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虚概念     
虚概念问题是近几年来逻辑界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打算就什么是虚概念,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真、假和概念的虚、实的关系等问点谈一谈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概念和虚概念的问题曾经展开热烈的讨论,也解决了不少重大问题。但真概念、假概念、虚概念、实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仍然悬而未决。以是否正确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作为划分真假概念的依据,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非现实世界作为区分实概念和虚概念的依据。实概念中有真假概念之分,虚概念中亦有真假概念之分,且概念的真假虚实会随着论域及实践而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3.
关于概念和虚概念的问题曾经展开热烈的讨论,也解决了不少重大问题。但真概念、假概念、虚概念、实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仍然悬而未决。以是否正确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作为划分真假概念的依据,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非现实世界作为区分实概念和虚概念的依据。实概念中有真假概念之分,虚概念中亦有真假概念之分,且概念的真假虚实会随着论域及实践而发生转换。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逻辑》(修订本)中,把概念定义为“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这一定义比较恰当地揭示了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它的特征,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如果再深入地探讨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定义仍然不够明确,主要表现在它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它不能彻底地说明概念的客观性;第二,它没有完全地揭示概念的社会性与历史性,从而还不能充分地说明概念与语词的关系;第三,它还不能容纳虚概念,无法揭示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我们认为,造成概念定义存在着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对象这个概念的外  相似文献   

5.
浅析虚概念     
近年来,尽管我国对形式逻辑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某些问题上的研究仍不尽人意。譬如在对待虚概念的问题上,现已出版的逻辑教材及普及读物中意见不一致,甚至针锋相对,令初学者茫然。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第19页:“虚概念是没有正确地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概念,客观世界中没有一个相应于虚概念的事物类。”中国人民大学逻辑室主编《形式逻辑》第26至27页:“虚概念既无外延也无内涵……。”何应灿、彭漪涟主编《普通逻辑自学指南》第21至24页,表述了一切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包括虚概念在内)的观点。另外不同版本的教材,对…  相似文献   

6.
在虚概念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虚概念有内涵而没有外延;一种认为虚概念有内涵也有外延。两种观点的对立,源于对虚概念外延的理解持不同的本体论立场。前者对虚概念的外延持一种激进实在论的观点,认为外延应该是一种物质实体的存在;而后者对虚概念的外延持一种非实在论的观点,主张虚概念的外延可以是一种非物质实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人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人对概念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虚概念同真实概念的不同就在于 ,虚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及其特有属性 (或本质属性 )在客观世界中是不存在的。虚概念 ,作为概念家庭中的一员 ,它理所当然的具备概念的两个逻辑特性 ,即虚概念也有其内涵和外延。正确理解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仅使我们对虚概念的认识比较完满。同时也更加准确地去掌握和运用虚概念  相似文献   

8.
在人的思维活动中,虚概念作为真实概念的对立面存在,它弥补了真实概念的不足,是人们思维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对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这一问题的合理回答,则有利于人们更好、更准确地把握和运用虚概念。无论从概念的特征讲,还是从辩证的思维角度分析,虚概念都应该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体,即虚概念有内涵,也有外延。  相似文献   

9.
虚概念与集合概念是关于概念的研究与论争中争论较大的两个问题.对于虚概念的论争,主要集中在虚概念是否是客观实在的歪曲的反映和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这两个问题上,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存在不同的看法.充足理由律则是关于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研究与论争中争论较大的问题.充足理由律究竟是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我国逻辑界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逻辑学专著和教课书在概念分类中都涉及到虚概念。很多人也承认虚概念是一种概念。但对虚概念的解释却多失之于片面。有的说虚概念“既无外延,也无内涵”;也有的说虚概念“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概念”,或“是人们主观臆造的幻想”。而且他们多以“上帝”、“神仙”、“乙太”等为例论证虚概念的荒谬。这些论述否定了虚概念存在的意义。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既可以反映客观,也可以反映主观。因为人类是有语言思维的高级动物,不仅能反映客观上存在的事物,也能反映因受客观事物刺激而产生的(或构造的)现实中尚不存在的“主观世界图景”。这种思维中产生的图景是人类特有的创造。人们在进行思维时往往也要运用这个“主观世界图景”,并命之以“名”(概  相似文献   

