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要素、空间格局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98-2011年间中国30个省份数据,研究分析中国人力创新要素、资本创新要素、产业创新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与中国30个省区创新要素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资本创新要素是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产业创新要素的经济增长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人力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推动效应的发挥须经历“磨合周期”的考验.为此,加大研发资金的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以促进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耦合式优化,推动研发人员的空间集聚与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2.
略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知识管理的提出  按照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内涵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重要的地位,特别像信息业、咨询业、金融业等这类知识比较密集的第三产业。  第二,知识在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经济增长包含三个要素:资金、劳动力、综合要素。综合要素中知识应该占重要的地位。目前在发达国家中,综合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都超过50%。  第三,知识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生产力由劳动者…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经济活动的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知识资源借助网络体系而成为经济活动的一般基础 ,并促使现有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正如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曾引发了全球经济格局大变动 ,知识经济对工业经济的改造 ,其效应不是国别经济的 ,而是全球性的。一、知识经济的增长特性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其增长结构与工业经济特征不同 :首先 ,知识要素成为增长的基础性的生产要素。知识作为基础性生产要素 ,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和资本等 ,在缺乏知识要素的条件下 ,其生产效能将按比…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基础上,使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安徽省经济增长1990-2003年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各要素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重点考察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与全国经济增长要素贡献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促进安徽经济增长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永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着力实施知识资本运营战略。一、企业知识资本运营正展现诱人前景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构筑在资本、劳动力、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四大要素之上。工业经济的繁荣直接取决于这些要素的数量、规模和增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致使资本、劳动力、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四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黯然失色,知识资本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特别是指高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等,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知识对经济的贡献增长超过了其他生产要素而成为最主要的要素。本文拟从图书馆建设的角度出发,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及图书馆建设提出一些实事求是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知识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极其显著的.在21世纪,企业能否使知识充分地渗透到其生产、经营与管理当中,将关系到其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8.
质量型增长的经济本质是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源自于本地的知识积累与外地的知识溢出,但是中国目前地区之间市场壁垒仍有存在,溢出通道阻塞致使知识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未得到完全释放。为找寻深化改革路径,选取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SDM),从知识存量、知识质量溢出两个维度来考察:区域之间如何通过加大市场整合力度以最大程度破除溢出壁垒,进而实现区域协同创新为表征的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经济。实证结果发现:市场整合与知识溢出的协同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作用;地区推动市场整合的最大受益者是其本身,违背整合规律、自谋发展将错失创新外部性;通过市场整合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拓宽通道时,增加知识存量是基础,提升质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是一个理论上争论不休的问题,而试图检验进出口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在逻辑推理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从短期角度利用需求方法分析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做法并不可取,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从长期供给的角度来分析。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外贸与经济增长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何,完全取决于它能否促进要素(尤其是特别短缺的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金融制度与融资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金融制度与融资机制创新葛兆强一、金融制度与现代经济增长库兹涅茨、索洛和丹尼森等西方学者认为,促使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技术进步、知识进展、资源再配置、规模经济等,而唯独没有把金融制度这一要素单列出来。他们要么把金融制度视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经济学在解释知识价值社会(屋太一,1985)的增长与发展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资本、劳动力与人力资本的增长并不能完全的说明残差的来由(E.VDomer,1961),只是这一生产要素愈来愈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朱国宏、李志青,1998)。与此同时,知识作为生产要素所具有的独特性又迫切的需要经济学在已有基础上重构、创新。为了顺应这一要求,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起点的知识经济学逐渐取得一定的发展,尽管如世界经济合作组所指出的“将知识融入标准生产函数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个要素向某些缺乏知…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效率的重要指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给出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并对要素贡献度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进行说明.通过对1978-2007年间山东省经济统计数据的计量分析,得到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近三十年来山东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推动.  相似文献   

13.
从制度因素中经济权利的角度剖析中国转轨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分析经济权利作用于劳动、知识、资本要素增长率的过程以及对于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我们认为,中国转轨初期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在于赋予民众一定程度经济受用权的前提下,通过逐渐扩大民众经济行为权,使民众的要素供给增加,进而带来经济增长率的提高。随着改革的深入,当行为权不再起限制作用后,应继续促进要素供给增加以取得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并将改革的重点主要转向完善经济受用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30多年来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是当代经济史上的伟大奇迹。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入到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水平。此种理论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奇迹与生产要素的因果关联,却不能解释这些要素自身的质量及其形成,而且它忽视了推动经济增长的制度尤其是非正式制度要素。实际上,与生产要素直接相关的意识形态传统,才是中国经济增长要素背后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以知识经济为背景,构建学习与创新两要素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实证方法分析学习要素与创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学习与创新的速度差异决定了经济体之间差距的扩大与缩小,并且学习与创新是知识经济中最重要也是最终的发展动力的结论,最后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鼓励创新、建设信息化社会、通过政府经济政策促进学习与创新、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建议来促进知识经济中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进一步探讨演化增长理论的一般分析框架。通过分析演化增长的特征,本文指出,由于演化增长过程中伴随着种种的结构性变化,增长理论不能将解释的重点放在要素累积上,而必须转向对影响要素累积的深层次原因与机制的研究。技术、制度和偏好是决定要素累积的重要原因,它们也构成了演化增长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而三者的共同演化是解释长期经济增长中伴随着知识增长和结构变迁的重要理论机制。在共同演化的视角下,本文较为深入揭示技术、制度和偏好在演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尝试建立三者的共同演化机制,并在此视角下描述演化增长过程。  相似文献   

17.
改革以来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其增长原因也一直是诸多中外学者探究的理论热点之一。在我们看来,支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可归结为三大力量:市场拉动力、投资推动力和企业改革力。无疑,这三大要素仍是决定今后中国经济增长和改革的主导力量。但发展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推动经济增长的要素都是可变的。每种要素在不同时期对经济增长的拉力也不是恒定的。如今,虽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名称”未变,但每一要素的内部状况却发生了质态变化,并因这种变化而程度不同地减弱了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个别要素甚至出现了拉力衰竭之疲态。为此,我们必须探明这一经济增长新态势中的内在成因,采取相应的调整改革措施,强化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力。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调整与均衡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栋  薛斐  胡靖 《东岳论丛》2006,27(1):31-36
从要素禀赋及其变迁的角度定义均衡经济增长可能知道,与要素禀赋相适应的经济增长就是均衡经济增长;而与均衡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即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基准。我们认为,我国的要素禀赋在最近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必然需要进行调整。而要在汇率调整的过程中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就需要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搭配。  相似文献   

19.
湖南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1991-200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索洛余值法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率进行了测算,使用1991-2006年相关数据,在对有关指标进行合理调整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在湖南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湖南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要素投入特别是资本要素投入,而技术进步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亟待提升,湖南经济增长整体上属于以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这一分析为湖南未来经济增长的结构调整和路径选择提供了可参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TFP)估算的方法,分离并推算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湖北经济长期增长的贡献,实证的结果表明:资本要素投入是主导湖北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力量,劳动力要素投入对湖北经济增长的作用微弱且呈持续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对湖北经济增长的作用起伏很大,但近年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而且湖北经济增长主导力量目前正由资本要素投入转向技术进步.因此,要进一步促进湖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提高资本投资效率和人力资源素质.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技术创新的商业化转换,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