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3月17日,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再次畅谈"中国梦"。"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缘起何处?复兴,词典释义"衰落后再兴盛起来",探究中华民族复兴,或许我们可从思想政治教育视野的角度开始。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主席定义的"中国梦"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作为高校后勤管理者,应深入学习和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并付诸于工作实践当中,来实现高校后勤管理者的"后勤梦"。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理应肩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5.
一个大的、关于未来美好生活期望的愿景,也应有多个散发出不同光芒的侧面。在"中国梦"的大框架下,各个民族拥有着彼此有差异的诉求和期望,他们的多样化主张,必须得到尊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明确指出"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具体内涵,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一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我认为,在当今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提出的"中国梦",既应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利益的体现,同时也应是中国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愿景。多民族中国:"中国梦"的历史和现实语境  相似文献   

6.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定义"中国梦",即实现伟大复兴,而且表明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广泛,可大可小,大到国家复兴,小到每个人的小梦想。中国梦以其更平易近人的风格,更易接受的理念成为了我国今后发展的一面旗帜。"以小汇大,聚沙成塔",每个小梦的实现最终会推动中国复兴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对于当代广大的大学生来说,以中国梦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是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主人翁,更应该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梦",全国的高校也应该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这是当今中国和世界特别关注、广为议论的热门话题,人们对此提出了若干不同观点和看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根本上讲,就是中国每一个人的公平发展梦.从社会来看,公平是人类社会稳定和秩序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效率的源泉.从个体来看,公平是人的首要利益和首要价值,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最大动力.健全社会公平流动制度,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每一个人有"中国梦"梦想成真的公平发展机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支撑所在.  相似文献   

9.
阿吉 《当代老年》2014,(3):63-63
流行语一:中国梦。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为广大民众所认同,成为2013年度的全民流行语。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其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伟大梦想。高等学校是学习、贯彻、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广大青年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又是学习、贯彻、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重要参与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这能更好地推动高校的自身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但是,高校在宣传"中国梦"的过程中,不能不立足现实,也要考虑具体要求。因此,将"中国梦"的宣传和高等学校、广大青年学生紧密相连,充分发挥高校作为理论宣传阵地以及广大青年学生作为主力军的作用,利用各种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推进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徐海波 《现代交际》2014,(10):184-185
党的十八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更长远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每一个青年学生的梦,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要把"中国梦"教育切实有效的落实,本文将主要研究和探析高校以"青年梦"托举"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多民族大国,音乐艺术源远流长。"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是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中坚力量。高校辅导员对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作用,作为高校音乐专业辅导员,需要将大学生的专业特色与心中的"音乐梦想"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具备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担当意识,用音乐点亮"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全国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途径要从新一代的年轻人抓起,与此同时,将中国梦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研究尤为重要,也是各大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以下主要对中国梦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内涵、特点、效用进行详细解读,并做以总结。  相似文献   

14.
李颖存 《现代交际》2014,(6):218-218
把"中国梦"的理念渗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其实就是将"中国梦"的主题思想渗透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去。学校利用课堂以及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载体,将"中国梦"理念融入到大学文化中去,引领广大师生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实实在在的转化为努力学习不断奋进的实际行动中去。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来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系到伟大梦想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发挥文化自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梦想,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为了促进大学生各项素质与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必须有效结合中国梦主要内容,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各项能力的提高提供重要的条件。本文首先阐述以"中国梦"为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另外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进行有效研究,并依据"中国梦"的原则和内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以促进问题的不断解决和思想政治素养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中国梦"的实现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深入调查了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探析以"中国梦"为契机,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的历史语境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几代人的奋斗,夙愿和奋斗在岁月里沉积。便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梦。因此,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中国梦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一种民族的理想。理想之所在便是希望之所在和目标之所在.一个民族只有怀抱理想才能够怀抱希望,只有怀抱希望才能够百折不挠。中国梦之所以能够鼓舞亿万中国人,是因为中国梦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其本身内含着富有深广度的历史内容、理论内容和现实内容。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所以,今天讲中国梦不能不追溯历史。1840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在当代的重要表现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富民强不足以支撑"中国梦"的实现,只是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障;这一宏伟目标的达成,应当确保从国富民强过渡到国强民富。通过对国富民强到国强民富转变的现实性分析,指出实现这个转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伟大斗争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国家职能理论,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理想,探讨和研究了中国梦实现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新定位了政府职能。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实际,提出了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