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瑞 《中州学刊》2002,(5):74-78
艾青素有中国“诗坛泰斗”之称 ,他“密云期”坚持并拓展了现实主义的诗歌发展路向 ,初步形成忧郁痛切又不失昂扬感奋的个人风格 ,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新诗 30年代整合“革命化”与“纯诗化”两种创作趋向的初步实绩 ,为 4 0年代现实主义成为诗坛主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臧克家与现实主义诗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克家与现实主义诗派张洪超罗振亚承继五四时期“人生派”诗歌流脉,30年代诗坛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现实主义诗潮,这股诗潮没有社团、期刊或宣言主张为标志,流动而分散;但却凭一种内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美学精神,把各个抒情群落分子集聚了起来。它以臧克家为潮头...  相似文献   

3.
李瑞豪 《殷都学刊》2007,(4):112-117
蒲松龄与齐鲁诗坛的诗人交往很多,但很少受他们的影响,他认为写诗是"风雅"之事。蒲松龄的诗歌继承了中国诗歌的叙事传统,但现实主义精神过强,自我形象很突出,与当时风行的"神韵说"背道而驰,却契合了"神韵说"的反对者赵执信的诗论。王士禛并不奖掖蒲松龄,赵执信与蒲松龄也没有交往。蒲诗远离了齐鲁诗坛,以极强的现实关怀消解了《聊斋志异》的浪漫抒情。  相似文献   

4.
杨凡 《重庆社会科学》2006,(5):51-53,57
当二十世纪初西方诗坛的拓荒者们朝圣般兴致勃勃地走向东方诗坛之际,同期中国诗坛的垦拓者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向西方诗坛呐喊挺进。这一“荒诞”现象的扭结点就是当时英美的意象派诗歌,它被中国古诗所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进程。文章以意象派与中国诗歌的影响与反影响为透视点,来寻绎和厘清此现象的合理性,并从中管窥到中西诗歌互动的裨益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执信和王渔洋在诗坛上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赵执信是清初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一生,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而且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实主义诗论。他和王渔洋在诗坛上的分歧,实质上是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分歧。王渔洋是清初诗坛上的盟主,是神韵说的倡导者,在当时的作家当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深厚的势力。赵执信比他小二十八岁,是他的甥婿。论政治地位,赵不如王高;论社会声望,他不及王大;论姻亲行辈,他又比王低。按常理说,他不该反对王渔洋。  相似文献   

6.
1980年刘国尧创作了诗歌《别学我,新来的徒弟》后,就引起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守护神”——谢冕的注意,从此,他便以“新生代”一员的资格,立足于八十年代中国诗坛上。1987年3月,海外版《瞭望周刊》向世界介绍“在探索中发展的中国诗歌”时,把刘国尧划入“近年来引人注目的”“影响较大的”“现实主义派”。这样的归类至少可以说明,刘国尧已然是当今不可忽视的有名诗人之一了。  相似文献   

7.
在朝鲜的李朝时期,中朝两国的诗歌文学交流十分频繁,相互间的影响呈现出从未有过的深层次、相互融合的趋势。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少朝鲜优秀诗人的诗作反馈到中国诗坛,其代表性诗人有许筠、金尚宪、洪太容、实学派“四家诗人“;二是中国诗歌文学对朝鲜文坛起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其典型代表是诗人王维、唐宋现实主义诗人群体、清代拟古主义文学思潮。在中朝诗歌文学的影响关系中,中国诗歌文学对朝鲜诗歌文学的影响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五四时期的中国诗坛,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接受了西方艺术的馈赠,孕育出与现实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并存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以二十年代象征派诗歌的诞生为起点,经过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的探索,至四十年代九叶诗派的全方位开拓,形成了一个包括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在内的相对完备的系统。然而,直到今天,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视为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并进而进行整体的系统性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尤其是注重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的联系、影响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自“新时期”以来中国诗坛就不缺乏各种各样的选本,由诗歌报刊、民刊、诗集、选本、互联网、电视等共同构成了整个诗歌传播体系,而选本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地位,选本传播在推举年轻诗人、促进诗坛竞争和确立诗人与诗群的文学史地位方面具有重要贡献和影响力.当代诗歌亟待经典化,而选本重任在肩.应多多关注选本在诗歌传播上的优势和影响力,而不必总是盯着互联网、电视之类的“热媒体”,一厢情愿地幻想诗歌的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0.
<正> 纯属一种偶然,1919年冬中国一批青年到法国留学,其中林风眠、李金发等人选择了美术。谁曾料到,1925年当新诗中的现实主义流派停步不前,浪漫主义诗歌日益疲软无力时,就是这个正在巴黎学习雕塑的李金发给中国诗坛带来了“新的战栗”:把法国象征诗派诗歌移植到了中国——出版了第一本象征诗集《微雨》。他的出现,与当年的波德莱尔极相似,  相似文献   

