级局限;力图通过对历史的回溯,论释我们以教育为本,科技立国,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历史起点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卡夫丁峡谷思想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根据俄国农村公社的特殊属性,提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这种思想。这种跨越,既要求体现在制度层面上,也要求体现在生产力层面上。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在生产力层面上这种跨越的重要途径,而民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两重性,则是能够实现这种跨越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4.
国家政权具有阶级统治属性和社会管理属性,两者不能分离,前者通过后者才能体现,因而寓于后者之中。在当今社会,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政权已从单纯保卫型、统治型逐步向管理型、服务型转化。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曾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一次重要的讲话中说:“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他的这一论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是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实际提出的,指出了加强法制与四化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的必然联系。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不仅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而且是四化建设和经济  相似文献   

1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应当有高度的民主,完备的法制和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所谓“完备的法制”,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即是“法制现代化”。法制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因此,认识我国现行法制的特点,明确法制现代化的要求,以及怎样实现法制现代化,这是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新民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思潮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新民说”的产生、内容、价值、实质等层面对其进行了评析。既肯定其历史的价值,又揭示其阶级局限;力图通过对历史的回溯,论释我们以教育力本,科技立国,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历史起点和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将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概括为“邓小平经济学不等式”,并用“两重性逻辑”的辩证模式予以解读,如此可以消解传统经济学僵化的两个教条。劳动产权的引入能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奠基,能为马克思对雇佣劳动制度的批判与邓小平经济思想之间建立辩证的联系媒介。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为东部沿海地区实现初步腾飞及进一步迈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并扩大国内有效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调整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 ;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实现民族间的共同富裕 ,保持社会政治稳定 ;促进边防省区的发展 ,增强其综合实力 ,提高国防安全程度 ;从整体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实现 2 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化追求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形成的,但西方社会的矛盾又使近代启蒙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相联系,形成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命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扫除了现代化的政治障碍,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但计划经济又使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不相兼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改革开放启动了现代化,实现了社会主义思维方式转变;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传统理想创新相结合,使之扎根于中国现代化实践中;以人为本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实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