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快速、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在这个机制的创建过程中,如何选择相应的技术创新模式,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的三种基本创新模式出发,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内外部选择评价指标的分类归纳,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型,为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定位与模式: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可以从市场定位与创新模式两个视角考察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技术创新的市场定位就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范围、强度及层次寻找市场、适应市场、创造市场的过程。自主研发、引进模仿、合作研发是技术创新的三种现实路径选择模式。自主研发创新优势明显,但技术开发、市场竞争的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在妥善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的基础上,引进模仿创新可以避开技术首创的高风险,在技术的完善、成本的降低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合作研发模式是技术创新的未来走势,优势在于分散创新风险,合作各方优势互补,培养彼此的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3.
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愈来愈得到大家的认可 ,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通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判、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 ,也阐述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选择。在得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值的基础上 ,对企业进行了分类 ,并按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差异化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医药企业不断实践和积极改进中给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前景。从国内医药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入手,总结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特征及模式,并从已成形的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案例出发,将医药企业按照不同模式进行划分,为不同规模的医药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选择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肯定中小高科技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小高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并据此提出中小高科技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应如何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快速、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在机制的创建过程中,如何选择相应的技术创新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文章探讨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思路,以期为企业选择技术创新模式以及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技术创新战略关系着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概率、效益大小和实施途径。文章从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两方面论述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指出应着眼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具体选择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8.
浅论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由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构成。每种类型的创新战略各有特点 ,不同性质的企业以及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 ,其创新战略选择存在着差异 ,企业应在动态中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作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创新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9.
在技术创新领域,企业和银行均有降低风险和追求短期利润的激励,选择渐进式技术研发项目并以信贷方式融资成为基本模式,成熟的行业领先者在技术投资中较多地采用这种方式。行业的新进入者为了站稳脚跟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偏向选择风险和收益率双高的长期技术项目,股市上的风险资本家能够有效为其融资,拥有新技术或进行突破性技术研发的新办企业较多采用这种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二元农村社会保障模式亟待改革,而模式选择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绩效高低的关键。学界一般以制度安排为依据,将社会保障分为福利国家型模式、社会保险型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国家保险型模式。这四种模式的区别实质在于社会保障主体之间的责任分配。考量这四种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适用性,再分析对农村社会保障模式选择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因素,如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公共产品供给水平、就业、土地保障功能、家庭结构变化以及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等,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宜选择以社会保险型为主,强制储蓄型及国家保险型并存的混合型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不管在直接融资市场还是间接融资市场,都缺乏能满足创新型经济发展需求的科技融资工具.为此,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创新工具,包括多阶段股权投资、可转换债券、担保换期权、风险租赁、创投信托、天使投资、中小企业集合债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知识证券化;大力发展间接融资创新工具,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订单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与保理融资、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大力发展科技保险创新服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高标定位制定了工作程序 ,并以案例说明高标定位分析工具的具体运用。研究表明 ,本文的技术创新能力高标定位分析工具能够应用于企业 ,协助其找到优势能力和劣势能力 ,从而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挥优势能力 ,并通过实施整改措施提高企业的劣势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解决,如技术依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结合世界汽车产业三次技术领导权转移,通过对技术创新与技术演进曲线的关系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应是以中低档汽车技术为发展起点,以此蓄积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同时通过低端突破性创新或新市场突破性创新,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路径。其中的关键路径选择可概括为:在国际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技术、品牌、人才、产品战略的实施,打造适合大众需要的自有品牌车。  相似文献   

14.
基于哲学视野的技术创新理论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理论演进和西方哲学发展两者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彼此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基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脉络,可将从熊彼特首次提出技术创新概念后的技术创新理论的历史演进,划分为线形结构、系统综合和生态进化三个发展阶段。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技术创新的社会形成、价值理性和动态演化是技术创新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全球经济一体化在带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高能耗和高污染等现象,使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装备制造业提高其未来市场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在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明确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功能和目标,从宏、微观的视角出发,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探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效益结构、要素关系、模型构建及运行规律等,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功能的发挥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从科技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提出开始,其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就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重点探讨装备制造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综述,从产学研合作出发并结合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把握国内外装备制造业科技协同创新最新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指出相关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不足分析指明装备制造业科技协同创新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是实现技术进步的两个重要途径,构建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影响的混合有限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990—2004年,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负相关,未表现出预期的正向作用;自主创新投入对江苏省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投入与技术进步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G 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公共产品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公共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概念,可将公共产品创新定义为:公共产品创新是根据社会公共需求以及已有的知识和技术产生新的产品构想,经过应用研究、技术开发、转化和应用开发出新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所有活动构成的过程。公共产品创新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检验公共产品创新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伴随公共产品创新过程的是公共产品创新的管理决策过程。加强技术风险管理是公共产品创新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公共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公共产品创新主要面临技术风险,而技术创新不仅面临技术风险,而且更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难度更大。公共产品创新概念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1)公共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很大差别,技术创新面临更大的困难;(2)公共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巨大差别,导致公共产品的创新模式和组织管理方式很难直接移植和应用于技术创新;(3)可以通过加强公共产品创新带动企业技术创新;(4)通过加强公共产品创新带动企业技术创新,可以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技术创新实践的伦理规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伦理规约技术创新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以及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伦理规约技术创新的途径,是技术创新主体的自身修养、社会力量的制约、政府部门的规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