11.
“民生”题材的诗歌再次成为当下中国诗坛讨论的热门话题。当下许多“民生”诗歌在书写过程中忽略了对个体经验、感觉的想象和创造,在对经验和语言的处理和转化上呈现出简单化和平面化的倾向。这些诗歌的出现,一方面形象地展示了中国社会在现代性寻求中的戏剧性矛盾,另一方面又回溯了现代汉语诗歌发展过程中遗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代诗歌的表现的确是令人沮丧的,当代诗坛已经很少有优秀诗作出现,而且我们所面临的已经不是诗歌的优劣问题,而是“诗与非诗”的问题。随着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诗歌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代诗歌之所以衰落如此,有时代的原因,也有当代诗歌自身在形式和情感上的无节制等原因。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困境     
时下,诗坛内部明显地呈示一种分化状态,我们姑且将其界定和归纳为常态新诗、非常态新诗和旧体诗。可以肯定地说,这三派诗人各自都写出了好诗,也都为诗坛的繁荣兴旺做出了贡献。但毋庸讳言,又都各自存在着不足,面临着矛盾和困境。本来,创作观念和方法上的差别、对立乃至适当的反拨都是很正常的,它所带来的必然张力是激发和推动创作繁荣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才不讲所谓“一元”而赞成“多元”。但我以为,目前诗坛表面上的“多元”实际上掩盖了本质上的“一元”,即掩盖了线性思维下狭隘的诗歌观念,使诗歌的道路越走越窄。  相似文献   

14.
1999年中国诗坛爆发的“盘峰论争”,使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模糊不清的诗坛面目得以显影。客观上,“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成为中国90年代以来诗歌观念的两条主脉,并对新世纪以来的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十四行诗形式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四行诗(或称“十四行”、“十四行体”、“十四行体诗”)是从外国引进的一种诗歌形式。它从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十四行诗作者最初受到注意的是闻一多和朱湘,以后有冯至、卞之琳。这种诗歌体裁在新中国成立直到“文革”结束,几乎绝迹于中国诗坛。但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行诗又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而且连续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诗歌创作理论历来被称为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现实主义理论(如认为白居易诗论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白居易的《与元九书》系铳地阐述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等等);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大相径庭的异见,认为白居易诗论是一种非现实主义理论。对这样两种看法笔者都不敢苟同,故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拙见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十年动乱刚刚结束的时候,诗坛上曾出现过"新诗危机"之说.确实,由于林彪、"四人帮"一伙肆意践踏,诗歌已在人民群众中丧失了信任.是"天安门诗歌"挽救了新诗,使新诗又恢复了它光荣的战斗的现实主义传统,新时期的诗歌正是沿着这一线索发展下来的.前几年一批新诗短篇佳作获奖及一九八三年十部新诗集(《归来的歌》等)又获奖,便可看出这一点.这些获奖作品不仅恢复了新诗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而且昭示出了一种健康的发展趋向,这就是:现实主义精神同多种艺术手法的结合.这些诗歌新作,之所以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西部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现象被评论界所关注始于1980年代初期的"新边塞诗"。当时的"新边塞诗"以其英雄主义的浩歌崛起于诗坛,它与古代边塞诗的诗歌风格一脉相连。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西部诗歌虽然被边缘化,但却在更广阔的意义上摆脱了"新边塞诗"的局限,它所呈现的审美趣味更呈现出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这一特征显示出当代西部诗歌丰富的内涵和高雅的品味,但过于"西部精神"强调却使这特征的丰富内涵长期被遮蔽或忽略。  相似文献   

19.
从1913年到1922年,是中国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发生急剧变革的十年。在这十年之中,中国文学最终完成了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历史性过渡,揭开了中国文学史上全新的一页。表现在诗坛上,则是旧体诗的迅速衰微和白话新诗垄断诗坛。如果从哲学意义上考察,这次诗坛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又表现为佛学影响的明显削弱和泛神论思潮的崛起,也可以说,中国诗歌从“神的文学”走向了“人的文学”。由此,中国诗歌从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步入了世界现代诗歌的行列。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文坛上“现实主义”的话题日渐升温 ,当我们重读“十七年文学”中所谓现实主义优秀之作时 ,却惊诧地发现 ,不少作品中缠杂了许多非现实主义的因素。其中让人从情感上最不愿接受的便是赵树理———这位曾用生命去维护真实、充分体现出现实主义精神的硬汉 ,他的作品中也出现了一些非现实主义因素。在肯定赵树理对现实主义创作所作贡献的同时 ,我们有必要对他作品中的非现实主义因素进行剥离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作一些探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赵树理对农村题材创作的贡献是独到的 ,这不仅表现在他话本小说形式的运用上 ,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