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观念摄影这种新媒体艺术的早期艺术形态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观念摄影的产生及早期实践、观念摄影与观念艺术的密切关联.考察和分析中国观念摄影艺术家的本土化实践经验,分析具体作品,概括出中国观念摄影的实践主题.这些主题指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各个层面,包括生存境遇、家庭生活、身份认同、城市化、都市文化、消费文化等,指出中国观念摄影艺术强烈的批判性和鲜明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摄影文学的出现和勃兴反映了高雅文艺在商业经济时代处境尴尬的局面及其力求东山再起的强烈愿望。优秀的摄影文学作品既顺应了"读图时代"大众的平面化影像审美期待,又有效传承了"读文时代"弥足珍贵的审美文化理性传统。质言之,摄影文学是文学意识在后工业化时代走向成熟的一种结果和表现。摄影文学从一开始就与流行的图像文化大为不同,它是对传统高雅文学的自觉重塑,它也使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的有效契合和转换生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后期,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发展迎来创意化转型的必然趋势。创意城市的理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应运而生,并在全球推广。创意城市的基本内涵是:强调以创意的方式解决城市问题,以文化艺术创意产业和创意阶层为核心推动力,致力于打造多元、包容的创意空间。而创意城市的中国化实践路径,可从建设文学之都切入,主动借鉴联合国文学之都的四类建设模式:文学遗产综合开发模式、文学产业创意引领模式、文学教育普及助推模式和文学传播多元融合模式。以文学激活创意产业链,打造创意生活圈,助力中国城市的创意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新世纪数字摄影发展趋势和摄影与科学的磨合以及摄影与其它媒体交融的论述,提出在新图像文化时代,数字化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转型,而且还是摄影人观念的转型的论点。  相似文献   

5.
在世纪嬗递的文化语境中,摄影文学异军突起,以跃然的姿态生长勃发着,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作为摄影与文学两种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缘何具有如此魅力?在它的潜隐层面具有怎样的文体特征和逻辑理路?这引起了许多学人的思考、言说与阐释.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文字文化衰落、图像文化崛起的时代.随着传媒的变迁,以文学为主要形态的审美文化将面临深刻转折.文学与影视两种艺术形式如何相互借助,共创一种新型的审美文化,是21世纪审美文化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以解析广告图像的创作思维、艺术表现与传播效果为基础,以全新的视角去解读广告摄影在视觉文化时代的艺术表现与市场定位,旨在探索现代广告摄影的发展路径、寻求多样的影像承载与传播方式,加速广告摄影创作与制作水平的提升,从而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和不同广告受众的需要,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广告摄影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个体写作”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降呈现的一种引人注目的创作态势,既以社会文化转型为背景基调,同时又承载着各种时代文化转型因子与符码,成为时代文化转型的突出表征。个体经验的注重、挖掘与呈示既与长久浸淫的群体意识、单向意识勇敢“断裂”,又构成了对“朦胧诗”、“寻根文学”、“先锋小说”等集体性叛逆的叛逆,营造出众生喧哗的氛围。其以“身体”为依托,以个人经验为最高准则的艺术诉求与实践风貌,无疑是中国文学向着现代主体自由所迈出的有关键意义的一步;却又在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文化思潮的裹挟中不期然成为拆解主体神话的…  相似文献   

