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阆中地处四川北部山区,有85.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7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85%以上,市辖59个乡、镇,772个村、6268个社。近年来,阆中市委、市政府在狠抓城市经济工作、高度重视农业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变劳动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就业门路宽广,经济效益大增。1995年全市劳务输出12万多人,占总劳动力的23.3%,劳务收入达么2.2亿多元。今年上半年该市输出9万多人,劳务收入已达8000多万元。1991年至1995年劳务输出人数每年递增15%左右,收入递增23%以上。输出人员分布情况为:省外80%,省内20%;轻纺行业占50%,建筑行业占30%,服务和其他行业占20%。输出人员遍及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越南、印度、老挝、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少,见效快。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达州市着力"五大转变"推进劳务开发工作,成效明显,2014年上半年,全市劳务输出143万人,劳务收入64.13亿元。一是输出方式由自发外出向有序输出转变。通过狠抓"达州劳务"品牌培育,强化订单输出,突出用工针对性,在巩固沿海老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中西部市场。二是务工形式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通过"订单、定向、定量"培训方式,培训技能型农民工8300人,培训合格就业率达97%。认定49家单位为职业培训基地,培训岗位1000余个。三是劳务开发由面上推进向基层延伸转变。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网络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标准化乡镇(街道)、村(社区)就业社保平台。四是劳务开发由就业向创业转变。健全五大创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全市新增农民工回乡创  相似文献   

3.
资中县去年有序输出农村劳动力26万人,劳务总收入达11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9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劳务输出已成为资中县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和农民观念转变、提高素质、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南充市嘉陵区近年来把劳务经济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收工程”和“富民工程”来抓,到2005年底,已实现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7.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1%;创劳务收入9.1亿元,人均达1445元,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5%;引导能人302名,带资0.75亿元,回区创办企业257个。年创税195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嘉陵区因地制宜,实施“一二三四工程”.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劳务经济、促富民强区”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培训与输出相结合的劳务开发新思路,极大地加快了我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代———2004年我省共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490万人,比上年增加120万人,增长8.8%,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全年劳务收入却已达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52%!这说明,2004年我省外出务工者的人均收入在大幅上升,四川打工者的就业层次有所提高,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全省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859.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3%,全省劳务收入年增幅创1995年以来新高。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全面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突出抓好劳务培训,对促进提高我省农民工收入功不可没。以往,我省每年外出务工的1000多万农民中,接受过就业培训的不到一半,持有技术等级证书的不到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大部分农民工从事的还是低技术含量、低收入的体力活。省委、省政府前瞻性地将农民工技能培训作为提升我省劳务经济档次、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2004年初,我省启动“千万农民工培训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培训1000万人次,让他们掌握一两门职业技能。2004年一年,全省共安排培训资金7100万元,使513万人次农民工受到技能培训。使我省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金堂县曾是全国“打工第一县”,高峰期每年在省外务工人员达17万人,年创劳务收入60亿元。随着县域经济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金堂县按照“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思路,加快推动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就业,有力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提升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全国农民工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  相似文献   

7.
古蔺县劳动保障局承担劳务开发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大力推进劳务开发战略,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这一战略工程,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把劳务市场开发、农民工培训、劳务转移输出、维权保障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精心打造出了古蔺县劳务品牌。近两年来,全县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12.7万人次,实现劳务转移输出18.1万人,2004年实现劳务收入5.2亿元,2005年实现劳务收入7.68亿元。创新思路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总人口80.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21.5万人。过去全县劳务转移输出存…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扬州市现有农业人口322万,农村劳动力167万。近年来,扬州市把农村劳动力输出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积极组织农业剩余劳动力走出田头,走进城市,走向海外。2001年,全市农村劳务输出49.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690元,其中来自劳务的收入达523.8元;2002年农村劳务输出55.2万人,新增5.4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919元,其中来自劳务的收入达619.4元,增加的229元中,劳务收入增加95.6元,占增加额的41.7%。目前,农村劳务输出已成为致富农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新兴的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9.
青川县是山区农业县,全县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7万人。近年来,青川县坚持"要富余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的理念,确立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输出百人致富一村"的工作目标,拓展输出渠道,强化技能培训、深化维权服务,劳务开发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6年,全县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0.
聚焦农民工     
南江是农业贫困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农村每年富余劳动力达18万人。这个庞大群体的户口在农村,外出务工从事非农产业,成为沟通城乡的载体和桥梁,促进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输出劳务→累积生产要素→返乡创业的发展模式。全县每年输出劳动力17万人,劳务收入达4.9亿元,务工农民人均收入近4000元,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1.
1月18日,内江市召开劳务开发暨优秀务工人士总结表彰大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勇,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发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陈昭学等出席会议. 2012年,内江市劳务开发工作以稳定输出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劳务经济、提升务工人员素质、强化社会保障、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和加快社会公共服务建设为主线,全年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126.11万人,其中进入农民工综合查询系统实名制登记11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1.9亿元,培训农民工2.9万人,调解处理劳务纠纷56件,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4258万元.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内江市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计划全年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11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8亿元,农民工品牌培训1550人,农民工在岗培训9500人,农村劳动技能培训达1.4万人。为此,该市要求各部门要强化技  相似文献   

13.
汉源县河西乡在“5.12”地震灾害中,涉及受灾群众7000余人,后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相继失业返乡达500余人。河西乡立足山区实际,抢抓灾后重建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全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100人.同比增加720人,实现劳务收入2310万元.人均劳务收入24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实现了农民工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4.
南充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村劳动力310万,常年在外务工百万人以上.2008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88万人,其中省外劳务输出14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2.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90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9月至今年2月,省外返乡农民工达19.2万人,占省外务工农民工的14%,其中以珠三角、长三角返回为主,以加工制造业居多。  相似文献   

15.
2019年以来,德阳市着力固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五大平台"促进"五大提升",推动返乡创业工作提档升级,成效明显。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市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达1.88万人,创办实体1.48万个,实现总投资190.47亿元,带动就地就近就业54.66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27万人)。建立政策支撑平台,提升返乡创业者信心。市政府相继出台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七条措施和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四条措施,在延续原有政策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安岳县就业局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就业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着力点。以拓展输出渠道,全力维护民工权益,壮大劳务经济为主要抓手,更新服务观念,打造工作亮点,推动就业再就业、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2021年,达州市坚持把农民工工作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任务,聚焦农民工“所盼所望”,重点抓好“五件实事”,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农民工省心更暖心。2021年转移输出农民工166.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8.46亿元,同比增长9.7%。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社局坚持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2012年至今.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1.35万人:劳务转移输出规模达18.8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0.37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12%。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平昌县就业局根据企业用工的需求。在扩大域外劳务基地的同时,推出创建“精品劳务基地”计划.开创出“变廉价输出为高薪输出,变单工种输出为多工种输出.变输出个体为输出家庭.变输出民工为输出员工”的“大安山劳务合作模式”.使1851名平昌籍民工扎根大安山煤矿、684个民工家庭在大安山煤区安居乐业,走上了务工致富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20.
穆永久 《劳动世界》2016,(25):21-22
近年来,延边州敦化市坚持“引导返乡创业、促进就近就业”的总体思路,以开展“返乡创业回引工程”为载体,通过整合政策资源,搭建服务平台,优化创业环境,不仅吸引和带动了外出人员返乡创业,而且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外输型劳务经济向“发展创业、带动一方”创业型多种经济的转变。截至目前,敦化市已吸收和扶持外出人员1600多人返乡创业,新创业企业120家,从事个体经营1400多人,涉及电子商务、种养殖、农家乐等20多个行业,带动就业3000多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