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阐述了合作社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合作社能够为社员的分散经营提供合作服务并对社员的单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安排指导与调度。我国曾经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市场经济与农村生产分散性之间的矛盾加深了,而这一矛盾的缓和依赖于合作社的实施。可以预见,合作社将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情境下,采用共同前沿分析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家庭农场与合作社耦合生产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增加家庭农场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投入能显著增加家庭农场的粮食产出;非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最低,其现有的生产技术与潜在的生产技术之间差距较大;合作社核心社员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最高,其本身的生产技术相比于其他两组而言,更接近其潜在生产技术,最有可能达到其可行的最大粮食产出;合作社普通社员与合作社核心社员都有可能通过改进的生产技术和学习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缩短与其潜在生产力的差距;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确实存在;随着家庭农场主年龄,受教育年数和贷款难度的不断增加,能促进家庭农场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3.
依据专业合作社内开展信用合作所具有的互联性交易特征,利用关联博弈分析工具,研究了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生产合作声誉对上述困境的改善。研究证明,专业合作社内开展信用合作,借助专业合作社与社员之间已有的生产合作声誉,能够实现对社员信用合作道德风险的进一步抑制。同时,社员在生产合〖JP〗作上获取的超额收益以及社员借款规模分别对社员信用合作道德风险抑制起到提升和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福建茶叶合作社社员和非合作社社员的样本数据,对二者的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统一的生产经营使得合作社成员使用的技术潜在生产率高出非合作社成员2.33%,而在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的配置效率上,合作社成员也都明显高于非合作社成员。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提升农户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于安徽省296家合作社调查数据,分析了电商采纳对合作社多维绩效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商采纳显著增进了合作社绩效,与未采纳电商时相比,绩效提高一倍以上;电商采纳显著增进合作社经营绩效、收入绩效和社会绩效,但对治理绩效影响不显著,且对经营绩效增进效应高于收入绩效。电商采纳虽提升了合作社利润和社员收入,但合作社“合伙人”制度还远未形成,供应链价值增值收益更多被合作社获取。机制分析发现,渠道接入、价值增值、收购价提高和示范带动增进合作社经营绩效、收入绩效和社会绩效,但收购量增加并没有对社员增收起到显著作用,社员也没有形成与合作社的要素契约联结。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合作社是农民以自己的人力资源作为合作对象组织起来的一种人力资源合作新形式。人力资源合作社在运行过程中应该遵循社员人社和退社的自愿与自由、社员民主管理的自助与自主、经营原则的稳健与服务,以及盈余共享与债务承担有限等运行原则,建立了人力资源合作社的注册与创建、组织结构、管理者遴选、经营运作和利益分配和债务承担,以及合作社合并、分立和解散机制,指出了人力资源合作社运营过程中应注意规范决策机制,加强全程社会监督,消除内部人控制等弊端,加强与政府、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7.
新农人是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先行者。新农人加入合作社能够将原有的“核心社员+一般社员”二元格局转变为“新农人+核心社员+一般社员”三元格局。研究发现:在二元格局中,核心社员始终具有侵占一般社员利益的动机,诱发合作社治理“二元困境”,而新农人加入能够通过构建规范化契约,在需求链与职能链双向制约下,降低合作社的履约成本,提升合作社最优生产区间阈值,增强合作社资源整合能力,并推动合作社治理由“二元困境”向“三元均衡”转变。然而,由于初始信任构建存在一定难度,同时新农人要素成本与社员收益增进之间也存在矛盾,导致新农人加入合作社仍面临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8.
"国外的合作社法几乎都赋予合作社以法人地位"不能作为合作社在我国获得法人地位的充分理由。英美法系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名至而不实归",大陆法系内部对于合作社法人地位的标准仍存在争议。在我国,财产独立与社员的责任形式独立是合作社获得法人地位的核心标准。在对无限责任的社会认同程度、商事组织立法价值的重大转变以及社员有限责任的社会价值的充分考量下,社员应对合作社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合作社应由法律统一授予法人资格。  相似文献   

9.
