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与国际主义的关系,是经常困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问题。这个运动在今天遭到了巨大挫折,但民族与国际主义关系问题并没有就此成为历史,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仍是我们现实政治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命题。鉴于马克思在指导我们实践中的地位,重返马克思,对马、恩在此问题上的理论作一探索性的系统分析,应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央民族大学熊坤新教授主编的《2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热点预警性研究》一书,是熊坤新教授所担纲的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和国家民委2002年院校重点科研项目研究的结题成果。该部力作体系新颖、研究全面、剖析深刻,被民族出版社列为“跨国民族问题研究丛书”之一。一、该书的内容体系设计新颖独到该著共分五部分,各部分立意明晰、主旨突出;绪论部分,共设三个框目,即:民族问题中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情绪;民族问题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相互关系;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恐怖主义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历史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民族与阶级、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关系;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观点。从而表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初步确立,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历史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民族与阶级,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关系;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观点.从而表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初步确立,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抗战时期,曾经出现一个多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并形成一定规模和声势的民族文艺运动。官方试图将其引导到文化统制的轨道上去,但由于众多自由文人和进步文人的参与,这一运动已在民族主义的基础之上,具备了民主主义、启蒙主义、国际主义等新的质素,没有重蹈30年代初期的民族主义文艺和30年代中期的民族文艺的覆辙,官方的图谋因此落空。  相似文献   

6.
党和国家多年来开展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后来提出弘扬主旋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报告讲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又强调“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进而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这是为什么呢?西方有人把这曲解为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不行”了,只好“求助”于民族主义了。还有人担心一讲民族精神,就不要国际主义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怎么看呢?培育民族精神绝非搞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族人民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其在抗战过程中呈现出蕴含时代特征的表现:爱国主义与民族相结合、爱国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相结合、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爱国主义与马列主义相结合及爱国主义与全民族抗战相结合。重新认识和研究它的特征,以期对我国当代爱国主义的培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下的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展为全球资本主义。探索资本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正确方向和现实路径,需要我们立足中国,胸怀"天下",以世界历史理论的视野,深刻反思现实,处理好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天下主义与国际主义之间的关系,形成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国际主义"发展理念和外交方略,以维护世界和平,谋求人类共同发展,促使世界历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复兴理念集中而完整地表达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理想与追求,涵盖了"中国现代化"和"中国崛起"的时代任务;它既照应历史又指向未来,具有厚重的民族历史感和明确的时代方向感;既立足中国又胸怀世界,实现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高度统一;同时,这一理念得到了炎黄子孙的高度认同,表达了世界华人华侨的家园意识,是中华民族完全统一的精神旗帜。对民族复兴理念的质疑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高扬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旗帜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显著特点之一。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并集中体现为强调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念坚定不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坚持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严正性;一贯强调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国家特别是多民族国家中,如何看待并处理好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是一个事关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大问题。本文分别就民族道德统一于国家道德;民族利己主义——为国家道德所不容;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最高原则——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必须用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并认识这一问题,因为它事关民族与国家的长远利益,对构建和谐民族、和谐国家、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认为后民族国家时代已经来临.主张以宪法爱国主义和普遍人权理论为规范性基础,实现后民族结构理论视域下的集体认同观的建构,意图为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冲突的解决提供一种可能的路径.但其观点尤其是宪法爱国主义引发了民族主义、共和主义甚至后民族主义者的激烈论争,这有利于促成对哈贝马斯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民族的观点,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不同的阶级是各不相同的。在当代最主要的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根本对立的民族观。列宁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这是两个不可调和的敌对的口号,它们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两大阶级营垒相适应,代表着民族问题上的两种政策(也是两种世界观)。”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及其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其实质和核心就是资产阶级的民族利已主义。无产阶级民族观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及其共产主义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它是共产主义世界观中不可分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是它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它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而产生  相似文献   

14.
和谐民族关系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衡量社会稳定的标尺,也是多民族国家的最高价值追求。民族关系和谐的实现,离不开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有效整合。笔者从国家认同、法治与爱国主义的关系切入,分国家认同、法治和爱国主义与民族和谐的逻辑关系,据此提出和谐民族关系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不懈地坚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唤起和培养中国人民自强自立的精神,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爱国信念与情怀,努力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部转化成民族独立、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并为此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是毛泽东爱国主义信念与情怀最核心、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毛泽东爱国主义信念和情怀的最显著特征和特点,就在于能够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作为对个人与社会或民族之间的价值关系的把握,体现了人的本质的内在要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国家或民族利益的高度自觉,同时,弘扬爱国主义传统也给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产生、发展、升华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价值选择和整合机制、动力机制以及利益关照视角。而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背景和客观要求来看,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获得足够的人文精神支持、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时代特征是:把爱国主义升华到新的高度,使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同学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 ,结合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心理特点、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来进行教育 ,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香港问题的形成是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见证,而香港即将回归祖国,则体现了新中国的强盛,这一问题的形成及解决过程正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本文以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为理论基础,以香港问题的形成和即将解决为契机,从爱国主义在实质上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在内容上包括拥护祖国的统一,要求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统一的,而体现在行动上就是积级地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事业中去等方面,阐述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及以此为内容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同中国共产党其他杰出的领袖一起,领导中国人民神圣的现代爱国主义运动和伟大的民族复兴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光辉成就。他的著作,最集中、最光辉地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同时又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列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宝库。他经常以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思想,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