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鲁迅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展示,透视乡土中国,解读乡土文化。鲁迅再现现实的黑暗惨烈、人性的泯灭,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沈从文钟情梦幻的诗意盎然、人性的优美鲜活,以找回重塑民族品格的基因。两位大师迥异的表现内容,参差对照、互映互衬,共同建构了丰富多元、绚烂多姿的乡土文学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
3.
对现代民族国家和人的解放的想象与追求,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潜藏心底的"集体无意识"和文学"原型"之一。作为想象中国的一员先锋,阿英对"中国出路"的思考与追寻,形成独特的"想象现实观"。想象视域中的新批评理论和实践,使阿英成为20世纪文学批评史上一位重要而颇有特色的批评家。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群善良美丽的湘西少女形象,其原型竟是在中国民间普受崇拜的观音.通过研究和实地调查发现,沈从文家乡湘西地区长期以来盛行着富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观音信仰.这一信仰对沈从文的美学趣味、思想情怀和人文理想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并影响到其小说艺术处理.与此同时,作家对观音信仰的理性认知态度,对湘西少女命运那悖离了"大团圆"审美心理文化的真实描写和处置,体现了他对民间观音信仰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小学学历的沈从文面对求学谋职的挫折和饥饿的缠绕,凭着一股坚忍不拔的毅力,跻身高雅的文学殿堂。“乡下人”的自卑心理情节使他能够清蠢理智的审视现代文明冲击下的都市生活,凭借自己熟悉的乡村经验构筑起他独特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6.
服饰描写艺术在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沈从文小说中湘西少女的两种服饰描写艺术:简笔和工笔对比描写个体服饰:轻外在衣饰而重在精神的略貌取神描写。并透过这个物质层面的表象,在更深意义上揭示了湘西原生本土文化和健康自然人性被外埠经济毁灭的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7.
服饰描写艺术在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沈从文小说中湘西少女的两种服饰描写艺术:简笔和工笔对比描写个体服饰;轻外在衣饰而重在精神的略貌取神描写.并透过这个物质层面的表象,在更深意义上揭示了湘西原生本土文化和健康自然人性被外埠经济毁灭的悲剧实质.  相似文献   

8.
从现实空间、想象空间、梦幻空间的联系和区别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异域小说和中国现代异域小说的区别,以及中国现代异域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古代异域小说是借助对异域的想象创造一个梦幻空间,并以此实现对现实空间的超越。中国现代异域小说中的“异域”,已经不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一个梦幻世界,而是作者生活过的现实空间。中国现代异域小说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必须以艺术的想象空间实现对本民族现实空间和异域现实空间的双重超越,并且不能是人为地抹煞不同现实空间的实际差别和距离为前提的虚假超越。  相似文献   

9.
10.
武侠文本通过虚构化行为,征用现实世界知识并由其引发无法通达向现实世界的想象,构成“真实的谎言”.它征用现实世界细节,目的不在于对其真实性负责,而是要形成关于现实世界“整体”的假象,使“不可能发生的”和非真实的事件获得供想象驰骋的外形.对于武侠文本“真实性”的解读,精英式文学批评各自为政的认知,则导源于迥异的“求真”动机,并与特定的时代语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种虚拟的承载着作家独特人生、审美理想的文学化的形象世界。因此 ,它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性存在 ,而是主观性叙事。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文学形象世界的意域 ,成为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象征化的符号世界。这个符号世界具有独特的语码、内存和符号化的表意体系 ,形成了一套符号语法体系并具有相应功能。同时 ,作为符号存在的“湘西世界”与作家的符号化思维、情感、意志具有复杂的同构体系 ,最终成为超越现实世界的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凄馨而迷人,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湘西世界"的原型本身也很神奇.沈从文是湘西各族人民共同的伟大儿子,"湘西世界"是他的赤诚奉献,是"湘西文化"形象化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许多作品虚构了理想的社会形态,但他没有忘记构筑这样理想社会的精神和社会生态的平衡。在更现实的题材作品中,这种平衡状况被打破,经济的发展伴随着道德的沦丧,社会政治的变革也不仅造成社会生态的紊乱,还造成精神生态的失衡。沈从文头脑中的精神生态意识使他感到了苦恼、隐忧和无奈。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沈从文的成就已经毋庸置疑,然而作为一名批评家,我们对他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本文认为,沈从文在文学批评过程中对于文字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关注,这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极为难得,就是时至今日也仍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份文字赏评的贡献迄今都还没有被批评界充分注意到。因此,本文就沈从文关于文字本身风格的体验、文字运用的技法特色、文字表现与创作得失等方面的论述展开分析,并对这种批评特色的形成原因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5.
在沈从文的作品里,人并不表现为一个个的个体,而是消融于集体之中,当生命个体与客观现实发生冲突时,生命形式最终走向毁灭。从作家本人坚守理想的文学阵地而遭受重重挫折亦可见此意识体现。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利用文学的心理治疗功能进行自我疗救,并且在完成疗救自我的同时,实现了由一名患者到现代社会人性治疗者的角色转换.这种角色的转换,基于他对现代中国人精神生存状态的诊断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7.
赵玲 《南都学坛》2006,26(2):54-57
沈从文的艺术创作表现出鲜明的柔性之美,具体表现在:同情弱者,追求人与自然合一;在意象营造上常常选取水、月、女人等阴柔之美的对象;在创作策略上常常用隐喻的方式反映都市中的病态现象;在语言运用上选用富有柔性之美的语言进行创作,作品充满自然柔性;总体上表现出一种柔性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近代转型有其特定的现实原因和时代动力,转型过程仍受中国文学的传统影响。古代文学发展的式微与晚清文化语境中的强大变革压力为文学近代性的最初涌起准备了合适的条件。中国文学的近代转型是社会转型期中国人重新定位价值方向和精神需求的一种反映。但文学形式具有民族性,通常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学传统的特点、民族审美心理的趋向紧密相连。因此,中国近代文学终究无法摆脱中国文学的古代影响,也无法突破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处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较为特殊,在文学表现现实的具体运作上,采取一种超越与介入的双重态度,由此形成其独特的文学真实观,其创作中的现实感呈现出复杂的形态。但长期以来对沈从文创作的现实感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沈从文创作的现实感要么被误读、被扭曲,要么被漠视、被遮蔽,较少关注现实感在沈从文创作中的独特表现形态及其意义,从中可以发现沈从文研究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也表明对沈从文创作的现实感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