11.
逻辑的“虚概念”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逻辑教科书在概念分类表上,都没有列入真值联结词、模态词、系词、量词这一类逻辑常项。克服这个缺陷的一条思路是重新解释“虚概念”,把“虚概念”界定为仅用于表达命题的逻辑形式而没有为其所指的对象物的概念,以确定联结词一类的逻辑常项在概念分类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质),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量)。笔者认为,目前关于地方立法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某些观点尚不同程度地失之偏颇。有鉴于此,本文试图运用定义和划分的逻辑方法分别探讨地方立法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3.
虚概念浅论     
虚概念是指外延为空类的概念。虚概念可分为绝对虚概念和相对虚概念。绝对虚概念是把握宗教迷信、错觉、幻觉、假象、幻想等虚构事物现象的概念;相对虚概念是把握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实际工作所设想的事物对象的虚构概念。它们以主观虚构的东西为认识对象,是把握主观虚构东西的范围和本质的概念。虚概念有其客观根源、确定性、相对性,在思维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准确辨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利人们的认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有和无,虚与实,在中国人的生命哲学和艺术哲学中一直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世人常常会凝神默想: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到底是实实、在在的,还是空空、虚虚的?并进而在思索:宇宙世界究竟是以“无”为本,还是以“有”为本?我们的文学艺术,在有无虚实之间,又怎样来驰骋、翔飞?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普通逻辑教材大都把“概念”定义为“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定义为“通过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来反映对象的思维形式”。对于这种“反映——属性”论的定义,有文对此提出疑义,认为不能解决虚概念和抽像概念的问题,理由是“反映一一属性”论说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实际上就是预设了一切概念都有其被反映者,而且必须是人脑之外的客观存在物。就是说,这个定义只承认在客观世界中有对应物的思想单位是概念,否则就不予承认。这样一来,“神仙”、“理想溶液”之类的虚概念,在客观…  相似文献   

16.
宪法的调整对象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我们宪法学理论总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对宪法的调整对象似乎理应有一个明确和概括的结论。但目前我国宪法学理论界还没有把宪法的调整对象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明白地提出并加以充分研究。本文的目的在于提出这个问题并尝试对此作些探讨。 一、问题的成立 “宪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基于这个问题本身长时间的沉默,致使我们不得不首先审视一个前提:该问题能否成立? 按逻辑的观点看,“宪法的调整对象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成立是否具有意义须取决于该问题中“宪法的调整对象”这个预设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性。如果这项预设在现实世界中是虚幻的,那么该问题在结论上是无意义的,由此该问题不能成立。反之,宪法学理论界有责任提出这个既非荒谬,也非不可能的问题。 法律,不管赋予什么阶级的意志,在形式上总是表现为国家意志对某些社会关系的调整;在方式上相应地表现为一套规范对某些社会关系中诸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确立。法律的意志指向和方式指向是社会关系,这一点是无须怀疑的。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社会关系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失去这个对象的任何法律的存在是不可想象的。 法律存在不仅以社会关系的存在为必要基础和前提,同时,法律也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法律制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逻辑起点?过去讨论教育学逻辑起点时,有些论者对逻辑起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偏颇的,所以其立论的前提就是错误的。本女在讨论教育学逻辑起点问题之前,有必要对逻辑起点概念作一精确的界定。逻辑哲学认为,任何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都必须从经验材料开始,对对象的种种复杂现象形态进行抽象,恰当地认对象中抽出能规定对象本质的最抽象范畴,以此作为规定具体对象的理论前提,这种规定对象本质的最抽象范畴就是(以这一对象为其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作为逻辑起点的抽象现定必须具有下面一些性质:第一、它体现着这个…  相似文献   

18.
普通逻辑对概念的研究是从思维形式的角度进行的。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主要从外延上看其有无重合之处,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具体表现为:同一关系、真包合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本文用欧拉图表示上述概念间的外延关系。并通过揭示概念间的外延关系对概念、判断、推理等各种思维形式所起的作用,来论证它在普通逻辑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西美学在艺术的虚实问题上看法不同,中国美学推崇虚,西方美学推崇实。柏拉图和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对艺术褒贬不同,但他们所依据的原则一样,艺术因为虚而受到谴责,因为实而受到褒扬。中国美学推崇艺术不是因为艺术之实,而是因为艺术之虚,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将现实世界虚灵化为精神世界。20世纪西方美学家看到了虚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虚与中国美学所推崇的虚非常不同。前者是一种解释和知识形式,后者是一种觉解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思维过程中,人们依靠概念构成判断并形成推理。概念在逻辑上有内涵和外延,种类,关系等内容。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语词。所谓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是对事物质的方面的描述;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总和(范围),是对事物量的方面的描述。概念内涵与词义相当,但也有区别。词义是表达概念内涵的,词义通过概念间接地反映客见事物。词义有表达概念的作用,但有一词多义,有一义多词。例如,“相”这个数学概念,在开方运算中它可表示开方的结果,在一解元n次方程中它可表示方程的解,这是一词多义;正整数和自然教表示同一概念,正方体和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