我国合作社法规定,社员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至少应占社员总数的80%。就职业与身份而言,社员应以"农民"为主体;就社员资格而言,社员应以"农户"为主体。否则,易导致"家庭式合作社"大量出现,阻碍合作社的发展。社员资格的法律规制,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由盈余分配原则所决定。为规范合作社的设立行为,建议规定,来自同一农户的"农民个体"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农民"社员总数的40%。这样,既防止"家庭式合作社"囿于"农户"旧的经营方式,阻碍合作社发展;也符合"社员资格开放"原则,避免对入社人员造成不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合作社法规定,社员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至少应占社员总数的80%。就职业与身份而言,社员应以"农民"为主体;就社员资格而言,社员应以"农户"为主体。否则,易导致"家庭式合作社"大量出现,阻碍合作社的发展。社员资格的法律规制,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由盈余分配原则所决定。为规范合作社的设立行为,建议规定,来自同一农户的"农民个体"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农民"社员总数的40%。这样,既防止"家庭式合作社"囿于"农户"旧的经营方式,阻碍合作社发展;也符合"社员资格开放"原则,避免对入社人员造成不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对广西贵港市农村的实地调查资料,研究专业合作经营能否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问题。研究发现:专业合作经营能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培育新型农民、孕育民主管理,是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合作组织是农民走向协作、互助和共生的重要途径。熟人社会背景下,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实际运作有其自身的逻辑。在新农村建设中,究竞应该发育农民组织还是应该组织农民?我们认为,农民合作组织是比较成功的一种模式。纯粹的“原子化”农民是不存在的,农村分户经营的农民实际上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合作,随着小农社会化程度逐步加深,农村合作亦日益加强。中国农民并不是天生的“善分不善合”,一切取决于时间、地点和条件构成的农民利益。在利益的驱动下,农民既善分也善合。政府能够做的只是提供他们合作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分析,发现党支部领办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成功的上层建筑保障,而实化的集体地权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成功的经济基础保障。党支部领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划、分配、协调和监管环节,既可以让合作社经营所产生的农业剩余不溢出村庄,又可以为合作社应对各种风险提供坚实支持。党的领导和集体地权实化加上合作社与市场的具体对接,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特征。研究认为,新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定位应是服务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将农民纳入现代职业体系,重新组织农民和再造农村社会,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以牛行组织为例,分析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新成员加入、经营资金筹集、信息获取、交易进行等过程中社会资本的运作情况,探讨了社会资本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在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功效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医疗保障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事,是建设和谐社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在中央的制度设计中,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主要体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试点至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因其存在重治轻防、对贫困人口保障不足等制度缺陷,仅凭该制度自身无法完全撑起农村医疗保障的全部任务。本文试将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农村医疗救助引入,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起,三者共同构成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网,以求能更好的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民合作社功能“嵌入”与村治模式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治模式改良既关系到乡村综合治理的顺利开展,也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多案例比较分析,研究证实乡村善治的基础是对社区经济资源的有效掌控;利用经济资源为农业社区提供优质的农村社会化服务将成为农业社区治理优化的保证;短期内实现合作社与村两委领导者职能重叠,达到经济发展与社会服务供给同步,可以降低农村社区综合治理成本,提高乡村治理成效;中长期内赋予农民合作社更多综合性服务功能,使其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同时为农业社区提供社会化服务,形成乡村治理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7.
现行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已不适应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呼唤体制改革和创新。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在广大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家庭经营和农户合作经营相结合的新型双层经营体制,有利于农村经济实现“第二个飞跃”,有利于农业生产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的体制创新,发展农业的合作经济,是建立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起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卫生合作社。从立法精神、规范设计与制度实践的角度来看,当时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目的和宗旨,以互助合作提供医药服务为原则,具有合作社性质。其在强调社会公益性同时,兼顾分红的经营性,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赋予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益事业和经济组织双重属性的特色。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起源时期的制度建设和法律规范,值得我们今天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机制创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性运行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农民、政府及医疗机构等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困境的约束条件下,合作医疗运行机制的创新要在遵循服务可及性公平的前提下,通过筹资机制、补偿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及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健全完善,尤其是通过政府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与市场监管,最大化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保障合作医疗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参合农民的满意度是评价新农合基金绩效的重要指标。对L市2015年592位参合农民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就医过程对参合农民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农民满意度与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综合费用有很强的相关度;新农合基金管理水平对参合农民满意度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制度设计对参合农民满意度影响最小。因此,为优化新农合基金政策绩效、提升参合农民满意度水平,应构建高质量医疗服务供给机制、强化农民主动参与机制、推进新农合政府管理机构能力建设以及对新农合基金绩效开展持续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