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的先富思想具有三个方面的历史意义:帮助人们解放思想,树立大胆致富、敢于冒尖的新理念;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制度,确立按劳分配的新体制;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弘扬劳动致富的新风尚。邓小平的共富思想具有三个方面的现实价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途径;彰显公平正义的道德力量。邓小平的先富与共富思想带给我们三点启示:必须正确理解先富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作用;必须抓住时机,实现先富向共富的伟大转变;必须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激发和调动"经济人"趋利求富的欲望和动机,使国家和人民尽快脱贫致富,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其思想的着眼点在于效率;邓小平将"共同富裕"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并作为最终的价值旨归,其思想的重心无疑是公平。"先富"和效率只是手段和策略;"共富"和公平才是目的和归宿。在中国目前"先富"与"共富"远非完全和谐、甚至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七大的这些提法是对邓小平"先富"与"后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体现了在新时期实现"效率和公平"和谐统一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3.
郑德扬 《南都学坛》2004,24(6):111-112
在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符合邓小平"先富与共富"的思想。同时,应注意解决一些思想上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4.
发展生产力,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邓小平关于“先富共富”的科学构想,符合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它成为我们党的一个大政策,并已取得丰硕成果.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允许和鼓励先富,目的是为了更快实现共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的政策能够避免两极分化,但要把握好“度”和时间界限.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的。这一思想,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它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一项基本的重要思路。新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义利现,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三个方面:“先富与共富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利关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利关系;“三个有利于标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义利关系。邓小平所创设的义利并重与义利辩证统一的义利学说,从宏观上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伦理活动和道德建设的发展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义利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基地,在创建经济特区过程中所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促进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由此,我国成功地实施了渐进式、梯层次、分步骤的对外开放战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指导我国政府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实践向特别行政区探索,加速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创立与发展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帮助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冲破了旧传统观念的束缚,纠正了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同时,在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指导下,中国不但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闯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且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形成了梯进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另外,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使中国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向“政治特区”探索,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坚持和发展了党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为人民服务与鼓励人们“勤劳致富”、“多劳多得”等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经济政策结合起来;把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的和谐统一作为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基本点和立足点;把引导人们“先富”带“后富”、“先发展”带“后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现实途径;把倡导人们为自觉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作出一定牺牲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多视角准确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从其内涵 ,从我国的现实 ,从社会主义本质论 ,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角度看 ,由先富走向共富 ,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必然选择 ,也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不仅提出和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他也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中国"从根本上摆脱贫穷","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做大事";社会主义的改革(而非东欧、苏联式的"改制")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就是邓小平的思考和回答。邓小平的思考贯穿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这一主线,对这三个方面的回答,构成思想理论上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社会运动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手段与目的统一,公私与效率的统一,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先富与共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看来共同富裕是一个大政策,关系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就当下中国来讲,共同富裕无疑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最具尖端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确保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消除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社会主义立国之本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 ;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认识和探讨先富促进共富的实现形式和政策工具 ,尤其是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格思想作为我国目前城乡扶贫战略的指导思想 ,来制定城乡扶贫开发的战略模式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思想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体现,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分析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一些主要内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本质;先富帮后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共同富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结论,目前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但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目前,理论界意见不一。本文认为,毛泽东在其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正确的思想和主张,初步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雄伟大厦的基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毛泽东奠定的基石上,初步建构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雄伟大厦。  相似文献   

17.
对邓小平“先富—后富—共富”理论的探讨——兼及所谓“两极分化”问题张光兴邓小平同志所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构建严谨、内容丰富,它涵盖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首先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建设和谐社会,当然是还有不和谐或不够和谐的地方。人与人之间不和谐,最根本的问题是利益问题。从中国现状来说,是有人先富,有许多人未富。而且先富和未富之间的差距在扩大。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就要不仅防止先富和未富之间差距的扩大,而且要逐步缩小差距,也就是要达到共富。缩小差距,不是拉下先富,而是拉上未富。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应该多宣传共富。我们是共产党,奋斗的目的就是共富,所以人民拥护。要理直气壮地讲共富,不应该怕吓着了先富。现在要像邓小平说的,应该认真考虑解决由先富到共富过程中产…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力量源泉.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人民主体观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一切为了人民利益;他探索出社会主义中国最终要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路径轨迹,这就是既“先富”又“共富”的科学方法与手段;他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把三者统一于科学社会主义,将人民至上理念具体化,最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凸显了他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利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义利观的精华与糟粕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评述了西方的功利主义思想,探讨了社会主义的义利观以及怎样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本文指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就要处理好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