9.
画面的色彩、色调、布局"好看",是对摄影文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摄影文学独特的优势。但摄影文学不能只通过视觉刺激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它更多的应是信息、智慧、情感的传递与渗透。人们读摄影文学更多想品味的是隐藏在图片和文字背后、用图片和文字无法表达的东西,这是评价摄影文学"好读"的标准。而"有品位、好味道"则是摄影文学的生命。摄影文学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产物,肩负着反映时代主题、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历史使命,这也是衡量摄影文学"有品位"的重要标准。摄影文学与电视文学、电影文学相比,更为"短、平、快",因为它不受地点、空间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读者可以长时间地品味、评价它,所以,"好看好读好味道"是摄影文学占领文学市场的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10.
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视觉文化问题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视觉文化史上,摄影理论一直围绕着"摄影作为艺术"而展开.然而,摄影作为艺术的辩护是以屈从于传统艺术观念为代价的失败的辩护.对此,本雅明提出应将"摄影作为艺术"的思考方式转换为"艺术作为摄影"的思考方式.这一转换带来了摄影理论的革命性变革.本文从哲学、文化学、主从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艺术作为摄影"的理论内涵.如何理解这一转换的真实内容,是理解摄影及其当代视觉文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潮汕青年摄影群体的整体文化特征,结合潮汕地域的文化结构,探讨潮汕摄影文化的定势问题。提出要站在世界摄影文化的格局上来审视潮汕摄影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进入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发生巨大变化,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开始退场,先锋文学开始亮相。这一巨大变化,实质是中国文学进步的标志,是中国文化进步的标志。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新时期以来广大作家对中国进步文化政策的自觉实践;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进步的现代、后现代西方哲学文化理论的自觉接受与传递;是中国作家的创作思维由“超验之思”向“体验之思”的权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中国落后的传统农业文化思维———依附性文化思维与西方近代那种主张理性至上、具有“超验”特征的文化思维对接的结果;先锋文学是中国知识分子对落后的农业文化思维———依附性文化思维与西方近代社会理性至上思维———超验思维的扬弃,并与西方现代、后现代哲学文化那种主张人性至上、具有“体验”特征的文化思维对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中国人本主义文化思潮的涌现为原型批评提供了精神土壤 ;在文学批评内部 ,典型理论的困顿则宣告了高度理性化的文学批评思维方式的终结 ,原型理论对典型理论的置换实现了文学批评的突围 ;新时期文学创作关于文化原型的探求使得这种批评理论显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大众媒介的强势渗透下,文学场的自主性原则遭到沉重打击,文学场的裂变难以避免,重建媒介时代的文学场,应该将文学场视为一个以媒介为中心的开放场域。媒介时代的文学研究需要突破本质主义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将封闭的文学理论开放,加强对大众媒介语境下文学经验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利用媒介,利用文学,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质量,这正是重建媒介时代文学场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女性参与“非遗”传承面临着特殊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国内外“非遗”舞蹈女性参与研究文献的梳理,结合新媒体时代我国“非遗”舞蹈传承研究现状,文章发现目前我国“非遗”舞蹈女性参与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尚存在若干不足。新媒体时代女性参与“非遗”舞蹈传承与保护,不仅要充分发挥女性对网络社交平台的独特优势,借助身体的动态影像实现“非遗”舞蹈传播;更要关注在交互过程中通过个体经验阐释“非遗”舞蹈的文化精神,提高性别意识,发出女性的主体声音,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共同寻求真正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图书馆、资料室作为高校的文化信息中心,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从更新文献资源建设的理念、构建信息素质教育体系、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发挥资料室的特色作用、注重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大力加强自身的建设,从而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学经典的建构除了与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有关之外,还与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与可阐释空间的大小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即文学经典具有相对稳定的标准。中国当代文学符合标准的作品尽管不多,但已经有些作品比较优秀。21世纪,有人认为中国文学将走进没有文学经典的时代,主要指的是以文学经典作为时代核心影响力的时代也许将成为过去,但文学经典作品无疑仍然会产生。  相似文献   

18.
图像时代,电影是否成为文学的终结,是当代文化界一个悬而未解的命题。本文认为,电影以先天的传播优势和巨大的媒介商业利润,宣告了文学传播霸主地位的终结。然而,纸质的文学本身并不会衰亡,它将作为一种非中心的弱势传播存在,并且以嵌入电影生产体系的方式,借助电影先进的传播形式和巨大的媒介经济效益,实现文化和经济两个层面的价值激活与增生。因此,文学将借助电影的强大生机而绝地重兴。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文化的天然关系,决定了文学性与文化性的必然联系。如果文学的情感性、想象性和形象性突破了已有文化的规范,恰恰是文学价值的高度体现,甚至会成为某种时代的文化标高。“文化研究”无疑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但是,只有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关注创造性这一文化深层次方面的内容,才能在更高的视域中认识中国文化,同时为文学研究带来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经济全球化与文艺民族化的紧张关系中,由持续的现代化追求导致了文艺民族化身份模糊乃至丧失,并随之产生了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焦虑。它源自于汉语文学在"中、西结构"中的位置、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和在全球化与民族化张力中的特殊处境。当前中国文学现代化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导致全球化语境把中国作家个体和文学写作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空维度。这个新维度对于文学写作的根本意义在于承受、反抗一种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采取平视的审美视角,以实现中国文化由"拿来"到"输出"的转化,这将成为中国后现代作家个体自我认同和文学写作的基本动机和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